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是历史教学方法之一.它促进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学生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与使用,提高了学生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并且借此可抢救一批珍贵的中国现代历史资料.通过多年组织学生进行口述访谈实践,总结了"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经验与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激进主义大显于中国近代社会而引发的现代“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大可不必,近代激进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受内外诸多因素所左右、以其内在必然性而展开。彻底否定激进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至少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种主义”相互作用的适度张力依“自然历史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后,我国思想界各派学说竞起,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进行了四次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评价.  相似文献   

4.
林钊 《教学与研究》2021,(10):56-64
"犹太人问题"的核心是犹太人如何在现代性的框架中获得解放,犹太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犹太人而获得解放.鲍威尔给出了同化主义的解决路径,要求犹太人和基督徒摒除宗教的特殊性而同化为"人".针对这个启蒙主义的方案,马克思另辟蹊径,他通过对政治解放的剖析改变了问题的提法,指出犹太人无法在现代性中获得解放,要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超越现代性.犹太人在经历政治复国主义和文化复国主义的争论后最终重建以色列,但犹太国的重建并不是解放的实现,因为他们没有走出现代性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历史启示在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苦难深重的民族的解放与复兴必须同时获取和扬弃现代性.对于正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来说,需要谨记犹太人的教训和马克思的教诲,需要在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之上谋求中国人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虽然历史学专业在全国各老年大学的普及率并不高,但在寻访了一些老年学员之后,我发现他们对历史学的兴趣却很浓厚,而且女性多于男性.为了保持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将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针对老年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引导学员参与学术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员的参与度,让老年历史课堂"活"了起来.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权威词典对科学主义的界定,简要分析了其历史上的表现形式;认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中国出现的所谓的"中国的科学主义"实质是与西方科学主义有着某些类似之处的一种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并非真正的科学主义;并结合历史和现实,对此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重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始终没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主要提倡者胡适和朱东润对传记文学的具体理解与把握明显受到传统史传观念的影响,这种因袭的"历史"重负,在他们以及吴晗等人的写作中表现得很明显.而极力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属性的郁达夫、茅盾,以及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明显突破"史传"樊篱的传记文学创作则始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表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在观念上强调作品的史鉴功能,牺牲艺术的趣味性;重视宏大历史叙事,忽略个人化、生活化的叙事;以考据方法取代艺术的虚构与再现;推崇纯客观的史学叙述,抑制情感化、个性化的艺术显现.这种"历史"的重负,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不能尽如人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自从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以来,各个民族或国家,在各方面都日益联成为一体,参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任何民族或国家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将自己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中去考虑.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从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的思想观点,既具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五四运动前,其逻辑起点已经产生;此后,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这一思想观点不断丰富,最后在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正式形成.其所含有的哲学意义和选择何种"主义"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首先,这一思想观点的逻辑起点即哲学、伦理学"如大纛"的判断,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毛泽东在以"改造国民性"为宗旨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推动之下,在探讨"本源"、"宇宙之真理"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其次,由于这一思想观点本身就内涵着"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因此选取何种"主义"就显得既紧迫又艰巨,既因为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又因为分辨一种"主义"是不是真理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任何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历史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并且经过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是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致力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逻辑—历史方法是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将逻辑主义的"逻辑重建"和历史主义的"历史再现"相结合,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一种合理的方法。一方面,贝叶斯主义作为逻辑经验主义的重要推理模型,必然体现了逻辑—历史方法中的逻辑特征;另一方面,贝叶斯推理模型中的归纳意义,包含了历史主义的描述性特征。从方法论角度而言,贝叶斯主义研究纲领本质上是逻辑—历史方法,充分表现了实际科学活动的合理性和经验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问题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为不少历史教师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3.
周灏 《华章》2009,(10)
黄仁宇从技术而非道德角度提出了"大历史"观,试图以此解读中国历史.他以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为原型,认为中国传统官僚政治的症结在于技术能力低下,国家无法实现"数目字管理",根源则在于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面,实施数目字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技术、商业、法律因素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抑止,这是导致资本主义难以在中国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路标",展示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及其规律性.通过对这一"历史路标"探索,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情基础和时代蕴意;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路径与脉络,深刻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主要特征;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战略思想,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主要理论形态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关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显著特性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在历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中"质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本文就"质疑"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和"质疑"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重建"——历史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历史题材创作铺天盖地而来,存在的问题很多.历史文学创作的第一层面即为重建历史真实.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历史文学"的界限究竟何在?鲁迅的"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大体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又涉及到言之所据的"真实的历史人事"存在于何处的问题.实际上,历史本真虽然存在过,但难于把握.历史文本所记述的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大致框架和概貌以及空间方位、时间的断限等,书写者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对人物与事件作出不同的判断,有偏见也在所难免.历史文学要恢复历史真相是不可能的,只能走重建之路."重建"的意思是根据历史的基本走势、大体框架、人物与事件的大体定位,甚至推倒有偏见的历史成案,将历史资料的砖瓦,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构建,根据历史精神和艺术趣味,整理出似史的艺术世界,并在高一个层次上回到历史文本,让历史文本重新焕发出艺术的光辉.艺术地重建历史世界应注意三个维度:认识的维度,价值的维度,审美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东突"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早期新疆的民族分裂分子同西方殖民势力相勾结,在新疆出现了两次大的分裂活动,并建立短暂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它成为"东突"恐怖势力所追求的政治目标.对以上问题的本质揭露和批判,是反恐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大学的历史追溯本科教育的双重制度传统,探讨了作为其载体的经典文本教育以及17世纪以后人文教育的转向、18世纪以来经验科学的形成、20世纪以来大学体制的现代化并回溯有关的争辩,分析了本科教育与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涉,最后提出将"经典的科学"与"经验的科学"相结合而使教育落实为基于"人的科学"来完成的"人的培育"这样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杂文中将中国数千年来被称誉为"圣武"的封建专制统治史象征地表述为一部"刀与火"的历史,杀戮、酷刑和监狱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鲁迅自身生存中,他亲历和目睹了这样的历史的形成,所谓"民国",不过历史同一性的现代重演罢了.为了权力的争夺,现代统治者以血腥的杀戮开场,继之以帝制时代酷刑的复活,终之以"大造监狱"的"省悟".在贯穿古今的沉思中,鲁迅彻底解构了这部置诸他面前的一再重演的现代史,言说的是中国生存的真理:真正的现代并没有发生,发生的只是古老专制与现代因素的精致结合,乃是一部从"弹弓时代走向百万吨级炸弹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