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子之爱,虽然带有普遍性,但爱的内容、爱的方式又各不相同。鲁迅对孩子的爱,决不是只知道“为儿孙做牛马”或者“任儿孙做牛马”的爱,或者为了将来“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他的爱表现出一种完全  相似文献   

2.
徐韵安 《家庭教育》2009,(11):30-31
管教儿孙起冲突 “三代同堂”就是典型的“4—2—1,'家庭,在大多数这类家庭中,儿孙是家庭的核心、太阳,于是教育儿孙总是一项重头工作。但是,由于祖辈和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不同,两代人在管教儿孙问题上的冲突是经常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现在,我们台州正在开展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只有爱学习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围绕怎样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我们台州的父母可是各有高招呢。  相似文献   

4.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无私而执著的。但很多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是否真正"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有时"无度"的"爱"也会演变成伤害。一、隔代人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伤害改革开放之前,家长在"爱"孩子的付出程度上,可能会被多个子女、生活压力、社会教育环境、自身受教育水平等所限制。但这恰恰为孩子自主健康成长提供了沃土。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之后,大多自我管理的能力都很强,具有一定吃苦耐劳和抗挫折的能力。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老龄化现象的突出,许多老人都退休在家,四管一、六管一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正在大自然这所学校里,不是简单地教给孩子认识多少种植物、认识多少种鸟,最重要的是获得一颗仁者之心,让孩子可以分辨、接纳真善美,有学习爱的机会,有爱的能力。从更衣室到大森林,从游泳池到天然湖很幸运,多年前我们一家人受瑞士旅游局的邀请,作为"家庭体验大使",到当地进行了十天的家庭游。那是我第一次带孩子出国旅行,那次经历给了我很大触动,让我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6.
钟丽梅 《文教资料》2013,(17):132-133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孩子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得付出,"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所以,家庭、教育机构应该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并且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帮助他人;知道要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7.
古有触龙说赵太后“为之计深远”让人敬,今存不少溺爱孩子之事令人忧,究其原因,不在无爱,而在于爱的方式方法的差异。爱若没有足够的理智,没有科学的施予,受爱者得到的更多是伤害!  相似文献   

8.
阅读提要引子一1.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2.家教中的不和谐音3.“第一任教师”正在受教育二1.远见卓识的选择2.政府担起优化育人环境的责任3."学校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4.把居民的忧愁放在心上5."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三1.学校、社区"双向服务"2.学生:"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3.家长:"与孩子牵手,与学校牵手"4.孩子与父母携手进步5.教师:"我是风,为你鼓起前进的帆!"结语"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9.
徐宁 《四川教育》2022,(Z1):27-28
<正>常常有人疑惑,作为校长,我为什么执着地走在传播家庭教育的路上?这源于我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感受。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18年,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原生家庭。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怎么爱孩子的父母。很多时候,父母自以为是的爱正在伤害孩子却不自知。做心理咨询只能帮助极少数孩子,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能帮助千千万万的孩子,造福千千万万的家庭。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办一所真正让家长改变、孩子受益的“父母大学”。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单亲的孩子,往往会使人想到“问题儿童”。确实,在离异家庭中,往往单亲的孩子比较多。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并逐渐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离异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更精心的爱。同一的爱俗话说“浇花浇根,教人教心”。孩子虽然享受不到一个完整的家庭温暖,却知道不在一起生活的妈妈爸爸会用同样的标准来爱她,也就是说在孩子心目中始终有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不会因家长之间的矛盾或怨气而不知所以然。没带孩子的一方应主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使家庭教育的定义一直比较模糊,而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占据着强势地位,因此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往往会出现偏差。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家庭教育的"失位"和学校教育的"越位",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错位现象,家庭教育被忽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错位造成儿童教育的失位,造成儿童不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功能,特别是重视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爱的教育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许多老师也确实做到了"爱生如子",甚至是"爱生胜子".但有的教师简单地把"严"当"爱",而"严"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喋喋不休地训斥,甚至施以不同程度的"刑罚",逼学生"就范".  相似文献   

13.
吕金鹤 《班主任》2001,(9):47-47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许多老师也确实做到了"爱生如子",甚至是"爱生胜子".但有的教师简单地把"严"当"爱",而"严"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喋喋不休地训斥,甚至施以不同程度的"刑罚",逼学生"就范".  相似文献   

14.
父母亲应以“苦乐参半”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绩身为父母,对孩子的成绩通知单或期末测验的成绩,当然不能不表示关心。但是,若拘泥于眼前的成绩,而有了忧喜参半的心情,也决不是我所希望的。随着孩子成绩的进步而有“大喜”的心情是相当不错。但是,对不爱念书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不停地重复“大忧”的心情。如此一来会使孩子的心情萎缩,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治愈他的厌学症。既然成绩已不甚好,何不告诉孩子“妈妈也曾有过成绩不好的时候,如果有不好的时候,也该有成绩好的时候”,好让孩子有转换的空间。也就是请你不要以“忧喜参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李渭灿  郑亚利 《辅导员》2011,(13):20-21
岗位特写:岗位名称:家庭小能手岗岗位目标:让笑容永远留在妈妈脸上我的格言: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岗位要求:每天至少做一件家务事,做到"日行一孝"今天,在许多儿童身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他们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却不知道对他人施爱;他们只会享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爱,而忘记自己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也肩负着传递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说起我们班的一些“活跃分子”,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这些活跃分子上课时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能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忧的是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不爱举手,爱插嘴乱发言,影响了其它孩子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呢?我苦思冥想了很久,但一直不能想出既不伤孩子自尊心又能激起他们举手发言兴趣的两全其美之策。  相似文献   

17.
<正>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家庭与社会传承的种子。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对孩子的爱而单纯从情感角度去教育他们,而不是理智地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就要给孩子适宜的爱,应该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适宜不是模仿和复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关注自身的感受,忽略孩子的感受,将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工具。比如看见朗朗(国际著名钢琴家)成名,看丁俊晖(台球运动员,被英媒体称作"东方之星",世  相似文献   

18.
爱,对孩子来说,是身心健康的源泉,它给孩子以安全、快乐,是孩子成长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从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家庭或托儿所给予孩子的爱还存在一些问题。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很难做到理智与公允。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难以按照规定来衡量和计算。我们把无原则的、过分的宠爱孩子称为“溺爱”。“溺爱”的“溺”与“溺水”的“溺”相同,也就是说,爱与水一样,是生命不可少的,但如果爱得不当,泛滥成灾,就会发生危险,危及生命。目前在家庭中有两种倾向,应该引起注意。一是过分的亲呢。肌肤之亲是小龄婴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爱阅读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爱阅读的孩子却各不相同。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我们更应多关注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整天捧着书本的孩子,似乎是为读书而生的,一有空就扎在书堆里,千呼万唤也没法让他出来;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则好像天生与书本无  相似文献   

20.
家教漫议     
家庭和睦是家教的基础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和睦的家庭是家庭教育的良好基础;而“问题儿童”常常出现在父母之间感情有问题的家庭。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也容易理解。夫妻感情好,他们自然就会更爱他们的爱的结晶——小宝贝。孩子在这幸福、愉快和温暖的家庭中生活,其身心健康发展就有了保证。当然,在此良好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科学的教育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教育肯定会收到圆满的效果的。我们不妨再考察一下相反的一些情况。最不幸的是“破裂家庭”中的孩子。父母感情不好,终至于离异,孩子由男方或女方养育,甚至双方都不管而由他人抚养。可怜的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爱,使其心灵受到创伤,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