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我国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起步较晚,受关注程度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愈发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作为专业进行视障教育的盲人学校,推进视障儿童早期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根据以往对普通儿童探讨的经验,把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父母的学历和职业作为人口统计学变量,选取认知观点和情感观点采择测验任务作为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工具,并与同龄的普通儿童进行对比,考察我校小学阶段179名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结果显示:(1)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普通组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视障儿童得分明显低于普通组儿童;(2)通过相关分析,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两个维度间具有显著相关;(3)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在年级、视力、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和学生的来源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父母的职业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运动协调能力是视障儿童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教学可以锻炼视障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通过对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和律动教学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律动教学在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要有大幅度提高.本文从叙述我国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入手,阐述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并拟订了在当前国情下,内地盲校开展视障儿童学前教育(一年制)应当设置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
立足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对视障儿童成长的意义,结合目前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在立项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措施。通过送教上门、到校辅导、设立幼小衔接班等多种方式,对视障儿童开展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学前教育知识指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空间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诸方面对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 ,感觉经验不足是视障儿童认知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 ,笔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视障儿童语文学习中,体验式教学以其亲历性、情境性与补偿性的显著优势,对提高视障儿童的语文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身体体验、实物体验以及角色体验的方式,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提高视障儿童语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触觉是视障儿童感知客观事物、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视障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视障儿童灵敏的触觉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是生活实践和有效训练的结果。学前视障儿童正处于触觉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把握这个关键期,有效地进行触觉训练,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代开始,让内地视障儿童在普通学校读书,成为我的梦想,也是我追求的理念。我认为,虽然视障儿童看不见,但也应该给他们同等机会在普通学校读书,及早融入社会。因为已有事实证明,只要提供所需的教育资源和支援,视障儿童完全可以和健视儿童一起读书,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新入学的儿童一进校门先要接受盲文学习.但是枯燥的盲文学习,让初入课堂的视障儿童反感,最终会影响盲文的学习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对视障儿童进行盲文指导时,要遵循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排斥和阻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心理发展原则,变通教学方法,适当处理教材,巧用教具学具,善用媒体帮助,让视障儿童在盲文学习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视障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目前新人学视障学生学习盲文时被动、厌倦、逃避的个别消极现象,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盲文进行科学的训练,同时通过家长的协助,任课老师的共同配合和高段学生的辅导等各种方法和措施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学习盲文的兴趣和对语文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柳奇君 《辅导员》2012,(15):24-25
新人学的儿童一进校门先要接受盲文学习。但是枯燥的盲文学习,让初入课堂的视障儿童反感,最终会影响盲文的学习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对视障儿童进行盲文指导时,要遵循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排斥和阻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心理发展原则,变通教学方法,适当处理教材,巧用教具学具,善用媒体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盲校小学数学学习中,视障儿童常常存在数学概念认识不透彻、数学规则理解不充分、数学技能应用不会变通等问题,特别需要适用的教具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鉴于视障儿童难以借助常用的视觉性教具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盲校可以基于通用设计理念,从视障儿童运动觉与触觉等最优通道出发,开发和研制盲校小学数学配套教具,为包含视障儿童在内的学龄儿童提供适合的数学学习辅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金钥匙视障教育理论与实践》于近期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总结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20多年来使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本土化的研究成果。而华夏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金钥匙视障教育运作手册》则是“金钥匙模式”的通俗解读。该书列举了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中最常用的各种工具,包括各种诊断、筛查用工具和教育、教学评估工具等,以及已开展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的地区的经验总结,可作为相关领域管理者、视障儿童教师及家长的参考书。另外,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视障人士徐白仑的自传体小说《霜叶舞秋风》,最近也已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视障儿童语言的华而不实和引导他们正确的摸读.在视障儿童正式学习盲文前,对他们进行触觉和语言的训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在视障儿童的学前阶段,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视障的特点,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增进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融入社会,顺利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而早期关怀则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除了对视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和医疗预防外,  相似文献   

16.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指视力残疾儿童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室进行学前康复训练后。再将他们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视障儿童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室对视障儿童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使视障儿童学习了化知识,开启了封闭的心理.陶冶了良好的情操,为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视障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样要以提升生命价值为目的直观视障儿童的生命。本文在生命教育实践基础上,尝试从生命教育的内涵、目的、内容、资源和实施等五个方面初步探讨视障儿童生命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栏头语基础教育乃教育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指在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必须获得特殊帮助才能满足其教育需要的儿童。按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的不同,可把特殊儿童分为超常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等。残疾儿童的种种特性,都是由其缺陷引起的。如盲童的触觉功能可以变得更敏锐、聋童可以少受外界的噪音干扰,注意力更集中等。在此笔者重点就视障儿童的各方面特点作一分析论述。1.视障儿童的共性特点:1.1由于视障儿童不用或少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