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它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监察制度的基础。御史监察系统方面,御史大夫领导下的御史府行使中央最高监察权,西汉末期交由御史中丞掌管。地方上,秦朝的监郡御史、汉朝的刺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员,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以谏议大夫、中大夫等为代表的言官规谏系统确立并起到一定的监察作用。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系统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六条问事》出现,开始了监察制度法律化的进程。秦汉时期的监察制度虽不完善,但它强化了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宋朝的监察立法非常广泛,主要见于《庆元条法事类》与《宋大诏令集》等文献中,常见的监察立法形式是皇帝的诏、敕、令等。宋朝监察立法内容主要涉及监察官的地位与作用、监察官的职权范围及违纪处罚、经济监察和监司互察的规定等。宋朝的监察制度是承上启下的,标志着我国的监察制度由健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御史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至唐代趋于完善。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机构的健全和法律的完备,御史监察权的独立行使,优秀人才加入及严格选拔制度。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也为我国相关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御史监察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已渐露端(亻儿),它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直至清朝封建社会的终结。唐代是御史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御史台已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监察机构,御史监察的触角伸到国家的各个部门,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百官进行监察。下面,就唐御史在有关财经方面的监督略加分析,顺便对唐御史监察中几个比较模糊的问题进行考证,使我们能有个较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论宋朝御史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史在中国古代行政监察中,发挥着纠察百官,肃清纲纪,确保行政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作用。虽然监察的作用和效果是由当时制度的本质及体制决定的,但与御史的素质也密不可分。御史的素质是指御史在完成监察任务时必须具备的,及其在具体监察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能力。只要稍稍检索有关宋代的史料,就会发现宋王朝对御史素质已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如:《宋会要辑稿·职官》十七之七: 皇祐三年十月,仁宗宣谕宰臣曰,“谏官御史必用忠厚淳直,通明治体之  相似文献   

6.
一、监察的监察制度的涵义 1.古代监察的涵义是,监就是自上而下监视,《诗经·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察是考核调查之意,《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监察就是自上而下对群臣百官进行监视、调查、考核,以防其言行不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秦帝国,并建立宠大的官僚机构。为了加强对各级官僚的监察和管理,设立了中央监察地方官吏的御史大夫,其官署为御史大寺,也称御史府。这样,专门负责纠察群臣百官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寺,即御史府也就应运而生了,于是监察二字合在一起使用。古代的监察官吏,是君主的耳目,代表皇帝自上而下监察群臣百官,与监察二字的涵义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对官吏的监察历来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重视,唐朝形成了较完备的监察制度不仅在律典上,对官吏的监督作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而且以御史制度为核心的监察体系强化了监察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当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御史台为专门的监察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御史监察百官、整饬吏治的职能维护了官僚机构正常而有效率地运作。唐代御史常态的职权运作突出地表现在二方面:一是监察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御史职权行使有法可依;二是御史职权行使的科学合理性,加强对官僚行政体系的总枢纽即尚书六部的监察。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十三道监察御史的统属问题,目前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是隶属于都察院.例如,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第99页写道:“都察院长宫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但是,明代著名学者邱濬在《大学衍义补·重台谏之任》中却说:“六部官属皆书部,如吏部属,则曰吏部文选清吏司;兵部属,则曰兵部武选清吏司之类是也.唯监察御史则书其道,而不系于都察院焉”.明言监察御史与都察院不存在统属关系.两种意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秦汉御史大夫的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御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秦汉时期是它的初创阶段。随着封建社会及皇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御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由职权混乱不清、主管事务繁杂到专门监察职能的确立。这种变化可从秦汉御史大夫职能的演变过程中略见一斑。御史制度的演进过程与封建政治的发展系系相关,研究秦汉御史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乃至封建政治的沿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御史一职,职司监察。自秦汉以来,其职责几无不同。宋代尤为重视,以“台(御史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杜奸邪。”所谓“御史者,天子之法官也。”御史台是宋朝的中央监察机关,长官是御史中丞,下设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御史台除“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外,还具有一定的司法权力,这就是御史推鞫(j(?))。即推勘、勘鞫,就是推究审问,也即对违法失职的机构或官吏进行司法审判。  相似文献   

12.
薛菁  林恒青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102-107,127
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论析这一时期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御史监察制度逐步健全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权臣当道,皇帝优容士族,导致御史监察制度的功用受到制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胡沧泽教授的新著《中国监察制度史纲》(方志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是中国监察史研究领域的又一新成果。出版后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胡教授长期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检察制度,论著颇丰,其《唐代御史制度研究》专著曾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论著二等奖。新著是集作者多年研究心得而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它产生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之后,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经过不断完善,显得十分完备和精细。其中有代表性的监察形式当推御史监察制度。形成并确立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御史监察制度,是贯穿中国古代很长时期的最基本的监察形式。这一制度到了封建社会中期逐渐走向成熟。除了御史监察这一最基本的形式外,不同时期还有多种不同的监察形式。如汉朝建立的刺史制度、魏  相似文献   

15.
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时期产生重大的变革,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监察体制中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整,是到唐代才完成的,唐代御史机构完整统一,所属有台、殿、察三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制度健全,职权扩大,其次,监察体制中言谏监察系统获进一步发展,有专门的言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加,权力增大,除了言事谏诤权的行使外,封驳诏书权的健全,加强了宰相间的相互制约和对皇帝决策的监督,其三,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和崇重,其四,监察官吏行使权力的独立性和规范性为以往历代所不及,唐代监察体制的这些变革,进一步摆脱了门阀士族的羁绊,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使中国封建监察体制趋于合理,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唐代御史的职责之一是对朝廷科举、铨选进行监察,保证科举、铨选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御史不仅通过知贡举、监选、监考来举荐、拔擢优秀人才,而且在监选、监考过程中,对各种违反制度的行为提出弹劾,保证了举选制度的公正性.御史以监察官身份监察铨选、科考,往往代表一个时期国家文化政策的走向,对当时文化政策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御史监考、监选职能的发挥与否,对一定时期的文学生态有着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旧中国的权力制约机制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创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日臻健全于隋唐,高度完备于元明清,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其体制之健全,沿革之清晰,规制之详密,世所罕见。其内容主要包括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两个方面。御史制度是一种由中央御史台及郡御史所构成,依据皇帝命令和国家法律,替朝廷监察各级官吏的制度。它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干和核心,其特点有三:()机构独立,职责明确。早期的监察机关是行政机关的附庸,它们的长官由行政官员兼任。东汉御史台工作独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梳理了监察制度从秦汉到唐的发展过程,指出,唐朝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成熟和完备的标志,通过对御史纠察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运作过程的剖析,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统治者对监察机关比较重视,形成以都察院为主体,从中央到地方较为严密的监察体系。都察院的官员多冠以"御史"称谓,监察的范围从国家机关到各级官员,非常广泛。清御史制度的成效是较为显著的,在弹劾不法官员、整饬吏治、纠正国家政令过失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在清代极端腐败的吏治面前,御史制度也无法挽回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败亡,但其制度本身能够给当代社会提供些许历史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论唐代监察制度的承续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日趋完善。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表现为: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善;专门的规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多;地方监察制度完备;选官制度更趋合理。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和推崇,也使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监察体制更趋合理,且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