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萌芽》杂志的少年写作新星到当下正红的“80后”写手,1980年代出生的这样一批热爱写作的孩子现已长大成人,但是他们仍在以“青春”的名义书写着,打着“年少”的旗帜改变着当下文坛的文化气候。他们在同现代传媒、市场的亲密接触中以自己的反叛性姿态,谱写着一个“易捧不易评”的“80后”神话,在新世纪里已构成一个“断裂”性的文化事件。如何认识与阐释这样一个“断裂”性文化事件是当下批评界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南方文坛》、《文艺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山花》、《萌芽》、《理论学刊》、《南方都市报》、《中国图书评论…  相似文献   

2.
“新概念”:10年了 2月3日,由《萌芽》杂志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颁奖暨“新概念十周年”庆典在上海举行。这或许是历年来最青春最热烈的一次文学活动.会场里挤满了十几二十岁的少男少女.年轻的气息几乎要从空气中溢出来。每每有醒目的人物经过,总会引起追星似的小骚动。而那些被窃窃私语的名字也是耳熟能详的:韩寒、张悦然、郭敬明……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东方少年》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辛苦了。我订阅《东方少年·阳光阅读版》已经6年之久了。6年哦,说来也不是一段很短的日子。原先只是在朋友家随手翻到的一本杂志,没想到竟然陪我走过了6年风雨。很喜欢贵刊这种风格,《东方少年》陪我长大了,我也陪《东方少年》长大了。见证《东方少年》6年的成长,真是“改头换面大不同”噢!起初的《东方少年》插图比较少,封面也不是特别好看。如今的《东方少年》如同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彩色亮丽的封面总让人爱不释手,里面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我尤其喜欢“科幻星空”连载的文章,每次一拿到杂志总是先看这…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大同人,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山西人。可我认识《新作文》却是在千里之外的古城西安。岁初,作为山西省惟一进入《美文》杂志社举办的“全球华人少年征文大赛”决赛的选手,我去了西安,见到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和才华横溢的文学少年。他们都管我叫“老西儿”,我不知道他们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反正我挺骄傲的。因为,在比赛之余,我们除了谈论收获(包括奖金),谈论“新概念”,更多的则是谈论《新作文》了。我发现,许多参赛选手,包括指导教师的参考资料里都有这本杂志。他们都说这个刊物办得很好,清新、活泼、有品味,听着…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02,(Z1)
现象如今,文学少年的脱颖而出已成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现象。前几年,郁秀、韩寒、张天天的名字炙手可热,这两年,刘冬阳、刘倩、尹珊珊、金今、龙艳、杨哲、蒋方舟等纷纷跳上舞台,玩起了自己的“套路”。各出版社也盯住商机,不断推出校园才子们的“大作”,海天出版社的“青春点击”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花生”丛书、东方出版中心的“大都市青春”丛书,在推出少年作家的同时,都在市场上走俏。期发行量稳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的《初中生》杂志,一直关注文学少年的成长。从2001年第1期开始,《初中生》以大量篇幅集中报道少年作家的成才之路,是综合性学生期刊的首创。至今,已有四十多位少年作家在《初中生》中登台亮相,吴丹、赵萱等人更因此而引起出版社注目,得以有作品集出版。最近,《初中生》编辑部又花很大心血,搜集了在当今文坛走红的45名少年作家的代表作,编成了“展翅鸟”丛书(《无法悲伤》《再等十五秒》《我们不是垃圾》《拟态虫子》《谁把流年暗偷换》)。五本书一上市,即引起巨大反响,把“少年作家出书热”再推向了一个新的浪尖。面对如此日益汹涌的“少年作家出书热”,不少人在表示赞同与关注的同时有着隐隐的担忧:这批少年作家是否能成为中国文坛未来的希望?这样的“精包装”是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方仲永的故事是否会在他们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6.
《音乐世界》2014,(3):21-21
挑战反转形象 长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朴宝英被誉为国民妹妹接班人,而她却不只想成为青春偶像而已,从《狼族少年》中那个恬静的冷面少女,到即将上映的《热血青春》里彻底变身坏女孩,  相似文献   

7.
1999年初,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举办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海松江二中偏才少年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勇拔头筹而展露才华,同时却又因在学校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他在高一时写作出版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引发了整个国内出版界对少年作家的关注,而且小说还被北京某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购得版权,拟将其拍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并套拍一部同名电影。而在被道道光环环绕的同时,他却以多门功课“红灯”高挂而被学校劝说休学。偏才与“文凭”由此而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8.
“80后”的写作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每一位崭露头角都不乏杂志、出版界、大众媒体的鼎立相助,《花城》在学的青春探险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渐行渐远。本期的“花城出发”推出的是罗的《碎帛》(中篇),“烽火戏诸侯”的千年一叹原本只是周幽王昏庸无道的铁证如山,在作笔下却铺衍成了褒姒那“让我的痛成为世界的痛”的仇恨生成史,紧锣密鼓的故事新编之外又插入了现代瘫痪少女的残酷成长记。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得零分(一说得14分),依旧被当时开明的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年前《萌芽》杂志举行“新概念作文”大赛,有位作文写得非常老练、令阅卷作家看了直叹服的学生韩寒,据说曾因数学成绩不佳而留过级。上海《新民晚报》为此还举行了讨论,以韩寒的例子对现今中学教育体制提出质疑。中学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弊端,但此事却促使我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有志于文学或在文学上有着出众秉赋的人,大多在数理化方面成绩非常糟糕呢?  相似文献   

