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怀念胡也频     
丁玲 《出版参考》2006,(20):40-41
丁玲的爱人胡也频一生清贫,写文、作诗、出版.在他进行革命事业的时候、刚刚做了"年青的爸爸"的时候却被国民党残酷地杀害了,以下是丁玲回忆他的几个生活片断.  相似文献   

2.
遍地枭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燕来,也叫毛豆,一个上海北郊的男孩,在家中是老小,又是父母中年时生的,人称"奶末头",家中人都娇宝他.他高中毕业后,断断续续地打过几份工.其间也与同学商量,合伙做生意,自己做老板.但这只是停留在商量阶段,刚出校门的人总是好高骛远.他多数时间是在家闲着.后来比他大八岁的姐姐替他在驾驶学校报了名,还为他付了学费.几个月后他考出驾照,开起了出租车.  相似文献   

3.
容国团,虽然只有30年的生命历程,却与中华体育的三个第一紧密相联.他夺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第一个团体世界冠军队成员,还带队夺得第一个女团世界冠军.他的胜利,让国人感到扬眉吐气、无比自豪,一扫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阴霾,更改变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形象.他喊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体育人.  相似文献   

4.
"少吃"长寿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12月17日,冬日的阳光洒向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一袭暖轿奔向重华宫,从轿里下来了当朝国君--嘉庆帝.几天前他曾来到这里,泼墨挥毫写下了几个大大的"福"字,今天来此地是想再写几个大"福"字.身为一国之君的嘉庆帝,何以有这般闲心来此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福"字呢?原来这是清宫大内的一个过年礼俗.  相似文献   

6.
来这里就是上香的 "我这次拿了2500元钱,上香花了1800."张平元是记者在长途汽车上遇到的游客.他不认为五台山有什么好玩的,虽然他每年都要到五台山两三次.他和几个同事此次都是到五台山上香的.  相似文献   

7.
北方小伙儿     
来了个北方小伙儿,租住在隔壁,模样挺憨厚,听说他新创办了一家公司,整天匆匆忙忙的样子. 这天,他敲响了我的房门. "大哥."他脸红红的,有些不好意思,"我想用用您的影碟机,只几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8.
马川 《今传媒》2007,(12):68-69
他走的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2006年10月25日,我和几个企业家朋友兴致勃勃地在西安南大街吃饭.开席几分钟,来辉武来了.来辉武有个典型特点,关心政治、关心每个他熟悉的知名人士的任何变动.果然,来辉武刚一落座,就直奔主题地向我发问:"马川,你不是消息灵通人士么,你知道陕西新闻界出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基层档案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档案人员改行他去、调换频繁的现象.在机构改革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应当引起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笔者曾对此作过了解,发现他们产生"挂印"他去想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雯文 《中国记者》2012,(1):90-91
"战斗英雄"也有低谷期他坐了下来,摘下墨镜,黝黑英气的脸上透着疲惫。"最近一直很忙,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报道,让人喘不上气来,已经连续几个月没休息了。"他苦笑了下,双手快速地搓了几下脸。"真想好好睡一觉!"他是单位有名的"新闻大腕",年年业绩第一,每年的奖  相似文献   

11.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竟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但他听说,这种烟500块钱一条.他算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手里的这根烟值两块五,比他平时抽的一盒烟还贵,也难怪,刘大发这几年卖时装发了大财,连私人轿车都有了.他把这根烟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烟盒.  相似文献   

12.
"北京最帅交警"出炉是个带有偶然性的事件. 2009年夏天,"80后"交警孟昆玉忽然在几天之内成为众人瞩目的"偶像派",网上疯传他街头执勤的视频,不仅盛赞他为"京城最帅交警",而且把他和明星演员黄晓明饰演的令漂亮女司机争相领取罚单的帅哥交警相媲美.网络上的关注又引发了传统媒体的追踪,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还破天荒地用2分54秒的时间"重磅"报道了一回,草根偶像迅速成为全国"80后"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老金农转工     
"老金,今年又有几个农转工名额,不要气馁.实在不行,就找找纪检书记吧!"众人纷纷鼓励他. 老金是金来大夫.他干工作是狗撵鸭子--呱呱叫,可连农转工的申请表还没见过,几次机会都擦肩而过.老金摩挲着20年前夜间出诊时留在右脸颊那块黑黑的挫伤疤,安慰着自己:唉!命苦不能怨政府啊!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少奇同志深深理解群众这一愿望.建国后,少奇同志回湖南调查研究的史料,就记载着他为民谋住房几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写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想方设法深入采访 我是第一个向有关负责人提出采访许振超和他的家人的.负责人板着脸答复说:"有13家新闻单位呢,都要排队,你等安排吧."我和陪同的青岛港的人"密谋"后,没有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计划,就偷偷跑到许振超家中.进了家门眼前一亮,三室一厅的房子,养着郁郁葱葱的花,有钢琴,有跑步机,有电脑,还有一个大地球仪.看来,这个先进典型的日子过得还满不错么.与他的妻子和女儿进行了几个小时的长谈,了解到他付给了妻子、女儿浓浓的爱.记者开始从心底里赞同这个男人了:"一个责任感强的男人."但心中对他仍然没有找到感觉,只是好奇.  相似文献   

16.
女人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桌上所说,拉杂写下.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  相似文献   

17.
戴晓明 《北京档案》2000,(11):12-14
几年前,"人与世界"博览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每天下午,这里人山人海,人们都在争相观看一个中国人的表演.只见一块柔软的面团在他手里搓揉着,像变戏法似的,一个手拄拐杖弓腰隆背的中国古代老人陶渊明,赫然出现在他的掌心.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深山农民,他花费8年时间,用一己之力,建成了一项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1座水库、500米绝壁水渠、2.5公里地下管道、1座水窖-这是他工程的几个主要部分.他的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了自己4亩多地的灌溉难题,还捎带让周围近千亩农田"绝处逢生". "南水北调"让千亩家田"绝处逢生" 为了能浇地,冯武飞努力了8年. 一大早,这个56岁满脸沧桑的农民打开院中地窖的盖了,搬出整整一拖拉机的塑料管.他要到西坡根浇地去了,盼着分的,是西坡根近千亩麦田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20.
初见刘国林馆长,没说几句话,他就抱出几摞子鲜红的荣誉证书,言称这是他多年的工作见证.记者数了数,总共61个,而刘馆长说这还不是全部.边干边学,从"小学生"到"内行人"敬业的人大致相似,都很执著,干劲冲天.2003年4月,刘国林主动要求从区委宣传部到区档案馆工作.档案工作对刘国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万事开头难",怎么办?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他甘当小学生,一边系统地学习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一边深入一线工作,熟悉各种操作规程,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形势进行了宏观把握.有两件事最能体现他的敬业.其一,是关于金水区档案信息网建设.网站建设是刘国林的"独角戏",而当时,他自己对网络网站则是个"门外汉".那段时间里,他不分白天黑夜,不论节日假日,"干中学,学中干",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