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以及美国乡间诗人弗罗斯特,他们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尤其是乡间风景,是他们大多教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是其诗歌的语言也是其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这三位诗人代表了人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对自然的亲近、追求、向往和永恒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叶康 《都江学刊》2001,13(3):61-65
本从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的真挚朴实的思想感情入手,论述了陶渊明诗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渴慕心灵的自在,并与自然亲密接触以期返回生命的本真。他们的自然诗歌都大受欢迎,但陶渊明的自然诗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熏陶,是“由内而外”,藉由内心的通彻、澄明而反观自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受泛神论的影响,是“由外而内”,借助恬静、神性的自然抚慰内心的忧伤,从而收获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这种地位和影响,是有赖于其诗歌艺术成就的,尤其是诗歌语言艺术成就。陶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且进入更加纯熟的境地。这种特点,在其众多题材的诗歌中,以田园诗最为自然简朴,最具代表性。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都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甜美、田园风光的怡人和田园生活的简朴,来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生命心境和超世脱俗的人生韵味的,诗歌语言真实而又深远。他超越世俗,不慕虚荣名利,善于在山水田园风光中咏怀言志,诗歌内容真实,感情淳朴真切,语言自然,显示出真实深远、自然成文的本色。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艺术特色,总的来说是可用“自然”二字概括。具体而言,我们从“真实”、“深远”和“灵活”三个方面分析讨论。首先是真实,主要是指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真实。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都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虚伪不夸张,往往给人原原本本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说,将生活融入诗歌之中。陶渊明诗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生活的诗化,绝非有意而为,而是他内心深处回归自然,返回自然,真正与自然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结果。这于是就牵引出了“真”的另一个方面的含义,即感情的真率。陶渊明一生追求自然和本真,反对虚伪和造作,所...  相似文献   

6.
根据陶诗的语言形式,运用诗歌语言学方法,对其自然风格的美学意味进行了解读。陶渊明诗歌的语序正常平直、节奏自然舒缓、语词平白如话,这与读者由阅读经验积淀而成的心理期待形成同构,阅读起来便倍感轻松自然。同时,陶渊明诗歌在语序的平直自然中,却存在着词语搭配的错位:虚词的自然运用中,却形成了意义的递进与曲折;语词的平白如话中,却含有极深的文化含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便会产生平淡之中另有风味,自然之中别有洞天的感觉,“质”与“腴”浑然一体,陶渊明诗歌的自然风格便由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生活于玄学盛行时期,玄学中尊重个体人格,肯定自然人性的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他,"自然"成为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他从容地实践着崇尚自然的主张,使得他的生活和诗歌皆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刘叶敏 《双语学习》2007,(11M):213-213
陶渊明诗歌充满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自然与自由相关,他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自然在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不同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意义的不同、态度的不同以及追求的不同.陶渊明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诗歌实践,实现了玄学观念的"自然"向具体客观的自然界的延伸,达到了心性自然与实在自然的统一.他笔下的自然美好且更加真实可信.华兹华斯深受泛神论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真、善、美,代表着崇高和庄严.因而他笔下的自然有着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自然”一词,道出了陶渊明为人与为文的突出特点,它是诗人用整个生命来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也是诗人用全部热情创作出的一种诗文风格。本文试图对陶渊明的自然质性进行解析,从而探索陶渊明诗文和人格魅力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奥秘于一隅。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 ,陶渊明所开创的田园诗派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所建构的桃花源虽只存于幻想世界里 ,但这种平淡自然 ,反朴归真的意境 ,把中国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这种地位和影响,是有赖于其诗歌艺术成就的,尤其是诗歌语言艺术成就.陶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且进入更加纯熟的境地.这种特点,在其众多题材的诗歌中,以田园诗最为自然简朴,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的田园诗歌,其个人人格、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都值得后代人学习,本文拟就陶诗“自然”之美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它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代是一个政权更替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质朴的风格开辟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他对自然的追求和理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可以说归隐将他推向了文学的殿堂,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动机也是后人迷惑、探求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舍弃来自不易的县令,而选择归隐呢?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为官中的自我矛盾和田园诗歌中一一探究。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诗歌对陶渊明的接受,主要有三方面.在思想方面,向往淳朴的上古社会,秉持自然真淳的人生观,鄙弃官场,向往隐逸,同情下层人民;在美学方面,元好问接受了陶渊明“自然真淳”的美学原则,以韵味见长的风雅传统.在意象方面,或直接引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或赋予其新意.元好问对陶渊明的接受,既有时代现实方面的原因,也有自己兴趣爱好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醉心于自然.并把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歌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之爱、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原则及其社会文化本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诗歌既表现了他们自然观的一致性:对自然之爱,对人性和谐的追求;也表现了他们由于传统文化不同所造成的自然观的差异性:陶渊明无意识融入自然以顺性,华兹华斯有意识尊崇自然以和谐.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萧统曾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影,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与当时华丽的语言风格有极大的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以陶渊明的125首诗歌为研究对象。从陶渊明诗歌的的平淡自然特点、辞格、陌生化三个方面来研究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归隐田园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在陶渊明的田园诗里,作者往往用接近口语的平常语言写田园风光、写农家生活.却又往往于平常中显示出不平常的诗意,创造了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