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抓精品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关键河北邢台日报总编辑杜兰会一出精品,创名牌,是对一张报纸的综合素质的检验。它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想到“个别”。在这方面,“三管齐下”抓精品,看来很有必要。“老总”带头抓精品。有什么样的总编,就有什么样的报纸。这话虽不免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6,(6)
呼唤报纸精品文/北京·史占旗近年来,精品意识越来越成为新闻界的共识。《人民日报》提出“1996年是人民日报精品年”,首都其他报纸也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报纸办成精品报纸,或让自己的报纸多出精品。那么,什么样的报道是精品?什么样的报纸是精品?这里谈几点自...  相似文献   

3.
赵红茹 《新闻传播》2012,(8):154-155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报纸的主角。如何创作出精品消息?笔者在认真研读了一些"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后,认为应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张地方报纸要想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关键是要多出精品佳作,提高报纸质量。所以,办报纸出精品、抓“拳头”、创名牌是很重要的一环。怎样才能使报纸常办常新,精品迭出呢? 本文想结合办报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强化精品“三性”意识 当记者、做编辑和报纸的“老总”们,谁不想出名  相似文献   

5.
多出新闻精品,是办一张高质量报纸的需要,也是新闻界有志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却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 6月份,笔者作为一名评委,参加了河北省报纸系统第十二届河北新闻奖评选。在评选会上,在回来的路上,在办公室的案头上,每当看到那些被评为特等、一等的消息、通讯、专栏、言论,就不由自主地思索着这样一些问题:新  相似文献   

6.
陈为民  李翔 《新闻前哨》2006,(11):43-44
作为报社印刷厂,报纸就是我们的产品,报纸印刷质量全面体现了报社的企业文化、职工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做好报社印刷厂的质量管理,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我们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即搞好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从2000年以来,三峡晚报印刷厂的报纸印刷质量,从全省报纸印刷质量的中下游水平稳步提升到上游水平,连续几年在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获得优质报和精品报称号。  相似文献   

7.
时下,争创名牌追求名牌效应已成为企业跻身市场竞争的主攻方向。随着新形势的需要,许多新闻单位纷纷实施精品战略,提出要增强精品意识。名牌显示着产品的质量,精品是报纸宣传质量的标志。报纸要多出精品,作为专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责无旁贷,而作为新闻宣传基础骨干的通讯员也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魏震 《青年记者》2003,(5):17-17
多出精品,提高报纸质量,这是平面新闻媒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一张报纸如果没有新闻精品,没有名牌版面或栏目,就不可能具有竞争上的强势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9.
出精品、创名牌,是对一张报纸的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一张报纸提高质量,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消息是支撑报纸版面的重要报道体裁,但翻开时下的报纸.我们不难发现:报纸版面一个常见病就是缺乏精彩的消息:相反,一些价值不大、思想不深。手法不活的“传统”消息和大块头、长文章正在充斥版面,可读者不买帐.使发行受到影响。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主角暗淡无光。报纸有多大看头?其功能和作用怎么发挥?因此,如何盘活现有的资源。提高消息的质量,让消息出彩,不仅是美化版面,赢得读者,扩大党报发行的需要,也是遵循新闻规律。增强报纸党性,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笔者多次参加报纸系统“河南省新闻奖”的评选,综观获奖的作品,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新、活、深”的特点.特别是荣获一等奖的作品,不少可称之为精品.因此,要提高报纸的宣传质量,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新闻报道应有“精品意识”,促使更多的精品出现.  相似文献   

12.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是报纸构成的主体。记者和通讯员应该熟练地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写出精品来,使报纸更好地打动和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下功夫拓宽“基础瓶颈”──关于消息退化的思考张志消息退化:制约报纸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基础瓶颈”消息是报纸的基础产品,主导产品。它对于报纸的基础性、主导性意义表现在:其一,信息是各种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上游产品”。这就是说,信息是一切新闻作品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一版头条是报纸新闻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条条是合格的正品,还应该是精品主产地。因为没有好的头条.就撑不起一个好的版面,就显不出整张报纸的份量。可是有的报纸多年来在各级、各系统好新闻评选中获得的好新闻奖,极少是一版头条。可见.精品的主产地出的精品并不多。这说明,办报人的头条意识不强烈.对头等的位置如何经营出头等好新闻,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强化消息写作的精品意识,用消息反映重大题材。这是大连日报编委会在最近组织的“主攻消息”业务研讨活动中全体编采人员形成的共识。 一个时期以来,报社编采人员忽视消息写作,精品意识不强,不善于用消息报道重大题材,影响报纸质量的提高。编委会于去年初就进行了部署,得到了编采人员的积极响应,各部室结合办报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讨,有8位同志向编委会提交了业务论文,其中6篇在编辑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编委会负责同志提倡编采人员用消  相似文献   

16.
新闻策划既是组织者的一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战术,既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从2002年起,我们提出报纸宣传“亮点工程”口号,用策划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所谓“亮点工程”,即值班总编辑每月值班时必须保证报纸有一至两个具有创意性的策划,且策划能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近三年里,我们先后成功策划了“马年六论”、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通稿是地方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新华社发出的通稿基本成型,消息常用流行的倒金字塔模式。这虽然有利于各地媒体灵活采用,但也使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然而,在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新华社通稿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标题并非都是精品。时事编辑完全可以精耕细作,体现地方报纸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先让记者跑起来,深下去姜圣瑜要让消息唱主角,先要让记者“跑起来”记者是报纸消息的主要提供者,报纸上的消息少,反映出记者发的消息少,记者不写消息,老总和版面编辑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消息唱主角就成了一句空话。再深一层分析,以采访消息为己任的记者为...  相似文献   

19.
石坚 《当代传播》2004,(1):89-90
消息退化成顽疾 报纸上的消息退化,久治不愈,久攻不克,已成为一个顽疾。新闻界有识之士曾就此发倡议,提警告,大声疾呼,仍然反响不大。也有一些新闻单位进行研讨,开展竞赛活动,但收效甚微。翻开报纸,真正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消息很少,相反,各级领导人的活动、开会、讲话、迎来送往、开工剪彩、落成典礼的消息却充斥版面。报纸一版称之为“要闻版”,应该说是各报的“消息总汇”,好的消息、质量上乘的精品消息都应该放在一版  相似文献   

20.
从精品到精品群———关于提高新闻整体质量的思考“多出精品”,强调的是精,是多,不是出一个两个,而是出一些、一批,是新闻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精品到“精品束”、“精品群”,是“多出精品”的内在要求自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要求,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