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军事占领中国东北后,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文化上欲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新满洲、新国家、新国民,进行了系统的文化统治,这种文化统治的核心就是建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伪满洲国的文学活动表明,建构所谓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只是当权者的一厢情愿而已,规训的文学活动,或者走向与当权者意愿无关的文学活动,或者离开了文学无法起到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8,(4):25-3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军事事变,强行占领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从其建立到消亡,自始自终都是在日本操纵下的傀儡政权。而伪满时期的协和会,则是日本殖民东北,建立傀儡政治的另一机构。协和会在伪满洲国宣布禁止政党政治的同时,却得到日本关东军的支持,建立了从上到下的相关机构,俨然成为伪满洲国的"执政党"。满洲协和会则是伪满傀儡性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伪满洲国皇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一手炮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宫廷遗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1932年2月在关东军操纵下,成立了所谓“东北行动委员会”,于沈阳召开“建国会议”,拋出了“满洲建国方案”,决定利用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任“执政”。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活动,溥仪于1932年3月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下来到长春,次日宣誓就职。1934年3月,又改“满洲国”  相似文献   

4.
《大北新报》由日本著名报人中岛真雄于1922年10月1日创办于哈尔滨,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后,《大北新报》在日本殖民者大力扶植下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北新报》也为伪满洲国的殖民宣传立下了汗马功劳,该报积极迎合日本殖民者奴化宣传内容,刻意地歪曲、亵渎中国传统儒学的思想文化内涵,成为日本殖民者毒害东北民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5.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文学,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各种可能;附逆作品充斥文坛.这些文学经验的形成,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还有艰难时世中不甘堕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这些文学经验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对其描述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将出现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下一代》2001,(Z2)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为巩固其统治,决定建立一个完全在日本人控制下,以溥仪为首的傀儡政权。1932年3月9日,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1日,伪满实行帝制,溥仪在伪满皇宫勒民楼正殿登上了伪满皇帝的宝座。投靠日本侵略者的溥仪,1932年9月15日与日本签订《日满协定书》,使东北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掩人耳目,弥盖侵略罪行,于1932年3月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其实,日本早有此谋。罗继祖在《我的祖父罗振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一书中,披露了祖父罗振玉所经历的日本谋划在东北成立“独立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梳理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不同文化身份的作家群落及其创作情况,较清晰地绘出其文学地图的经纬。  相似文献   

9.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大批东北作家逃亡到华北、上海等地.他们在他乡同样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时常以故乡为主要表现对象.文章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例,考察辛嘉、吕奇、戈壁、梅娘、王则、共鸣等流寓华北的东北作家作品中关于故乡的想像,以此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缺失的这部分东北作家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及世界观、价值观非常重要的媒介。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通过伪满政权对当时的中小学教科书实施了全方位的控制,力求排除对其统治不利的教科书,以达到彻底奴化东北青少年学生的目的。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殖民奴化教育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1.
1937年8月1日成立的"天津市治安维持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占领区最早扶植建立的傀儡组织之一。该伪维持会遵照日军意旨,临时代行天津市府职权,在协助日军维持社会治安、镇压抗日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治安维持会"的成立及施政,为华北沦陷区其他伪维持会的建立提供了示范,并为嗣后该地区伪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始于海外,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的研究也有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特定时空下的伪满洲国文学状况的研究,也有了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正视并发掘这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例如,近期重要成果之一的《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伪满洲国文学研究》^[1]一书出版,可视为伪满洲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标志性节点。但是,文学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文学史格局在发生突破时,经常会产生新的理论悖论或是困惑。论文借这本专著出版的契机,就近年来伪满洲国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此项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文学直接作用于政治。文学如果没有娱乐性和审美价值,那么它将不再是文学。本文通过对汉代、南宋、明代的文学中的娱乐精神进行分析,来阐述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其文学都具有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上海沦陷后,汪伪当局为统制上海文艺,主要利用了以下手段:掌握现代传播媒介,制定新闻出版法规,对文化人进行威逼利诱,筹组文学团体,渗透日本战时文化思想,策划"和平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5.
1937年8月1日成立的天津市治安维持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占领区最早扶植建立的傀儡组织之一。该伪组织遵照日军意旨,临时代行天津市府职权,在协助日军维持战争初期社会治安、镇压抗日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天津市治安维持会的基本特征,如人员构成上的复杂性,政治上的对日依附性,行政上的准政府性,活动内容的示范性,组织上的过渡性等,以期读者对该伪组织的反动本质有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交”后,救亡抗日成了当时文艺的主旋律,东北作家是最活跃的群体。萧军、白朗、萧红、端木蕻良、高兰、罗烽、舒群等一批东北作家,以第一手材料写出的救亡抗日题材的作品,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冲击与震荡,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他们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艺》是华北沦陷区具有“日伪”背景的一份重要的文艺期刊,由于几任编辑的共同努力,通过栏目设置、内容甄选等手段以及其他编辑技巧,大力在期刊上推广中国文化,流露出深沉的民族意识。从刊物的内容来看,《中国文艺》的编辑们还是坚守住作为中国人所应具有的良知,他们以事实为语言,阐明了他们在逆境中坚守民族文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论文是对伪满洲国时期的一本中文诗歌杂志《诗季》的考述,藉此描画伪满洲国时期新诗发展的状貌,之一是探索长诗之"长"的种种可能,之二是寻求抒情小诗的诗形和诗质,形成独特的隐喻和象征秩序,之三是流寓满洲的日本诗人对离散空间中人的命运的诗歌书写。借非常时期的诗歌文本细读,触及那时文人的隐蔽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为推崇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青少年文学作品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中国元素。三类中国元素的描写在作品中大量出现:神话传说,包括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故事和美国作家在此基础上的改写;美国的中国移民和美籍华裔;中国人的衣食住行,节日习俗等常见文化点。但中肯而平实的作品不多:很多作品存在中国元素明显与现实不符的问题,对中国文化的细节描述个体性、地域性太强;对当代中国和第三波移民的描写太少,而对这个关键历史时刻的沉默和话语权的缺失,从客观上也给那些描写回忆与想象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的作品让了路。中国元素对美国作家而言,写起来要么非常沉重,要么就流于浅薄浮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