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象高三     
在很多人眼里,高三的生活是单调的,每个人都变成了一部读书机器,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程序。事实上,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生活都不会只有一个色调。高三也同样,在艰苦的学习之外,它也有自己的点滴精彩。  相似文献   

2.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每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而负责”。这就需要一种合作的精神,在音乐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也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每个音乐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翻看《谷园春草》,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今天,我没读书》,于是便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原来,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没有时间读书,却因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许多乐趣,对此我颇有同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爱学习的人都喜欢读书。关于读书,我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很极端的说法了。我们确实不能“天天捧着古人的糟粕作书虫”,那样读书,只能叫瞎读。建议大家多看看生活这本书,从生活这本书中你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我以前算术很差,常常要在草稿纸上写半天才能算出来,还经…  相似文献   

4.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上网、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闲聊、有人喜欢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我只读我喜欢的书。如果哪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这一天少了什么,在每个劳累了一天之后的夜晚,孩子已静静睡着,月亮温柔地定格在窗眼里,疲惫的身躯舒服地靠在床头,然后捧一本书,这是我一天最幸福、最放松、最适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5.
学校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来这一学校读书学习?无数年了,答案都不是很理想.除了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学生能回答说"学好知识学好技术才能有好前途",相当多数学生是沉默以对,其他的答案也五花八门:父母要求来的;免学费所以来的;好朋友要求一起来的,不一而足.这一问题确实很简单,但对这一简单问题的不同回答,却反映了我们很多的学生对来学校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很不明确的,说明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大的茫然性.  相似文献   

6.
谢燕娇 《初中生》2008,(6):47-47
学校里,同学们都叫他小富翁。你一定觉得奇怪吧,猜测他一个读书的学生哪里是什么小富翁,是不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发了财?做生意他倒没有,但他确实一边学习一边从事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也因此获了几回奖,奖金算起来有几千块。你看,这不是个“小富翁”吗?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都知道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大家也多能背诵。在现在这样学习压力大、作业繁重的情况下,不少同学仍在读书,写读后感,这确实是令人欣慰、欣喜的。只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竞应该怎样来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读了一本好玩的书,哈哈一笑,说声“真逗”,读了一本悲伤的书,  相似文献   

8.
书是我们的朋友、老师。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每个人都离不开书,我也喜欢读书。我对书的认识是从陌生到了解,从不感兴趣到热爱读书。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早在上幼儿园时,我就经常抱着一些卡通书看,那时,我就只认识那么几十个字,大多数字我都不认识,只是觉着那些彩色图案很好看,所以,喜欢卡通书,这可能也算是我读书生活的开始吧!随着一天天过去,我上学前班了,这时的我,已不像上幼儿园时那样无拘无束了,老师要求我,爸爸妈妈要求我,他们都要求我  相似文献   

9.
“高考这种改变命运的‘神奇’魔力,今天依旧存在。教育其实已不需要这般‘神奇’,而需要回归平淡,将读书变成每个人日常的需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革的年代,瞬息万变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躁动不安。只有读书能让人的心地稍稍平静下来。有人说,读书已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读书对现代人生活和生存的意义,我很难参透。但我想,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底气,存在于工作之余的读书阅读,存在于读书之余的思考与学习,这是毫无疑义的。不读书。是不可能真正教好书的,用心读书,才能做一个有底气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以来极为推崇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新颖、独到之处。从学习习惯上,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交流欲望,因为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从教育理念上看,它承认学生是可互相为师的,“兵教兵”有时可能比“将教兵”的效果更好一些。它可以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在天地间,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世纪老人巴金曾说:人不能仅为米活着。的确,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精神的家园需要固守,而读书便成了这个家园中一份美好的生活。不是吗?因为有了好书的陪伴,我们平淡的日子亮丽起来了,平静的情感涌动起来了,平凡的心灵崇高起来了。确实,选择读书,就是选择了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请看——  相似文献   

13.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切学识渊博、才智出众的人都有大量阅读的习惯,可以说,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我校自开展家校立体读书工程以来,走过了一段难忘的阅读岁月,读书已渐渐成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15.
高考这种改变命运的"神奇"魔力,今天依旧.教育其实已不需要这般"神奇",而需要回归平淡,将读书变成每个人日常的需求,甚至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作为一种科学思想,还是一种人生体验方式,“心流”理论都为正在向更加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目标转型的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把心流体验引入职业教育中,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既可以渗透到每个学习和训练任务中,把它变成一种课程和教学方式,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学生和教师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把心流体验变成一种生活技能。应用这一理论的最终目标是让职校生学会成长、体验成长、享受成长,成长本身就是目的,就是幸福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学习环境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也有自己钟爱的学习环境。有人喜欢在教室里学习,有人喜欢在河边读书,有人擅长在公交车上背单词,还有人觉得在家里做题最惬意……  相似文献   

18.
齐玉慧 《山东教育》2005,(19):91-91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课程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因为人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这就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学习产生差异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写作真好     
每一个月的最后一周作文课是我们对本月随笔的一次盘点,我们称之为作文展示汇报课。在这节课上,学生把自己整理修改完毕的随笔工工整整抄在我为他们准备的笔记本上,每个小组推举2—3人进行朗读,当然,做老师的我也不能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些文章有我们平日的情景作文,也有我让他们针对课文学习所写的读书感悟。从开学以来,这样的课我们已经上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又在学生热烈不舍的掌声中结束,可是今天这节课让我感到写文章已经成了我和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