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多少人会认为档案馆在文化性方面做得很出色,但是同样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否认档案馆文化性的客观存在。当然这种客观存在也不是建立在档案馆的自身努力建构的基础上,而是“档案”这个文化的天然载体的必然折射效应。就像一个花店,即使店主实则对花毫无雅意,但是也掩盖不了这满店花香。  相似文献   

2.
没有多少人会认为档案馆在文化性方面做得很出色.同样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否认档案馆文化性的客观存在。当然这种客观存在也不是建立在档案馆自身努力建构的基础上.而是“档案”这个文化的天然载体的必然折射效应。就像一个花店.即使店主实则对花毫无雅意.但是也掩盖不了这满店花香.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化自觉理念昭示着档案文化具有社会文化和专业文化双重建构,档案形体是以一种社会的文化存在物,档案工作是一种社会现象,档案事业是一种文化建制,而档案学术研究是档案文化的构成部分.有多少人会认为档案馆在文化性方面做的很出色,但是同样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否认档案馆文化性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档案馆是有文化性的,但是又不全是,对这不纯的表象,笔者归纳为"半文化性".笔者认为应该从意识和行动上不断加强档案馆文化性,具体来说,就是把档案编研成果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投入市场,大力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精心打造档案文化产品,把沉睡的档案资源奉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5.
每当谈起档案馆的基本属性时,档案界多数人会认为是文化性,其理论依据可能主要是<档案法>中所称"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有人甚至把档案的文化性抬高到了不适宜的高度,认为"档案的第一要义和本质属性是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代民本思想探寻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民本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应该坚持"以民为本"为核心,走"为民、民有、亲民、民享"的发展道路.具体而言,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就是服务性、公共性、开放性、文化性.在这四个发展方向中,服务性即"为民"是根本出发点;公共性即"民有"是前提、核心;开放性即"亲民"是必由之路;文化性即"民享"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建筑是档案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体现新时期档案馆现代化、文化性、开放性和多功能性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档案馆建设紧紧围绕"四位一体"功能和"两个体系"建设总要求,以新馆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动我省档案馆由传统档案馆向现代公共档案馆转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全省新馆建设形势很好.一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档案馆建设,把档案馆基础设施纳入我省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8.
试论档案馆如何实现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是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除了法定的依据外,更主要的是由其管理对象--档案决定的.这一点,浙江省档案局"档案馆文化性课题调研组"在<档案馆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文中已论之甚详,笔者想就"由其管理对象--档案决定的"补充两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德国著名档案学家:阿道夫·布伦内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1年,德意志帝国创建初期并没有积累多少全国性的档案,也无法建立起一座统一的档案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随着档案数量的剧增,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座全国性的综合档案馆.1920年初,在波茨坦的一所军事学校内,一座帝国档案馆拔地而起.从此,德国档案学研究开创了新纪元,并成为"来源原则"的发源地."来源原则"这一术语最早由雷曼于1881年提出.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阿道夫·布伦内克对该原则进行了充实和发展,提出了"自由来源原则",对档案学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自己也因此而成为德国现代著名的档案学家.  相似文献   

10.
鹿建平 《兰台世界》2007,(12S):16-17
新中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87年《档案法》的颁布,明确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至今也有20年了。可是,目前社会上知道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沟的人仍不在多数,认可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的人可能会更少。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相比,档案馆的文化性及其公共性充其量也就是与他们“齐名”而已。这种状况在省以下的地方显得尤为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保存在档案馆里的各类档案,是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直接产物,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馆同社会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档案是办理完毕以备查考的文件,加上受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利用者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就使得这种客观存在着的联系在一般情况下并非都能变为对现实的直接服务.这种情况,如果听凭自然;只会更加淡化档案馆同社会的直接联系,失去档案信息为现实服务的良机,最终带来档案馆在社会上的孤立.这种结局,是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12.
杨润珍  傅电仁 《北京档案》2007,(10):24-25,30
档案馆接待利用人员与利用者直接打交道,是档案信息利用工作的组织者,在档案馆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接待利用人员无法摆脱"你来我查"的守摊人角色,档案馆也只要求接待人员服务态度好,能够热情,耐得烦就行;而且人们对于接待利用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问题研究得甚少,这不利于接待利用人员素质和接待利用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档案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和图书出版事业相比,还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例如:读者利用,绝大多数档案馆都没有充分地考虑读者的利用需求,导致档案的利用率较低.此外,随着档案信息化口号的提出,绝大多数档案馆都在搞档案的数字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分头行动"、"各自为政"的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14.
基层档案馆馆藏优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档案的多少和优劣,代表着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总体实力和服务潜能.看一个档案馆的馆藏是否优化,主要看其能为领导决策,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多少有价值的档案.这也是档案馆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档案》2013,(4):28-29
档案馆承载着档案事业的主体功能,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新世纪以来,按照"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和现代性"的时代要求,江苏省兴起新一轮的档案馆建设热潮。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档案馆事业,把档案馆新馆建设摆上位置,将档案馆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支持,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16.
十月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人如潮,花如海的"十一"黄金周,更给美丽的北京平添了许多欢乐详和的气氛.与十月的北京同样美丽,北京市顺义区档案馆新馆新颖大方,与节日的北京同样气氛热烈,顺义区档案馆在"十一"黄金周里也是人流如梭.不变的北京,变了样的档案馆,世人惊异,档案人欣喜.想起节日里档案馆人气兴旺的场面,顺义档案人至今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馆是档案文化的主要建设单位,基层档案馆则更是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档案传统管理模式及自身定位等因素影响,档案馆、特别是基层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优势没有被显现出来.本文正是基于为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功能的目的,对基层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对实现档案馆在文化领域中的主体地位有积极贡献,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档案事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十二五"开局之年,霍州市档案馆于1月7日以826分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档案馆"测评.成为继长治市城区档案馆、太原市尖草坪区档案馆、阳泉市城区档案馆之后我省又一家跨人"国家二级档案馆"先进行列的县级档案馆.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各级档案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教会议精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应用科技成果,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如杭州、湖州、绍兴、萧山、嘉善、富阳等市县档案馆积极引进现代化设施,以现代化手段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事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我省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水平和全国其他省发展相比仍处于中游,没有明显优势,而且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县档案馆相对滞后,有些档案馆限于各种条件,至今还没有一台计算机;有些档案馆虽投资配备了一些现代化设备,但是闲置在那里,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论档案馆的公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匡勇 《北京档案》2002,(10):13-16
尽管早在1958年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就已决定:省以上档案馆都要逐步建成相对独立的科学文化事业实体;地(市)、县级档案馆也要向相对独立的事业实体过渡.但是出于历史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原因,档案馆确立其"文化事业机构"形象的历程却充满了曲折,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档案馆更多的是笼罩着"政府机构"的光环.在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渐趋深入、许多事业单位开始转制的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与信息经济双重挑战的档案馆,如何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把握机遇、实现职能,正是档案工作者所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有鉴于此,加强档案馆公益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