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曼纽尔·克利索罗拉斯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在西欧大学中任教的拜占庭学者。此后,众多拜占庭学者纷纷效仿他来到意大利担任各个大学的希腊语教师。他在佛罗伦萨大学的教学引发了意大利人学习希腊语言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为意大利培养了众多复兴希腊古典文化的健将,有力地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然而,他到意大利不只是为了传播希腊文化,更重要的目的是为陷入困境的拜占庭帝国寻求西方的军事援助。  相似文献   

2.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曾在欧洲中世纪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启用新都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十几万土耳其军队攻陷这座千年古都为止。拜占庭帝国存在了1,100多年。在此期间,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照亮了中世纪地中海世界,深刻地影响了西欧和斯拉夫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因而在世界文明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十六世纪后,人们开始注意到一度淹没无闻的拜占庭帝国,对其发达的文化给予更多的重视。学者们从大量的古物、史籍中发现了拜占庭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去的罗马帝国传统向近代文明过渡的初期,即中世纪早期的四、五个世纪里,欧洲不仅无法与处于盛极一时的中国唐宋帝国相提并论,即使与其邻居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的阿拔斯帝国相比,欧洲人也是异常落后的。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物物交换普遍取代了货币,农业产量低下。普通群众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14—15世纪,拜占庭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拜占庭皇帝带领许多著名学者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为寻求援助游走于君士坦丁堡、意大利及西方各国.尽管外交活动最终失败,但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拜占庭知识阶层开展的各种外交与文化活动,掀起了一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曼努埃尔·克里斯索拉斯作为这场运动的重要引领者,做出了以下贡献:掀起了古典希腊研究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文主义学者,开创了独特的教育方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房龙  谢伟 《科技文萃》2005,(8):144-147
拜占庭这个词语,有时是作为一个古老城市的名字,有时则是作为留存在我们记忆之中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说它古老,是因为这座今天名为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公元前7世纪就已经存在了.历史上它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君士坦丁堡.  相似文献   

6.
公元4至6世纪,欧洲的历史进入空前剧烈动荡的时期。罗马帝国周边的“蛮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武装突入罗马帝国,与帝国境内风起云涌的奴隶和隶农起义相结合,摧毁了存在千余年的西罗马帝国。西欧古典奴隶制至此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封建生产关系的一系列蛮族国家的建立。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匈奴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欧洲一些历史学家囿于历史的偏见,极力诋毁匈奴在欧洲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他们说:“匈奴的入侵欧洲对于后者的历史命运的影响是否定的”,匈奴人“以自己的掠夺性的远征,阻碍了那些与奴隶制帝国作斗争的农业部落的发展,破坏了生产力,消灭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者。”这些说法显然是违背历史真实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然而到罗马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奴隶制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发展传播,曾经辉煌的古典文化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而日趋衰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以信仰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取代了以理性为基础的古典文化,古典传统在欧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拜占庭帝国(或称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始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启用东都——君士坦丁堡。该城雄踞博茨普鲁斯海峡西侧,原址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它扼守黑海和地中海、欧洲和亚洲两大交通要道。直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这座古城之前,君士坦丁堡一直是欧洲最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今天的世界名城伊斯坦布尔基本上保持着君士坦丁堡的原貌。 (1)君士坦丁大帝(306~357年在位) 即君士坦丁一世,306年继承父位被军队拥立  相似文献   

9.
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边界争端、族裔冲突、宗教纷争频发,差异性远超同一性,原因在于该地区错失了历史整合的时机。7—11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西部建立起了有效的直接与间接统治体系,还通过推动基督教化奠基了文化影响。然而,自11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对此地区的统治逐步失效,文化影响程度极不均衡。14世纪中叶起,拜占庭国力衰落,不仅在巴尔干西部的统治崩溃,而且随着其在此地区内最大的文化载体塞尔维亚帝国覆灭,承载、延续拜占庭文化的统一体被彻底打破,也经历了文化影响方面的崩溃。拜占庭势力在巴尔干西部地区的涨落,导致地区内部拜占庭化程度不一、拜占庭斯拉夫文明传统的整体性被打破,是南部斯拉夫人族群以及这一地区历史整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含义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总结)  相似文献   

