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人每天都有营养的摄入量,摄入少了会没力气,摄入超标则营养过剩。而一只蜥蜴每天对营养的需求量是多少呢?它喜欢吃什么?在它的世界里,哪些是垃圾食品,哪些是健康食品呢?爱美的女孩子每顿饭都要计算卡路里,爱美的它每天需要吃多少食物才能维持胖胖的好身材?如果一天不吃东西,它会消耗多少脂肪?带着这些问题,根据我的大大、小小(我的两只蜥蜴),还有参考书《豹纹守宫饲养超级指南》,我开始了调查计算……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科学家做了一系列研究后提出,垃圾食品之所以诱人,除了的确美味外,更重要的是垃圾食品含有的脂肪会抑制体内某些控制胃口的激素分泌,使人胃口大开,越吃越香。也就是说,人体内有胰岛素之类的激素,它们就像饮食监督员,一旦摄入一定数量的食物后,激素们就会通过大脑发出警告:别吃了!但当吞食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的垃圾食品时,脂肪分子会刺激大脑,使激素发出的警告信息变弱,甚至完全被"屏蔽"。当一个人失去了饮食监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接触致癌物质,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从消化道途径看,人们常常关心饮水中污染物的致癌影响,但实际上多得多的致癌物质却来自各类食物如薰食物,烧焦的肉和鱼、油炸食品,发霉食品,甚至包括一些蔬菜、水果表面可能附有残留的农药等。常见的防癌抗癌食品有以下几类:蔬菜瓜果类蔬菜,水果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维生素A、C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纤维素则能缩短肠内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答     
《科学大众》2013,(6):41
Q:为什么我们会身不由已地对某种食物上瘾着迷呢?对某类食物的偏爱或者让人快乐的食欲,都是在大脑前方的前脑联合区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俱乐部     
就读于上海梅山二中,兴趣爱好广泛,特别爱科学。平时喜欢看书、上网,爱问为什么?性格活泼、直率,这些对于妈妈的朋友来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姓名:马凌生日:1990年7月21日最爱吃的食物:巧克力薯片棒棒糖最讨厌的食品:(?)(?)  相似文献   

6.
饮食出美女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吃某种食品,有的女性越吃越胖,而有些则保持适中?在众多的原因中食物的科学搭配非常重要.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抽烟、吃垃圾食品、吸毒,谁都知道是不对的,但就是没法抗拒,如何才能没有痛苦地跟自己对话,打赢理智与情感的战争?选择其实没道理晚上是学习还是玩游戏,看好的房子买不买,手里的股票抛不抛……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题,如果问你为什么选此而非彼,你肯定会说出很多听  相似文献   

8.
正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人,整天像祥林嫂一般抱怨:我怎么这样倒霉?生活为什么对我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都活得光鲜亮丽而我不行?……仿佛他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其实,不要说别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些不如人的感慨,这是人生常态,要不然,生活的抱怨也不会如此之多。可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感觉自己那么不幸呢?  相似文献   

10.
正垃圾该如何分类?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分类后的垃圾又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背后都蕴含着科学道理。如何分类严格的垃圾分类标准应该是不遗漏任何信息,也不重复任何信息。这种分类方式固然理想,但实际上难以实现,因为对任何物质的分类都不可能做到不重复。例如,报刊纸张既可以是可回收  相似文献   

11.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同样的食物有人吃上一口就欲罢不能,而有人则感觉难以下咽,拒之于千里之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喜欢或不喜欢某一种食品其实不仅在于食品本身的味道,还在于人们的不同感觉,而这种饮食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味觉在本质上是一种"化学感觉""味觉专家"早已认定:味觉在本质上是一种"化学感觉"。这就是说,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跟味蕾发生反应并产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09,(10):68-69
为什么超市肉类柜台都打红光?为什么麦当劳那红黄搭配的标志会让人食指大动?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某些食品看起来更诱人而有些食品让你食欲全无?研究显示,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的食欲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改变你的食欲,让你的饮食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3.
食物都具有酸碱度,那么,什么是酸性食物,什么是碱性食物?它们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又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有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食物中混入了微小的塑料纤维,而且它们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这是真的吗?食物中的微塑料到底是不是人类健康的新威胁呢?微塑料纤维哪来的塑料是现代社会无法替代的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许多塑料材料不易降解,如果没有回收再利用,它们就会成为环境垃圾。随着雨水冲刷,这些塑料进入河流,最终进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14,(2):18-19
正最近,中国国内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不断升级。国际专家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到底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博士。总部设立在华盛顿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成立于1975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知名国际农业及食物政策研究机构,在美国、非洲、亚洲拥有约500名员工,其中包括超过250名研究人员。樊胜根博士对国际农业及粮食政策等领域有着30多年的专业研究,同时自2012年以来还兼任世界经济论坛(WEF)食物与营养安全全球议题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6.
读编对对碰     
正编辑部的哥哥姐姐们:你们好。我是一位特别爱科学的小学生,也很喜欢研究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常常不研究透或者不找到问题的答案誓不罢休。这次,我遇到强敌了,彻底跟一个弄不懂的现象杠上了——为什么麦克风靠近音箱会发出刺耳的声音?听说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你们,好心的你们是否可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选择的食物属于健康食品,但获得的保健效益却远远没有达到期望。奥妙何在?原因固然很多,但吃法是否科学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婴儿趣事     
任秋凌 《百科知识》2013,(18):24-25
为什么新生儿的"奶味儿"闻起来那么好闻?为什么婴儿还在子宫时你就可以训练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什么婴儿总是先学会叫"爸爸"然后才是叫"妈妈"?这些有关婴儿的趣味问题,许多人包括妈妈、准妈妈们都未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吃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食品的日益重视,食品科学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科学家发现食物除了提供营养素,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食物与健康到底有着怎样的神奇关系?或许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斌能够解释这个问题。"慢性疾病的防控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对数量庞大的糖尿病病人来说。"张斌主要从事碳水化合物营养学研究,他研究的低GI食品是糖尿病患者可安心食用的食物。低GI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会相对较慢,让血糖值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能带来更长时间的饱腹感和能量供应,从而缓解病情。这是目前从食品方面应对糖尿病,值得一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被问及喜欢吃什么食物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答案多半是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三高食品,如冰激凌、蛋糕、曲奇等甜点;还有常见的洋快餐如汉堡、披萨、炸鸡翅、薯条以及散布学校四周的辣条……这些被冠以“垃圾食品”之名的美食,人们深知它们不如水果蔬菜粗粮来的健康,却总难敌诱惑,吃得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