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宋瑛 《甘肃教育》2005,(1):30-30
幼儿的错误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在家长的长期娇宠放纵下造成的、带有思想品质性质的问题,这类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另一类错误行为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这类行为称为行为过失。幼儿不良行为与行为过失虽都属错误行为,但发生的根源不同。  相似文献   

2.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过失行为有 :上课违犯纪律、不遵守游戏规则、抢玩具、侵犯别人等。这些行为过失若不给予及时纠正教育 ,将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 ,如何及时有效地制止并促进幼儿改正行为过失的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 ,我们要分析一下幼儿行为过失产生的原因。皮亚杰说 :“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它使儿童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迷恋和深信自己的言行、观点、思维 ,以为它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心。加上我国社会生活中 ,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和娇宠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3.
幼儿因为认知、经验和自身能力的限制,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在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发生过失行为的时刻可称为关键时刻,家长处理得当与否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对于幼儿的过失行为,家长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引导呢?一、要区分过错和过失行为过错和过失两者有实质的区别:前者是指人为地、故意做出错误的或者有害他人的事情,而后者则是指不留意间、不当心时无意识地产生的错误行为。作为家长应当正确区分其不同性质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分寸地实施教育。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孩子的过错与过失,责罚失当,将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扼…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错误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在家长的长期娇宠放纵下造成的、带有思想品质性质的问题,这类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另一类错误行为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这类行为称为行为过失。幼儿不良行为与行为过失虽都属错误行为,但发生的根源不同。前者是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有意识的、必然的行为;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与环境下,无意的、偶然的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区别对待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和行为过…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过失” ,就是指我们所见到的幼儿犯错误或“闯祸”现象。常见的“过失”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上。如 :跟小朋友打架动手打人 ,抢别人的玩具 ,摔坏玩具 ,私拿别人东西 ,说谎 ,损坏家中的东西等。这些“过失”并不大 ,也不算严重 ,但如果成人视而不见 ,听之任之 ,在幼儿出错时不加以正确引导 ,反而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因小失大” ,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 ,怎样对待幼儿的“过失”呢?首先 ,了解幼儿心理年龄特点 ,避免横加指责。幼儿求知欲旺盛 ,对周围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 ;而且…  相似文献   

6.
争吵是指幼儿间因意见不合而大声争辩、互不相让的行为,控告(告状)是指幼儿向老师告发别人错误和过失的行为。在幼儿园里,幼儿间争吵、控告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年龄越小此种情况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互相友爱的品德尚未形成。争吵与控告未必都是坏事,但会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的形成,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幼儿间的争吵与控告往往出自多种原因,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幼儿因家庭教育不当,或受不良影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园里强占别人的玩具、图书等物品,从而引起争吵。对此,教师应设法…  相似文献   

7.
王静静 《考试周刊》2022,(7):159-162
告状行为在幼儿时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是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同时幼儿时期是幼儿能力发展最为重要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缺少正确的应对策略,不利于幼儿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幼儿告状行为,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等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给予一定的帮助;另一方...  相似文献   

8.
吉亚玲 《早期教育》2002,(17):39-39
“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我们将其运用到幼儿惜物感的培养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凡是孩子因疏忽大意、缺乏经验、自制力差等而造成的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称为“过失行为”。幼儿的过失行为往往没有预谋或不良动机,所以又称“无意过失”。无意过失后果虽不严重,但会造成他人一定的损失和痛苦。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首先,要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无意过失行为。孩子的过失行为常令家长烦恼和气愤。一个人在恼怒中情绪容易激动,处理事情就会有失偏颇。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冷静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从孩子“消极”的行为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对孩子的过失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如冬天到了,孩子怕金鱼在冰凉的水里冻坏身体,就兴致勃勃地把金鱼缸搬到外面去晒太阳,由于人小用力不当,玻璃缸摔坏了。这时如果家长把孩子揍一顿,显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中,孩子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即违反正确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现象。据观察,学龄前儿童在一天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一个不出现任何过失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过失?孩子出现过失以后,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呢? ——因生理发展的特点而造成。比如,有个3岁多的男孩,早上喝完牛奶,原想把小碗放在桌上,但想不到失手打碎了。一般来说,这往往是因为幼儿目测能力差、空间知觉不准确、大脑操纵小肌肉群的能力弱而造成的。对这种原因造成的过失,家长不必过分责备。在处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孩子将餐具放回桌上的努  相似文献   

11.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后果及预防、纠正措施,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教师角度探讨正确培养幼儿健康良好个性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柯 《华章》2013,(23)
作为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医疗过失的认定非常重要。厘清医疗过失的本质是正确认定医疗过失的基础。但和侵权法理论中对过失究竟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还是客观行为本身存在争议的情况相同,学界对于医疗过失的本质也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主要从医疗过失的本质、可归责性和内容三个方面对医疗过失展开讨论,期望能对侵权责任法中医疗过失理论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幼儿教育存在许多限制幼儿的现象,这不利于幼儿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发展。限制幼儿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和教师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造成的;为了减少限制幼儿的现象,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倾听和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浅析教师教育行为的失控文/深圳市南山区大新幼儿园李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进行着全方位的接触。教师正确且适当的教育行为能在教师和幼儿之间营造出愉快的学习、生活氛围,这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教育行...  相似文献   

15.
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文/戴向阳当幼儿家长指责教师或保育员过失的时候,教师或保育员或多或少有些想法。有的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委屈,便在家长面前发牢骚;有的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便不理睬家长。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部是不正确的。当遭到幼儿家长指责时,教师...  相似文献   

16.
我们家女儿瑶瑶现在即将进入中班,可是我发现从来不撒谎的她最近总是撒谎。对此,我该怎么办呢?(瑶瑶妈妈)A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把儿童的撒谎行为大致分为两种:过失撒谎和有意撒谎。过失撒谎是指孩子没有撒谎的动机而做出的行为。比如有幼儿说:我家有那么大一架飞机我有只小白兔(其实,他的小白兔是书包上的小白兔图案)等。对这样的过失撒谎,家长不必在意和担心。随着孩子  相似文献   

17.
“隔代亲”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所谓"隔代亲"就是祖父母特别宠爱儿童,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相互的精神寄托,个别甚至发展到病态的爱。"隔代亲"是当今儿童教育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它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可以大大减少幼儿养育过程的人为过失,有利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身体发...  相似文献   

18.
谢光姑 《教师》2020,(3):126-127
幼儿告状行为在很多幼儿园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幼儿的社会性培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告状行为的时候,并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态度。因此,文章结合在幼儿园中教学的实际状况,联系不同的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此来帮助幼儿教师更加正确和科学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确感知幼儿的行为文/广州师范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李竹琴针对幼儿的某一行为,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教师教育行为的这种差异,有时是对幼儿行为的知觉差异造成的。幼儿园中这样的事例是很典型的:集体教育时,有的幼儿常常不顾教师要求,不举手便回答...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为了解家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否有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随机抽取的90个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中幼儿的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区,指出幼儿的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