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3.
“沃克哈德,你有女朋友吗?”“没有。”“你吸烟、喝酒吗?”“烟酒不沾。”“一不喝酒,二不吸烟,又没有女人,那你图什么?”“为了长寿。”“既不喝酒,又不吸烟,连女朋友都没有,活100岁又有什么意思?”哄笑声中,沃克哈德一本正经地说:“长寿,是为了新闻事业。”在常驻开罗的各国记者中,这段对话几乎无人不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倪玉 《军事记者》2003,(4):63-63
“千言决不重说,千篇决不一律”,这是一位普通记者成才后谈的体会。品味着这铿锵有力的言语,笔者在情不自禁为这“两不”叫好的同时,也想问问我们身边的作者:“两不”你敢吗?  相似文献   

6.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8.
“小张,你的新闻今天上了头条啦!”“是吗,我早看到了。”“你再看看,这则新闻是你写的吗?”“当然啰,那还有错?”斩钉截铁。可不是么,本报记者的名字赫然在焉,那来半点疑问?其实,这则见报的新闻,从导语到结构,压根儿就不是原来发给编辑的那则新闻了,记者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素材,由编辑代劳,已经重新写过了。对话发生的时候,记者对自己的大作,根本没有看过。稿子登出,完事大吉,管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言人应当记住:当新闻发生后,各类媒体的共同运作方式是:24×7,即: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媒体分分秒秒都在工作。你害怕媒体吗?是否听到媒体要来采访就皱起了眉头?是否认为大部分记者就是来“找茬”的?是否为报纸上刊登了不属实的新闻感到气愤却又无奈?这些  相似文献   

10.
提问的技巧     
现在有的年轻的记者(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象警察查户口,或象法官审理案件,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例如当采访得金牌的运动员时,总是千篇一律地问道:“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答曰:“我什么也没想。”当采访合已救人的对象时,又总是问:“你当时想到了什么?”答道:“没想什么”。显然这样的提问,是很难收到预期的访问效果的。对此,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烟瘾很大的教徒问牧师:“祈祷时能抽烟吗?”牧师答道:“不能。”这位教徒不死  相似文献   

11.
在记者采访中,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发问:“哎,你当时想什么?”“哎,你有何感想?”几乎成了发问“模式”。采访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而记者的发问绝不应是“千人一腔”。如果见了谁都是“想”呀、“感想”呀那句老话,不但自己抓不住“活鱼”,而且被采访者会反感的。中国女排获四连冠时,有记者问郎平:拿下四连冠你是怎么想的?郎平说,  相似文献   

12.
“两会”新闻战,向来是“惊心动魄”的,那种紧张激烈的“高速运转”,常常令我在大会结束后好多天还缓不过神来。细细地数落,在每次“两会”间的十几天里,我平均发稿量都在四十条至五十条左右,而且报纸采用的情况也不错。于是就有人问我:“你不是驻团记者吗?有那么多稿写吗?”的确,作为驻地记者,当初我也是这样问自己的。在许多人看来,“两会”宏观上的”大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记者怎么有点象哑巴记者!”类似的设论,我们恐怕不止一次听到过。一不管你是否乐意,你得承认这种议论倒也确为“有感而发”,我们自己不也都曾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过这种场景吗?某单位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中外记者挤满了会议厅,接二连三地向主持人或采访对象抛出五花八门、各式各样问号的,往往尽是白皮肤、蓝眼珠或黑肤卷发的异国同行,而我们的记者此时倒真是名副其实的“记者”:坐在一旁埋头苦记、无暇他顾,似乎提问是外国记者的专利,自己无缘涉及或无权僭越。  相似文献   

14.
你听说过什么叫做“炒作”吗?你听说过什么叫做“吹捧术”吗?你听说过用金钱买名或用肉体换名的吗?你听说过为打造名人应运而生的“中介公司”和“运作组织”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以千奇百怪的手法打造出来的“名人”,能不是假冒伪劣吗?  相似文献   

15.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16.
吴悦  郭峰 《网络传播》2005,(7):70-71
虽然宽带网络的费用低得“平易近人”,但对于记者这种工薪阶层来说,还是有些偏高,记者希望能从网上赚回Money,做到以网养网。在一位网友的帮助下,记者在网上当起了老板,赚起了钱。你羡慕吗?其实你也可以做老板。  相似文献   

17.
田园 《今传媒》2006,(12):57
做了驻站记者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者都称做“无冕  相似文献   

18.
湖南“神童”冯昊16岁就通过了研究生考试。4月16日,某报以《“成年人”难熬青春期躁动》为题报道了他的学习、生活。但笔者发现,记者竞向冯昊提出了很多恋爱方面的问题,如“你想找女朋友吗?你追女孩子失败过吧?要找女朋友,是不是找你的同龄人?”……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20.
忙碌高手     
“最近读什么书?” “无书可读啊!” “听说那部新出的小说……” “中国人写的小说我是从来不看的。幼稚,浅薄!” “有一部哲学新著……” “中国有哲学家吗?恐怕还没出世吧。” “……”“唉,我再不出手,文化的园地真要凋零了。有时,我真有天之将降大任于……不说了,有点惊世驻俗吧,哈哈,不过我总会写一部的。” “那你为什么不赶紧把大作写出来,让人开开眼呢?” “忙啊,太忙了。你看,日程都满了。抽不出时间啊!” “那么,明年……” “看吧,看吧,明年也未必……忙啊!” 请耐心地等待吧,等待忙碌高手有空时,精品会有的。诗曰: 推手为琵却手琶, 先生胆气实堪夸。 大阳不出天先亮, 孩子没生就做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