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液体扩散实验说明液体分子是运动的,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开始时,2种液体的分界面是否清晰”。教材通常在量筒中盛半杯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把蓝色硫酸铜溶液缓缓注入底部。实验要求开始时,上面的无色水与下面的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要清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用长颈漏斗向水中加硫酸铜溶液时.由于漏斗管颈中会有空气,因此在加液时容易产生气泡;  相似文献   

2.
液体扩散实验说明液体分子是运动的,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开始时,2种液体的分界面是否清晰”.教材通常在量筒中盛半杯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把蓝色硫酸铜溶液缓缓注入底部.实验要求开始时,上面的无色水与下面的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要清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用长颈漏斗向水中加硫酸铜溶液时,由于漏斗管颈中会有空气,因此在加液时容易产生气泡;从漏斗向下注入的硫酸铜溶液在遇到筒底后改变流向,不断向上冲击清水;在闭压提升漏斗时,如果闭压不严密,漏斗里的硫酸铜溶液就会随漏斗提升而流入筒内;在取出长颈漏斗时,难以做到不搅动液体,而这些都会破坏液体分界面的清晰度.然而利用大气压就能托住杯内液体,使液体不会向下流动,从而保证液体分界面清晰.  相似文献   

3.
液体扩散实验改进秭归县香溪中学王心(443601)初中物理在演示液体扩散实验时,采用长颈漏斗把硫酸铜溶液倒入量筒底部(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刚刚倒入蓝色硫酸铜溶液时,上面无色水与下面蓝色溶液的分界面很明显。然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是倒入硫...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二册液体之间扩散现象的实验,是在量筒里装半筒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小心地把硫酸铜溶液倒进量筒的底部。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便沉在量筒的下部,和清水的界面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89页,在介绍扩散现象时,用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界面由清楚逐渐变成模糊来说明液体之间也有扩散现象。 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这个实验有三点不足:(1)“小心”程度把握不准。(2)由于硫酸铜溶液在水里无规则地扩散、很难保持水平上升。(3)取出长颈漏斗时不搅动液体办不到。故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有关分子热运动中的演示液体扩散实验,通常的做法是:在量简中装入一部分清水,把长颈漏斗插入水底,慢慢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7.
渗透装置实验的改进甘肃通渭一中(743300)贾国瑞高中《生物》(必修)P51有关渗透吸水的原理一节,渗透装置(如图1)中的长颈漏斗内盛有蔗糖溶液,烧杯盛清水,漏斗口封有一层半透膜,按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子能够通过这种半透膜进行扩散,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相似文献   

8.
一.展览内容1.常用仪器.展览的是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22种常用仪器中不易掌握或容易混淆的仪器,如量简;染气瓶和广口瓶;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试管和玻璃管.2常用试剂.展览的是与初中化学实验相关的重要物质,主要是下列几组:川氨酸钾、高锰酸钾;(2)二氧化锰、木炭、氧化钢;(3)镁、锌、铁、铜;(4)氢氧化钠及其溶液、氢氧化钙及其溶液、氢氧化银、氢氧化铁;(5)碳酸钙、碳酸钠晶体、无水碳酸钠及其溶液;(6)胆研、无水硫酸铜及其溶液、硫酸钠及其溶液、稀硫酸;(7)稀盐酸、氯化钠及其溶液、氯化铁及其溶液;(8)硫铵…  相似文献   

9.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10.
1实验材料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烧杯、酒精灯、多孔隔板、塞子、稀硝酸、铜片2实验过程及现象a.如图1连接装置。b.将稀硝酸加入小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将铜片放入U形管的多孔隔板上。c.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硝酸,当加入的稀硝酸液面刚好超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停止加入并立稀硝酸小铜片多孔隔板图1实验装置即关好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d.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e.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被压进…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51页对图17(见附图)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上升原因的解释是: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在单位时间内,由烧坏向漏斗通过的水分子数,多于由漏斗向烧杯通过的水分子数,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开始上升。每当我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有许多学生认为:既然烧林内装的清水,长颈漏斗内装的是蔗糖溶液,蔗糖分子又不能通过漏斗口上封着的半透膜进入烧杯,因此烧坏中单位体积液体的水分子数要永远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液体的水分子数,按照上述解释,漏斗管内的液面就会持续不断地永远上升…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沉淀 ,若按高中教材中的方法制得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因极易被空气氧化而很难观察到白色。现作如下改进 ,可得到白色沉淀 :将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置于试管中煮沸 2~ 3分钟 ,以赶去溶解的氧气 ,使溶液与空气隔绝 ,又可避免溶液冷却后又溶入氧气。同样将新配制的浓度为 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后加入一长颈漏斗中 ,再加入 1滴煤油或苯。待溶液冷却后 ,将长颈漏斗尖端插入亚铁盐溶液中 ,缓缓打开活塞即可见到一团白色絮状沉淀出现。当漏斗中尚留有少量溶液时 ,应关闭活塞。如静止不动 ,白色絮状沉淀能保持较长时间。用长颈…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1.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如图1所示),可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这  相似文献   

14.
1 构造用一般的白色玻璃粘一个200mm×60mm×120mm中间有活动隔板的水槽。2 作用2.1 演示液体的扩散a.方法:先配制两杯密度相同的硫酸铜溶液和盐水溶液(在体积相等的两杯水中分别放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硫酸铜和食盐),将隔板插上,在水槽两边分别盛上配制好的硫酸铜溶液(如图1)。图1 演示液体的扩散b.现象:将隔板抽掉,学生可立即清楚地看见兰色的硫酸铜和盐水溶液分别向另一侧渗透,它说明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2 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a.方法:在两边分别同时盛上清水和带色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启普发生器的容器部分和一个形状象干燥管的细颈长颈漏斗组装了一种新型的启普发生器。此装置可用于制取由于气体溶解于水而不能用一般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 ,如二氧化氮等。它和启普发生器一样 ,气体可随时产生 ,也可随时停止 ,使用起来十分方便。a.装置构造如图 1所示。b.操作方法及原理。1将长颈漏斗插入胶塞 3,向漏斗球部加入固体反应物 ,并塞好胶塞 4。2关好玻璃活塞 7,连接好吸耳球 ,向容器内加入适量液体反应物使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下 ,并塞好胶塞 3。3挤压吸耳球 ,容器内压强增大 ,液体反应物沿长颈漏斗的细颈上升至球部与固…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为了说明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这一重要过程,设计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其具体方法是: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的高度相等。  相似文献   

17.
现行全日制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58页对"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的演示实验有如下叙述:"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的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观察漏斗内液面的高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实验方案是:在1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1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在教学实践中,按教材上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可操作性差,现象不明显。一、实验缺点1.做半透膜的玻璃纸很难买到,即便买到,要把  相似文献   

19.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必做的重要演示实验,此实验要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手要接触有毒物质,操作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既损失了水银,又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对原实验演示器作了改进,效果很好。1演示器的改进a.如图1,制作一个颈长为90cm左右的长颈分液漏斗,代替托里拆利管。制作方法是取一分液漏斗,接上一段普通的托里拆利管,即成。b.用有双孔瓶塞的广口瓶代替原演示器的水银槽,广口瓶中装有水银。c.一孔插长颈分液漏斗,另一孔插自行1.长颈分液漏斗;2.自行车气门…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改进几例武汉市二中潘胜强(430022)木碳吸附作用实险的改进木碳吸附溶液里的有色物质是初中化学中有重大实用意义的实验。为了达到现象明显的目的,我作了如下改进。一、实验装置图二、实验步骤把少量混有色素的水溶液,从大试管的管口上部的长颈漏斗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