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道速滑女子500m起跑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台摄像机以250频率从正面及左、右侧后面对冬奥会全体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了拍摄。对长春世界杯比赛的技术动作用50场/s的速度进行了拍摄。用三维DLT法进行分析,得知我国运动员增加起跑的步频会使500m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维摄像DLT法,用3台松下M9000摄像机在比赛条件下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进行同步定点、定焦拍摄,完整记录了参加2003年世界杯哈尔滨站男子500m速滑比赛的中、日10名运动员起跑前后约16 m范围内的运动过程,旨在揭示中、日运动员起跑的动作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起跑预备姿势支撑点间距小,前稳定角小,其重心较偏前,为完成从静止状态转入快速起动蹬冰状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稳定性略低于日本运动员;疾跑阶段日本运动员的步频高于中国运动员,中国运动员步幅明显大于日本运动员,中国运动员的起跑效果优于日本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从而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动作技术诊断。以参加2012~2013赛季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500 m比赛的10名世界级女子速滑优秀运动员起跑技术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张虹。所选运动员中欧美选手占了4名,亚洲选手占了6名,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世界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最高的水平。采用2台Panasonic数码摄像机,在比赛现场对运动员完成的起跑技术按照三维DLT法的要求进行拍摄,比赛结束后,采用三维空间框架进行标定。运用英国产Quintic Biomechanics视频解析软件,对所拍摄的运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截断频率为8 Hz。研究结果表明,与身高相近的亚洲选手相比,我国运动员起跑时重心高度相对偏高,亚洲选手的髋关节角度与膝关节角度值较欧美选手普遍偏低。我国三名优秀运动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运动员起动阶段的动作效果并不佳。结论 :在预备姿势阶段,亚洲选手重心高度普遍较低,但躯干角度较欧美选手大;起动阶段,运动员技术特点是成绩较好的选手起动时间通常相对较短,爆发式蹬冰效果明显,起动时身体前倾角度都有了显著性增大;在疾跑加速阶段,运动员通过高步频来快速启动,而不是利用步长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对男子速滑运动员500m起跑姿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摄像DLT法,用3台松下M9000摄像机在比赛条件下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进行同步定点、定焦拍摄,完整记录了参加2004年世界杯哈尔滨站男子500m速滑比赛的中、美共9名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旨在揭示站立式起跑姿势和三点式起跑姿势的各自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站立式起跑预备姿势利于从静止状态转入快速起动蹬冰状态,其稳定性低于三点式起跑姿势,采用三点式起跑姿势的起动前冲力更大,便于运动员增大起动步长,但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有利于提高起动频率;起跑阶段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的滑行速度明显高于采用三点式起跑姿势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薛瑞梅  于涛 《冰雪运动》2011,33(6):16-19
起跑技术训练是速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有关起跑技术的辅助训练动作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比表明,起跑基础素质和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少年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水平的发挥.指出在进行起跑技术训练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陆地和冰上辅助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起跑技术所需要的相关素质和能力水平,对于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起跑技术动作和日后速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优秀速滑运动员于凤桐起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维摄像DLT法,用3台松下M9000摄像机在比赛条件下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进行同步定点、定焦拍摄,完整记录了参加第10届全国冬运会500 m速滑比赛的于凤桐等10余名运动员起跑前后约16 m范围内的运动过程,旨在揭示于凤桐起跑的动作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起跑阶段步频较高是于凤桐起跑速度快的重要因素;于凤桐起跑预备姿势两支撑点间距小,前稳定角小,其重心低而偏前,为完成从静止状态转入快速起动蹬冰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起动过程中,利用重心高度起伏较小,蹬冰角与上体前倾角较接近的特点,获得了较大的重心速度,以较高的频率完成了起动蹬冰动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高水平女子短跑运动员起跑动作的动力参数进行分析,并从中分离出一个出色的起跑动作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读了1989年第五期《体育教学与训练》王万鹏同志所写的“对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的看法”一文,文中作者认为《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中对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的阐述是违反《田径竞赛规则》的,是错误的。对他的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在800米以上距离的短跑竞赛中,运动员是容许取用任何一种起跑方式的,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竞赛,既有人用跪式起跑,又有人用立式,如果站立式起跑用二个信号,而跪式起跑是用三个信号,比赛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第16届亚运会100 m跑56名男、女运动员的起跑后蹬时间的压力曲线为研究对象,将男、女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分成3个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具有显著性差异;蹬力达到阈值时间(反应动作时间)是造成男、女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力量与爆发力是造成男、女运动员蹬力达到阈值时间(反应动作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男运动员40 kg压力阈值,女运动员合理的压力阈值是25 kg;电子起跑监测系统中,合理的起跑反应时限应是国际田联起跑反应时限100 ms的基础上加上蹬力达到阈值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少年儿童一级田径运动会中,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由于头部动作过高或过低,致使起跑动作突然停顿失去身体重心前趴,影响了出发速度。因此,在少年儿童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教师除了抓关键的上下肢动作外,还必须注意正确的头部动作。本文试图通过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找出蹲踞式起跑时正确的头部动作模式,供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