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国反抗日本文化侵略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在肯定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的同时,对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反文化侵略中所起的作用也应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掩盖其侵略中国的本质,在文化上炮制了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文化“外铄”论等侵略理论。对此,以尹达、吕振羽和许立群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日本的文化侵略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达14年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传统民族精神的积淀是其形成的思想基础,日本侵略所引发的民族危机是其形成的现实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其形成的主导力量,国民党当局对其形成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强思想基础,是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达14年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传统民族精神的积淀是其形成的思想基础,日本侵略所引发的民族危机是其形成的现实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其形成的主导力量,国民党当局对其形成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强思想基础,是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5.
孙玉玲 《天中学刊》2000,15(4):73-76
抗战时期,日军对驻马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犯下滔天罪行。驻马店地区人民欣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的文化内迁是中华民族为抵御外敌侵略、取得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被动选择。从总体上看,文化内迁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全民族持久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对迁驻地而言,内迁文化促进了三峡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建设,推动了三峡地区教育现代化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催生了三峡地区精神文明的整体“跃进”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农业是晋绥边区经济的主体,日寇侵略严重破坏了边区农业发展。边区政府和农民多措并举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了军需民食,为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在抗战时期正确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之贡献黄德润,王影聪,易红兵,李昌明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最辉煌的一页。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用鲜血和生命换得了抗战的一个个胜利,也为党的成长壮大、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在抗战时期正确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之贡献黄德润,王影聪,易红兵,李昌明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最辉煌的一页。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用鲜血和生命换得了抗战的一个个胜利,也为党的成长壮大、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9月17至18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市档案局(馆)、天津市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教学》社协办的"抗战时期的中国与天津"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从抗战时期的行业状况、全民抗战与社会动员、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心态、抗战时期的慈善事业、思想与文化宣传、抗战时期的中日关系、抗战胜利后诸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七七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从国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而兴,也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的丧失而衰,创造过持续而相对独立发展的奇迹,形成过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秩序和文化关系.在戎马倥惚的战争岁月中,桂林文化城曾经发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作用,具有文化抗战的军事意义,世移时易,它的文化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阎锡山采取战时的经济政策、政治措施,组织战时军工生产,进行战时宣传鼓动,大力发展教事业,对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肆进行文化思想的侵略,贯彻奴化教育.为了 粉碎日本的阴谋,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教育战线的对敌斗争和建设.教育在开辟、扩大、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略战争的发动不能仅归咎于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的煽动,在以往的阶级分析法中被认作受害者的许多普通日本民众、部分思想文化界人士在战争中也扮演了积极角色,战时日本的军国主义右翼思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社会氛围。把握军国主义社会结构有助于促进日本国民对战争罪责的清醒认识,也是遏制今日日本军国主义回潮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内迁进步知识分子中的共产党员群体自觉担负起了领导抗战化运动的重任,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后,文化对国家政治稳定的影响更加凸显,文化安全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西方文化的侵入只是文化安全问题的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抓住文化安全的主要矛盾,才能科学合理地制订中国的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人类有了交往,"战争"就成了无所不在的话题。对于战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思维侧重和写作重点。约翰.基根(John Keegan)撰著的《战争史》,以独到的思维和分析路径,将战争放置在社会演进的文化脉络中来考察,呈现出人类历史进程中战争现象的文化性特质。该书的问世,彰显了文化视域下战争史研究的水平,藉此人们能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战争节奏,从而进一步对这个饱经沧桑却又高度社会化的世界作出更为合情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冬到1944年秋在桂林抗战文化城曾开展过丰富多彩的翻译活动.此次活动的特点:从译人数众多,阵容强大,以文学翻译占主导地位的多学科翻译,译作的发表和出版前少后多,报刊成为译介的重要力量.这一活动背后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它为抗战的胜利和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同日伪军进行军事、经济等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激烈的对敌文化战,它大致经历了宣传动员、对敌政治攻势和群众性文化战三个阶段.参战主体从军队、专业剧社扩大为边区全体军民,宣传重点从动员群众、瓦解敌伪军逐渐发展为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反攻.并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它充分发挥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边区物质方面的劣势,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既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对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