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中“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的表述有所变化,原有的括号中为“包括成语”,现改为“包括熟语”。这一字变化说明2004年的词语试题范围将会扩大,考查将更加贴近学习生活、社会生活。那么什么是熟语?它包含有哪些类型?又有哪些特点呢?这些是广大考生迫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今年复习中的难点,也是“三大新增考点”中备受关注的考点。对于广大师生来说,“熟语”是一个新生事物。那么什么是“熟语”呢?它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些内容该怎么来复习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逐个展开,尽可能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临考不慌。  相似文献   

3.
成语的使用,是高考常考的内容。2004年《考试大纲》改“成语”为“熟语”,范围扩大了。出题人会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呢?题目呈现现什么  相似文献   

4.
王俊 《新高考》2004,(5):14-15
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03年相比,相对稳定,除了增加了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外,其他只是微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由“成语”改变为“熟语”,除了说法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大外,给我们哪些启发呢?  相似文献   

5.
2004年《考试说明》中把“正确使用词语”后面括号中的“包括成语”改为“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  相似文献   

6.
在古典小说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太岁头上动土”这句熟语。如《水浒》第二回史进对陈达喝道:“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这句熟语用来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自取祸殃。“太岁”是何物,为什么如此厉害?有下面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新增了“熟语”这一考查内容,那么什么是熟语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的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熟语的两大特点:①结构上的稳固性,其构成成分一般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②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一般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一般并非实指“周瑜”“黄盖”。熟语主要…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一条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将此改作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成语”改成了“熟语”.那么“熟语”包括那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9.
成语的使用是高考常考的内容。2004年《考试大纲》将成语改为熟语.范围扩大了。出题人会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题目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盘点一下2004年高考熟语,或许能够使我们在准备2005年高考时作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 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 运用的定型短语。汉语语汇中,相 当于词的“预制构件”除了成语之 外,还有惯用语、歇后语,以及谚 语、简称等。人们一般统称为熟语,而成语是熟语的主要部分。那么,如何确定成语的范围呢?这就需要找出成语与其他熟语的区别。成语与谚语(群众中间流传的简单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与简称(较复杂的事物名称或固定短语简化了的称谓,如“政协”、“四呼”、“旅游”、“安理会”)的不同较为明显。本文着重探讨成语同惯用语、歇后语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考共有18套试卷,其中12套试卷对熟语进行了考查。这些试卷考了哪些熟语,是一些什么样的熟语,用的是什么样的考查形式,是从哪些角度切入考查的?恐怕都是大家关心的。因为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备战2007年高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开始,高考《考试说明》将“成语”改为“熟语”,这就意味着对词语的考查,将在以往命题的基础上加入熟语的考查内容。这既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方曙明 《学语文》2003,(3):40-41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条比较常见的熟语,但通常人们似乎都将该熟语的后一分句理解为“不狠毒就算不上是大丈夫”,这实在是对“大丈夫”的一个莫大的冤枉!其实,“无毒不丈夫”中的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动物一直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所以大概每种语言中都有与动物有关的熟语。(以下简称“动物熟语”)泰语和汉语也是这样.这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熟语。作者从泰语工具书中共查到了720条动物熟语.从汉语工具书中找到了5430条动物熟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熟语分类又多.所以.汉语动物熟语的数量远远多于泰语动物熟语.阅读和...  相似文献   

15.
一、总体阅读思考一、从文题看,你能知道这篇文章的文眼吗?副标题有什么作用? 二、作者“有感”的“感”主要指什么?他发了哪些“感”! 三、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该得到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修订成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引起了我们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熟语”主要包括成语和俗语(含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广大考生对“正确使用成语”这一原有考点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正确使用熟语”这一新增考点却比较陌生。此套专项训练题主要就是针对这一新增考点设计的,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考查”正确使用熟语”这个考点的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可能是辨析正误,可能是选用熟语。“常见易错”是考查范围,其中,成语是考查重点。本文的分析以成语为主,但一般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熟语。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与其他类型的熟语不同,谚语在语义上具有“说理性”,这一语义特征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一般词汇成分的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变体”这一概念在音位学、社会语言学以及熟语、网络语言、辞格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它所指称的具体含义与我们对“变体”的一般性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即并不都包含“变异”这一因素,尤其音位学、社会语言学和熟语研究中所谓的“变体”与“变异”无关而更接近于“差异”。  相似文献   

20.
1.我好喜欢你2.“退避三舍”(成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熟语)等3.第一部分①②③段,第二部分④⑤段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选择好观察位置,写出图中文字的内容。2.于“退后”重要性的道理,古已有之。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退后”的成语(俗语)来教育孩子,你能写出一两句有关“退后”的成语(俗语)来吗?3.如果让你把文章分成两部分,你能回答出一、二部分各包括哪些段落吗?4.第④段说“在每个人的人生中,有多少人会后退一步呢?大家都是不断地要求自己前进再前进,就算出了什么岔子也是立刻换一条路继续前行,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