11.
公元9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进行了密集的移民活动。当时的编年史作家塞奥法尼斯认为,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在经济上的贪婪是促成其频繁移民的原因。考虑到塞奥法尼斯敌视尼基弗鲁斯一世的立场,本文认为9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的移民政策有比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政治原因和宗教文化原因。尼基弗鲁斯一世的希腊移民政策是在两个帝国的现实博弈下出台的稳固拜占庭西部边疆的战略举措。尼基弗鲁斯通过强力手段向希腊地区输入登记在册的拜占庭基督徒,增强了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宗教文化影响力,实现了拜占庭帝国对希腊地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地中海世界中古史极其重要的部分,拜占庭史和拜占庭文化在欧洲中古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贡献也非常突出。加强相关研究并恢复拜占庭历史与文化在欧洲中古史上的客观地位,对于调整欧洲中古史教学和科研体系极为迫切,不仅具有理论框架上的纠偏和补足的学术价值,也有完善世界中古史知识体系、进而推进我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拜占庭文化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水平较高。十三世纪以前君士坦丁堡一直是整个中世纪地中海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甚至1453年拜占庭灭亡之后,拜占庭文化仍对欧洲和东地中海各国文化发生长期持久的影响,以至在这广大的区域内,到处可以看到拜占庭式建筑,到处可以发现拜占庭的古物。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罗马,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和首都。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给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公元962年,罗马教廷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后来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也承认了它的这一地位。  相似文献   

15.
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是拜占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运转帝国官僚机器所需的人才。在中世纪西欧文化、教育为教会垄断,世俗文化教育早已湮没的情况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育传统,形成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的形式多样的完备教学体系,与教会教育长期并存,对欧洲和中东的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复苏与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世纪后期,即在拜占庭皇帝阿那斯塔修斯统治时期(491—518年),东西方地中海世界已经分道扬镳。在西方,东西哥特人占领了意大利和比利牛斯半岛部分地区,在没收罗马元老贵族土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封建制度①。在东方,拜占庭帝国在自身独立发展的基础上也在向封建制转轨,社会经济复苏并走向繁荣。这是自4世纪君士坦丁皇帝把帝国首都转移到东方后,地中海东部世界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罗马—拜占庭帝国封建大地产的形成  罗马—拜占庭封建因素的发展是一种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另一方面是自由农民农奴化和奴隶的隶农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类型的“中国文艺复兴”说,或以清代学术比附欧洲文艺复兴,或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等量齐观,或认为中国儒家人生态度的复兴才称得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适的“五四文艺复兴”说,就表式和精神气质方面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相同,都致力于“人的解放”,高扬人的价值,以文明的再生为目标,但从历史内容一面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外发型”的思想文化运动,完全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复古”策略,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8.
16—18世纪,天主教修会耶稣会在欧洲广泛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这不仅对耶稣会本身产生复杂的影响,而且通过培养教士、政府官员和普通信徒,有力地促进了天主教的复兴;在古典文化、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和戏剧方面对欧洲文化也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徽是一个国家最集中、最传神的象征。庄严的国徽上的图案,表达了该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在欧洲的4 0多个国家中,有12个国家的国徽图案中有鹰,按其主要特征可分为:一、双头鹰俄罗斯 国徽是一只金色的双头鹰,头顶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展翅欲飞。金鹰两爪分立,各持象征皇权的权杖、金球;两个鹰头注视东、西方,表示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国,重视发展同东、西方的关系。金鹰胸前红色盾牌的中央是一位骑在骏马上的骑士,即格奥尔基刺龙的图案。俄罗斯双头鹰徽记来自拜占庭文化的传播。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横跨欧亚两个大…  相似文献   

20.
古典西欧早期银矿开发由罗马元老院和行省总督掌控;公元前2世纪,矿山开发由罗马国营公共工程公司和大税吏掌控;前期罗马帝国矿山开发由公私合营的税吏公司和税吏掌控,矿山开发者必须向罗马政府购买开发权;与时俱进,罗马出现了私营单个承租人。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后4世纪的古典西欧与公元后16、17世纪的近代中美矿山开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