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课题组对全国30个省级档案馆和16个副省级档案馆的电子文件移交进馆和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档案馆已经接收电子文件进馆,移交进馆的电子文件以文本或图像形式的行政文书为主,移交规范亟待完善,进馆后长期保存机制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2.
立档单位向档案馆移交电子文件时,其提交信息包(SIP)必须满足档案馆接收的要求,如何加强对SIP规范性的控制,是实现电子文件成功移交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运用EEP封装技术设计了电子文件移交的不同实现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实现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设计了EEP封装引擎和工具的架构,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视野     
《数字签名在电子文件接收中的应用》 在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电子文件作为档案实体移交到档案馆,比起纸质档案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介绍数字签名的加密技术,掌握数字签名与签名验证的原理,利用微软的集成软件VisualStudi02005开发并建立以CA为核心PKI体系模块,实现电子文件在移交、接收、存档过程中不被做任何修改,最终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以及不可否认性。  相似文献   

4.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接收工作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2003年联合下发的《福建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暂行)》明确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应适时将形成时间巳满5年的.属永久保管的电子档案移交至同级国家档案馆.进行集中保管。”按照文件要求.福建省档案馆应当在2008年开始接收省直各机关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5.
在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电子文件作为档案实体移交到档案馆,比起纸质档案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介绍数字签名的加密技术,掌握数字签名与签名验证的原理,利用微软的集成软件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并建立以CA为核心PKI体系模块,实现电子文件在移交、接收、存档过程中不被做任何修改,最终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以及不可否认性。  相似文献   

6.
杨婵 《兰台世界》2005,(12):28-29
“公共档案馆”的提法最早来源于英国。1838年8月14日,英国依据新颁布的《公共档案法》设立一个中央档案机构,那就是公共档案馆。成立这一机构一方面是出于实际的考虑:随着国家机构的膨胀,文件数量激增,公共文件的保存状况令人堪忧;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化方面的需要。发展到现在,英国的公共档案馆已趋向成熟,它不仅成为收藏公共档案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法调查、分析我国公共档案馆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公共档案馆可供公众获取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内容单一、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缺乏保障,而公民在线可获取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尤其匮乏,在线获取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检索系统设计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立法、加强在线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全文数据库及检索系统的建设、培育公民的信息素养及加强档案馆工作人员公共服务意识等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本市各单位已建成或正在新建0A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对这些电子文件应早日明确其移交进馆与接收的范围,以防止其流失。对此,“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进馆研究”课题组围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现状,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所面临的问题,建立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制度、电子档案的接收范围、种类和数据格式以及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方法和手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档案》2003,(12):9-11
(续上期)9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接收与保管9.1移交、接收与保管要求对归档电子文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认真检验。在检验合格后将其如期移交至档案馆等档案保管部门,进行集中保管。在已联网的情况下,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工作可在网络上进行,但仍需履行相应的手续。9.2移交、接收检验9.2.1文件形成单位在移交电子文件之前,档案保管部门在接收电子文件之前,均应对归档的每套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合格率达到100%时方可进行交接。9.2.2检验项目如下:———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有无病毒;———核实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视野     
《陕西档案》2013,(2):15-17
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剧增,电子文件移交问题备受关注,规范电子文件移交工作显得重要而紧迫。在分析电子文件移交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思想认识、具体流程、管理机制和标准规范四个方面提出了电子文件规范化移交的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移交工作,推进我国电子文件移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课题组对全国23个省级档案馆和11个副省级档案馆的电子文件移交接收和管理情况进行了第二轮问卷调查,与两年前的调查相比,已经接收电子文件、常规性接收的档案馆比例均大幅提高,规范制定工作有所改进,长期保存方法有所发展。然而,进馆文件种类有限、质量把关不严、管理机制不顺、基础性长期保存措施仍不普及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剧增,电子文件移交问题备受关注,规范电子文件移交工作显得重要而紧迫。在分析电子文件移交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思想认识、具体流程、管理机制和标准规范四个方面提出了电子文件规范化移交的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移交工作,推进我国电子文件移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丁枫 《中国档案》2007,(2):52-52
近日,美国档案与文件署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6财政年度(2005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工作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美国挡案与文件署(英文缩写为NARA,下同)在电子文件挡案馆、公共教育以及对受灾文件的保存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成绩:(一)在电子文件档案馆的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电子文件档案馆是NARA领导建立的一个综合系统,用于长久保存和提供利用真实可靠的电子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中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现在我国已进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共存,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的时代。为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前端控制、全程管理,这必将导致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使得档案工作者呼唤多年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但要付诸实现,目前仍存在若干制约因素,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在单一的纸质文件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由各单位业务部门将纸质档案文件立卷、定期向本单位档案室归档,在档案室保管若干年后再向档案馆移交,由档案馆负责永久保管并…  相似文献   

15.
方开玉 《湖北档案》2014,(11):19-19
2014年4月13日,武汉市民某某向武汉市档案馆申请查阅、复印《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处理接管代管交公私房等遗留问题的批复》,并向该市档案馆出示了武汉市政府办公厅给某某的信函,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认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处理接管代管交公私房等遗留问题的批复》文件是现行有效的政府信息。"武汉市档案馆对该文件进行检索,发现该文件形成于1984年11月,市政府办早已将该文件移交给了档案馆,该档案形成时间未满30年。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与贵州省档案馆签署的《馆藏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异质备份协议》协定,近日,云南省档案馆首批馆藏电子档案备份数据移交贵州省档案馆实现了重要档案电子数据的异地备份保存。此次云南省档案馆共备份电子文件级目录759453条,全文数据7933663画幅数据量为9248G,存储于12块移动硬盘。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是一项以电子文件的接受、保管、长期存取为主要目的的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工程的设计原则、前期准备工作和系统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该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可借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笔者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档案馆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应适应现行档案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控制电子文件资源,满足电子文件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到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同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管理的结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19.
实施情况《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开展电子文件的接收与利用工作。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下简称“北京城建档案馆”)以XML格式制定电子数据接收规范,以此作为建设单位向北京城建档案馆移交数据的标准。电子著录数据接收系统(以下简称“著录系统”)参照《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 B/T 29194-2012)、《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的技术规范》(DA/T 57-201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18894-2016)制作。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盛顿国家文件中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档案工作体系中,文件中心(Records Center)是非常关键的中间环节。根据美国档案界通行的文件“生命周期”(Life Cycle)理论,非现行的机关文件在“立卷”之后,并非马上“归档”给档案馆,而是先移交文件中心代为保管,并提供利用,直至文件保管期满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