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问题,化解学校武术发展的困局,针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见解。得出:“回归技击,弘扬文化”已成武术教学改革的共识,但存在“打练并进”和“打练结合”的学校武术发展模式之辩,出现了“淡化”“优化”“强化”武术套路的教学定位之争。认为:(1)“打练并进”符合未来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打练结合”可以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枯燥性;(2)将武术散打引入教学体系,实现“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共存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实现“武术技击价值”的真正回归;(3)武术“技击性”教学需要充分保障其开展的“安全性”,应依据“禁止重击”的理念进行技术修订。  相似文献   

3.
“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通过规则的导向作用促进“打练结合”实践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武术散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现代化表现形式,一直备受关注。武术散打训练既需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又需要增强战术策略的运用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将“打练结合”的理念融入其中,以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的现状是练打分离,练套路的不能打,练散打的不能练。本文提出的散打“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通过实践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及规则的导向促进“打练结合”实践体系的建立完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研编进行研究分析。段位制的改革以技术要素为核心,以打练结合为模式,体现了新的推广理念和武术文化的传统回归:突出不同拳种的技术特征与揭示文化特色相统一,强化"拳种意识",体现武术发展的多元化;各拳种段位技术按"打、踢、拿、摔"分级,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不同级别强调不同的技法特点,体现传统的训练模式,彰显文化内涵;突出打练结合,全面体现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类,概述了当前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以项群训练理论为借鉴,分析了迁移在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学习与训练中对技术发展与提高的作用。研究认为: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竞技武术散打的项群训练,应该以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同时,在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各项群要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8.
陈步瑞 《武当》2013,(6):41-42
有人说,"练打结合"是传统武术的特色,而现代竞技武术却是"会练的不会打(指套路运动员),会打的不会练(指散打运动员)"。此话有它一定的道理。因为现代竞技武术是受西方体育思想影响而产生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要遵守一定的竞赛规则。因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术界对技击和套路运动的发展观点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套路动作没有攻防作用,技击和套路不属于同一个范畴,从而主张技击和套路运动分途发展;有的则根据武术的固有形式,主张“打练结合”(打即技击运动,练即套路运动),以之共同组成鉴定运动员水平的武术竞赛。“打”“练”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武术运动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打”与“练”的关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以文献法、逻辑法分析《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打练合一、精炼传统”的编写原则,讨论其对于中国武术改革的历史价值.研究发现,段位武术可以治愈中国武术长期以来自我分裂的痛苦,使中国武术回归技术本根,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汲取营养以恢复元气,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大众武术、武术研究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比赛中是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散打是一种以踢、打、摔为一体的拳脚结合的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而跆拳道在竞技比赛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中的主要腿法与跆拳道中的主要腿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访谈法、问卷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旨在全面掌握四川省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分析认为四川省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对运动员梯队建设不足已成为困扰四川竞技武术项目发展的主要矛盾,此外在运动技术发展上、科学化训练上与高水平运动队存在差距等因素困扰着四川竞技武术的发展。对此,课题针对性地提出项目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四川省竞技武术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员梯队体系和训练运作体制,为四川武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争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武术发展到当代,吸取了时代的元素,形成了当代武术的一些重要特点,表现为:武术竞技的分化和训练的科学化、武术科研的多元化、武术的体操化和休闲化、太极拳的全球化和武术的市场化等几个特征,认识武术的当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今天的武术,促进武术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于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养生功能分析,阐释了武术散打在健身养生中的价值应用。目的在于为探求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的健康内涵和养生价值,揭示人体技击运动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结论认为: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提升人体机能、素质,但在养生价值上的应用尚需开发,需借鉴练养结合的传统技击,从而达到康强的健康要求,实现“天人合一”及和谐健康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6.
一、当代武术继承和发展在思维模式上,建国后武术发展,继承了近代以来“中体西用”的传统思维习惯。把传统套路形式改造成所谓“竞技体育”项目,其实只是搬用竞技体育的比赛制度形式。其内容,评价方式及标准都是“中体”的固有成分。“西用”乃是为巩固“中体”而被迫...  相似文献   

17.
"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通过规则的导向作用促进"打练结合"实践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散打"练打分离"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变迁,武术的技术体系也是不断变化的,散打是传统武术与国外搏击术融合的产物;流传于民间"练打结合"的传统武术与散打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散打出现"练打分离"现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心理训练成为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学生是未来武术发展的后备人才,针对其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与培养,有利于我国武术项目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得出,武术专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品质为独立性、自觉性、思维性,第二品质为顽强性。体育院校的武术系学生与运动队队员略有差异。文章提出针对运动队和武术系学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和特点,应加以区别对待和培养,推动武术项目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2011年是竞技武术研究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未能如愿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为此学者们对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进行了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同时研究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这一主要目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科研条件和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研究方法日渐科学化和精细化;武术竞赛规则的研究日趋规范化和标准化;竞技武术理论研究逐步趋于理性化和辩证化。作为竞技武术两大主要运动形式的套路和散打,除具备以上四个竞技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外,还凸显出各自的特点。在积极向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靠拢的同时,竞技武术套路研究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精华的吸收与表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竞技武术套路多元化发展模式的研究日益凸显;增强技击性、竞技性和观赏性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研究的热点;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科学化领域,日渐加强对运动损伤、竞技能力和体能的研究。竞技武术散打研究日渐向科学化、纵深化发展;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研究的主流;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生理生化分析成为研究的新趋势;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分析的研究上升到新高度。展望未来,竞技武术研究必将继续深入探讨或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积极探索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吻合的武术奥运竞赛新模式;其二,积极探索竞技武术套路市场化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推进;其三,加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对接的研究,为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汲取养料,促进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共融;其四,建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体系,借鉴现代体育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