10.
苏童的短篇小说《刺青时代》讲述了其小说地理图志之一的“香椿树街”上残疾少年小拐的成长故事,通过对其所经历的成长苦难的刻画,苏童将一个有着怪异灵魂的孤独少年形象铺在读者眼前.本文试图从“自我认同”的角度探讨苏童作品中少年孤独产生的原因,同时将其少年系列小说中常见的“少年恶”理解为一种孤独的外化表现形式,并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小拐成长中遭遇的孤独,引申出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对异类少年青春血气的动容以及对其艰难成长岁月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我是一名来自武汉的初二学生,订阅《课外阅读》近三年了。这本杂志中的美文,流水一般滋润着我成长中的心灵,让我发现和感悟世界上更多的美好,使我在枯燥的学习中、在叛逆的青春时代能好好静下心来,细细品尝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在我成长的路上,许多老师曾伴随我成长,尤其是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他的给予使我受益终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影响或者说造就了我的人生,这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很奇怪,至今再也回想不出他上的某一节课是如何精彩,但却难忘教室角落里那个简陋的、用粗糙的木板钉成的大书箱。闭上眼睛,《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青年》、《世界知识画报》、《化石》、《萌芽》、《青年作家》……一本本崭新的书在眼前一一翻过,似乎还能嗅到浓郁的油墨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也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乐趣。而今,当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当我在朋友聚会时侃侃而谈,当我提笔一挥而就,当我豁达、从容、智慧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并细细领略和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乐趣的时候,我感谢我的老师,是他让我与书为友,让这位心灵之友引领着我徜徉在美好的、多彩的世界。现在,当我也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书”这位朋友介绍给孩子们,让书香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3.
这套读本共分七卷,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初级读本一至三卷《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与《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高级读本《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白话的中国———二十世纪中国人文读本》、《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最后一卷《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  相似文献   

14.
正在《纵横四海》中,李云雷开篇即说:“那时候我也参加过黑社会,或许也不能叫黑社会,就是一帮人在一起瞎玩,瞎混,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小江湖。”“那时候”——这个明显的过去时态提醒我们,这是一篇描写成长往事的小说。而且我们可以一开始就断定,这是一个“少年江湖”的故事:“我”、二猛、小东,几个顽皮少年构成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玩、闹、打架、泡妞,就是不学习。这种逆着社会主流价值的做法大概是不少人在  相似文献   

15.
因为“西伯利亚”,我认识了蔡婷婷,一个笔名狼瞳的阳光女孩。西伯利亚,是由蔡婷婷和杨雪等六个热爱文学的少年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个写作团体。我有幸读到他们的写作日记,那是一个魅力无穷的世界。有语文课文的深度研究,有传统经典的另类演绎,有流行时尚的冷眼旁观,有本土文化的全情关注,有世相民生的深情凝眸,有青春成长的同步直播……更令我感动的是六个阳光少年互批互评的文字,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批评的不留情面,全无虚情假意的相互吹捧。就这样,一群文学少年在他们自己构建的写作平台上放飞梦想,飞扬着自己的青春情怀。这些,可从《散装西伯…  相似文献   

16.
青春总动员     
看到《同学少年》封面和内文中那一个个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形象了吗?读过“星星风采”栏目中那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故事了吗?是不是有一点儿羡慕?其实呀,这些年轻的朋友就来自你们中间,也是些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如果你的身边有青春亮丽的他(她),如果你的身边有朝气蓬勃的他(她),如果你的身边有才华出众的他(她),如果……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名充满朝气的阳光少年,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名既全面发展、又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中学生……如果你想在《同学少年》的这方天地中展现你的风采,如果你想成为《同学少年》杂志中又一个青春形象,如果……那么,赶快行动…  相似文献   

17.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这段话,让我不由得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世界》2012,(20):16-16
《狼族少年》 一个在森林中长大的狼族少年,一个平静生活的孤独少女,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相遇进而展开一段纯美的青春恋曲,这样的剧情最适合浪漫的秋季,更何况男女主角还是荫度不相上下的宋仲基和朴宝英  相似文献   

19.
图书资讯     
“新火花”青春小说系列丛书(全4本)彭绪洛主编重庆出版社丛书共4本——《搭上暗恋的贼车》《恋上我就别想跑》《别以失恋的借口爱我》《嗨,我们恋爱吧》,反映一个以青春为主旋律的世界。以青少年成长经历为  相似文献   

20.
裴达 《山东教育》2000,(14):16-17
一、两大热点:“新概念作文”与高考作文1999年初,当人们还在报刊杂志上评价、审视语文教学之路如何走下去时,上海老资格文学杂志《萌芽》与北京大学等七所重点大学,绕过基础教育的门槛,联袂发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演了一场挑战作文教学的大戏。帷幕拉开,清新拂面,异彩纷呈,让人称奇。从初赛到决赛,从隆重的颁奖到获奖学生直升大学,从获奖作文的结集到出版后供不应求,一时间“新概念作文”传遍了媒体,传进了校园,影响着社会。尽管人们评价不一,却对它表现出的活力和特色产生了兴趣。一要求新。竞赛的策划者、上海作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