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快讯     
<正>首航南极的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这是我国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宇航员海。同时,一批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我国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理想的科考样品,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12月15日凌晨,科考队员首次利用22米  相似文献   

2.
动态     
<正>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12月9日,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完成了南大洋宇航员海首个调查断面的科考,这也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这一海域展开综合科考。"雪龙2"号12月7日离开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向西航行,开始对宇航员海海域展开科考作业。科考队员沿着本次  相似文献   

3.
"索邦"塑料管道产品助力中国极地科考事业2011年7月2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庙车公路1088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承载着国人对极地科考事业诸多梦想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泊在码头边,等待着下一次远征。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艘专门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破冰船,雪龙号曾多次赴南极、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I0001-I0002
<正>[导读]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雪龙"号抵达南极半岛海域开展科考科考队员从海里收回重达200公斤的庞大设备CTD。新华社"雪龙"号2月9日电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  相似文献   

5.
11月7日,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一片欢腾,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这里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这次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报道称,泰山站将位于我国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同时能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I0011-I0013
<正>[导读]1月3日,"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当日,成功完成俄罗斯船52名被困人员的援救行动后,"雪龙"号在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受阻。"雪龙"受阻,海冰威胁到底有多大1月3日,"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当日,成功完成俄罗斯船52名被困人员的援救行动后,"雪龙"号在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受阻。  相似文献   

7.
科技短波     
正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4月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标志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98天,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行程共7万余海里。考察队圆满完成南  相似文献   

8.
正宇航员海,人迹罕至的南大洋海域,人类对它的了解并不比月球多多少。近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南大洋普里兹湾开始,一路向西直至宇航员海西部,展开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宇航员海综合调查,探秘南大洋中这片少为人知海域的生态系统。调查显示,尽管环境恶劣,这里依然生机勃发。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8,(11):3-3
11月12日,前往南极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航行在澳大利亚东边的太平洋海域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文涛宣布,此次科考期间将在南极中山站安装激光雷达,填补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探测的空白。他表示,本次科考队越冬考察期间,将在中山站进行激光雷达的业务化观测,获取第一手的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温度和风场的观测数据,填补我国极地中高层中性大气观测空白。  相似文献   

10.
他有着丰富的海上实践经验,1996年至1997年间担任5万多吨散货船远洋船长职务;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作为科考人员,随中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参加过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完成南极一船两站(中山站、长城站)的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8日,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与过去将中山站作为抵达南极首站不同,此次"雪龙"号将一路向南,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开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的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这也将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月历     
Monday2 中国北极黄河站建站之际,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国将投入上亿元资金改造极地破冰考察船“雪龙”号,以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07,(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峻,南北极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11月的南极迎来了许多外乡人,这其中不仅包括各国的极地专家、科考队员,还不乏国家元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作为首位访问南极的联合国秘书长抵达南极。11月6日夜间,俄罗斯第53次南极考察队乘船奔赴南极,这是俄罗斯继今年8月北极"圈地"后发起的对南极的又一次行动。  相似文献   

14.
向南极进发     
《发明与创新》2014,(3):9-10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其中任务之一便是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2014年2月8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相似文献   

15.
<正>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时,请不要惊讶,如果泛出了些许浪漫之心也请收好,让我们先从下面这条消息看起。2018年11月2日10时10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声长鸣,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该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基地,正式开启为期162天的南极科考征程,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南极科考。这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千米的冰盖上,建设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  相似文献   

16.
数字     
11.2米极地冰盖保存了地球气候系统波动的独特记录,钻取深冰芯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手段。在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成功实现"零"的突破,首次钻取的冰芯长11.2米,现已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运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4日下午,南京海底世界来了2名特殊的客人——南极皇帝企鹅夫妇。它们是搭乘南极科考船“雪龙”号,于3月24日同载誉归来的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全体队员一道抵达上海港。这是皇帝企鹅第一次登陆中国。可是,习惯了严寒的皇帝企鹅会不会习惯我们这里的生活呢?它们的习性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对这种可爱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吧!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7):6-7
"雪龙号"科考船结束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回国 3月30日上午,上海吴淞边检"青年服务突击队"赶赴吴淞锚地,为载誉归来的"雪龙号"134名科考队员和船员登轮办理了入境边防检查手续,标志着"雪龙号"科考船结束第27次南极科考航行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1980年代开展南极考察以来,先后建立了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等极地考察平台,全面加入了国际极地条约和有关组织,成功进行了24次南极科学考察、2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和4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形成了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全国共同参与的极地研究工作体系,围绕全球变化主题在极地冰川学、生态学、地质学、海洋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了极地考察能力建设,制定专项国家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2007—2008国际极地年活动,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8-I0002
2月26日,中国科考队员在南极普里兹湾布放海洋观测潜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