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经济参考》今天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之音”的真面目》的文章,全文如下: 4月中旬以来,“美国之音”对北京发生的学潮、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作了大量歪曲事实的报道。它几乎使出了浑身的劲,对中国政府进行造谣诬蔑,挑唆  相似文献   

2.
评论和新闻分析在《美国之音》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九七六年七月,美国国会通过批准的《美国之音章程》第三条规定:“美国之音应清楚有效地报道美国政策,同时也报道对这些政策所进行的认真讨论和意见。”这一规定可以说是《美国之音》评论和新闻分析的指导原则。《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的官方电台,但是,为了争夺听众,它又竭力标榜“客观”和“公正”,摆出一副不受官方控制的样子。“美国之音”的记者和编辑人员认为,他们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同那些商业性电视广播电台和报纸杂志中的从业人员一样。但是无法否认的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美国之音在报道1986年中国的学潮时,还讲究一些宣传手法来掩盖其反动本质的话,那末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中就不顾事实真相、异常狂热地大搞欺骗宣传和反革命煽动,其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欺骗宣传的手段也彻底破产了。我们首先列举美国之音欺骗宣传的伎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自然也就否定了新闻的党性原则。有一种议论,似乎讲党性原则,就难以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似乎做党的“喉舌”,就不能做人民的“喉舌”;只有削弱以至摆脱做党的“喉舌”和执行党性原则,方能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呢,那些崇拜西方民主、自由的人,早就把“美国之音”当作楷模。这次“美国之音”对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报道,所以能如此迷惑人,这是由来已久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之音成立于1942年2月24日。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转折阶段,美国之音主要从事战争鼓动宣传,为盟军的胜利制造舆论;进入“冷战”时,主要进行反共宣传;“冷战”结束后,它宣传美国政府政策,介绍美国社会和生活方式,报道美国国内外新闻,进行时事评论,成为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喉舌,成为美国政府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美国之音有新闻性和专题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美国之音”(THE VOICE OF AMERICA,简称VOA)已有四十一年的历史.现在,世界上(除中国外)有7千5百万的听众.中美邦交正常化后,我国也有不少人在收听“美国之音”,特别是“美国之音”中文部举办的英语数学节目.从1949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二十多年间,“美国之音”只收到二十余封从中国大陆寄出的信,平均每年不到一封.此后从1972到1980年,“美国之音”中文部共收到来信3万5千多封,可以看到“美国之音”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之音”电台国内新闻组记者戴维·斯汪在《声音》双月刊一九八六年第六、七月号上撰文,记述了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突发情况下,“美国之音”记者如何迅速调整,各就各位进行报道。一九八六年元月二十八日,星期二。这本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可是这一天却向“美国之音”电台进行了极大的挑战,使我们终生难忘。按原定计划,这一天比较重要的新闻有两条:一是里根总统晚上要来电台发表一个年度的国情咨文广播讲话;二是当天上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发  相似文献   

8.
1984年8月,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结束之后,“美国之音”发表了有关这次大赛的综述。当然,综述中的美国主义倾向并不值得褒赞,但是,这一节目在剪辑、解说、配乐穿插等技术处理方面,还是颇为出色的。其中,中美两国女排决赛实况一段,解说员那迷人的男低音,更令听众难忘。在这里,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美国之音”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吉姆·奥尔森。1933年,吉姆·奥尔森出生住美国纽约州西部的水牛城——布法罗市。1968年,他开始做“美国之音”新闻及特写节目的播音员。五年之后,出任广播主持的领导人,并参加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美国之音》电台台长詹姆斯·康克林在接任后十个月辞去了台长职务。在这以前,该台新闻部主任伯纳德·卡曼斯基也去职了。在《美国之音》电台,辞职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然而这两个人的离去,不仅在该台内部引起振荡,而且在整个美国新闻界也掀起一场风波。这是为何?卡曼斯基何故辞退?康克林何事消极?他们相继离去又说明了什么?卡曼斯基主任何故辞退?要问卡曼斯基为何辞退,首先得谈多年来他在《美国之音》电台领导的一场“排除干扰”的斗争。所谓“排除干扰”,主要是指新闻节目摆脱国务院、国际交流署的控制,独立进行工作,改变宣传手法,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一九七三年水门事件发生了,问题涉及总统,《美国之音》作为政府电台报道还是不报道?该台最终决定还是报道。但是当时该台的  相似文献   

10.
顾海杰 《报刊之友》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11.
1976年7月12日,美国总统杰拉尔德·R·福特签署了“美国之音”章程。这个章程指出:“通过收音机与全世界人民进行直接交流,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国的广泛兴趣。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美国之音’必须贏得听众的注意和尊敬。因此,‘美国之音’的广播将遵循以下原则:(1)‘美国之音’将始终如一地成为可信赖的权威性的新闻源泉。(2)‘美国之音’将代表美国,而不是代表美国社会的一部分,因此。它将是美国重要思想和制度公正而全面的体现。(3)‘美国之音’将清楚而有效地介绍美国的政策,并就这些政策提出负责任的讨论和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之音”台长更迭看美国新闻“舆论的一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之音”台长的更迭2002年8月29日,“美国之音”电台台长罗伯特·赖利通过电台理事会发表了辞职声明。这位“9·11事件”之后上台的台长在这个职位上还没有超过10个月。“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对新闻媒体软硬兼施,要求绝对听从指挥,尤其不能播出本·拉登和塔利班领导人的讲话,但“美国之音”却表现得极其“不听话”,竟然不顾政府官员的三番五次的阻拦,部分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采访录,同时播发美国政府官员的评论。2001年9月29日,华盛顿的官员透露,“美国之音”电台台长惠特·沃恩以…  相似文献   

13.
美国之音简史温飚摘译(在1992年,美国之音建主50周年之际,其主管部门美国新闻署编写了一本小册子,介绍美国之音50年的发展简史。这本小册子直言不讳地告诉世人:美国之音具有怎样的性质,担负怎样的任务和发挥怎样的作用。《美国之音章程》就是“联邦的法律”...  相似文献   

14.
“美国之音”高级科学编辑及科学记者拉索罗·多萨会见一位专家时,把他的叙述当作可能会引起“美国之音”听众的一次考试。“正像大多数听众一样,我并无任何科学经历”,他说。“所以我提出使我感兴趣的问题,并期望也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多萨于1929年生于匈牙利的塞格德,并于1955年前来到“美国之音”任职。起初,他在“美国之音”的匈牙利部任节目制作人、撰稿人、播音员及采编,前后达十年之久。那些年,他也开始用英语写播音稿,并希望突破用一种语言播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岁暮,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2月17日凌晨(巴格达时间零点57分),美国和英国背着联合国,在夜幕的遮掩了突然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终于在年末酿成战事,成为1998年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热点,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领域成为空袭之外的另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 在这次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华社发挥整体优势,前后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反映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次战役性报道检验了新华社的记者编辑队  相似文献   

16.
△美国之音筹备建立的“民主非洲广播电台”(RadioDemocracyforAfrica)已多次延期开播,但克林顿总统讲过:“我们必须创办民主非洲电台”。该台以有关非洲事务的报道为主要广播内容,迟迟不能开播的原因是有议员反对。△据悉,美国之音已正式获得俄国联邦电视和广播局发放的俄国发射机使用许可证。尚未得到此许可证的外国电台有英国广播公司世界电台、德国之声、瑞典广播电台和荷兰广播电台。美国之音是第一个申请使用俄国发射机的外国电台。△据《欧洲媒介和市场调查》的最新统计,截止到1999年1月底,英国广播公司世界…  相似文献   

17.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18.
清晨,我用中波收听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纸摘要节目,改收短波,“美国之音”熟悉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这时,我楼下的一位制造电冰箱的技术员也在收听。我走到院里,四周居民楼这家那家的窗户里,也传出同一个熟悉的声音。远隔海洋的“美国之音”电台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它都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办法来吸引中国听众?它又为什么开办华语节目?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无线电广播也像报纸一样,被用来为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服务。在国内,广播中充塞着诲淫海盗节目,其目的是麻痹人民的斗争意志,毒化善良人民的心灵;对国外广播,则极力制造和加剧国际紧张局势,进行反苏反共的歇斯底里的宣传。近年来,美国政府拨出愈来愈多的经费用于广播宣传方面,并且建立新的电台,加强宣传。今年一月十九日,艾森豪威尔提交给美国国会的预算咨文中,要求拨给广播和电视的经费就达二千多万美元。据今年三月十九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新闻署还要求建立十二座新的广播电台,以便不经过转播台,直接从北美洲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宣传。美国最大的对外广播宣传机器是“美国之音”。它是美国政府御用的宣传工具,直接由新闻署领导。“美国之音”通过设在世界各地的七十八个转播台,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文化协定和中美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国际电台考察小组(三人)应“美国之音”邀请于今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七日在美国进行了考察访问,为期五十六天。我们除在华盛顿“美国之音”总部考察外,还参观了一些商业和公共广播电台、电视台,会见了几个大学新闻系教授和研究人员,下面记述的是笔者在商业广播电台、电视台参观访问的一些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