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传播学副教授鲁尔先生1976年的博士论文。由于此文首次在传播学研究中运用了文化人类学定性研究的方法,因而获得“美国语言传播学会专题论文基金奖”。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为译者所加。在此文的前言中,鲁尔说:卷入电视的观众们创造了独特的实践行为,有特殊需要的观众们还产生出复杂的行为、为了发现和记录这些媒介实践行为,这篇论文应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根据系统的现场观察研究所得,加上参考一些有关的、可用的、令人满意的文献、专著,提出了一种电视社会功用的分类理论。这个分类理论因着眼于媒介的传播价值,从而又发现,大众传播是一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这些发现无疑为那些研究观众行为的社会构成派的观点提供了论据。鲁尔先生是这样看他所运用的这种新方法的,他说,“在人们一般的感觉中,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只被看作是探索社会结构和社会进程的方法之一,只是实施社会研究的一种途径。但我认为,作为分析的主旨,这个词该是有特殊涵义的,它能指引研究者们按他们的题目去观察,去解释,尤其是分析那些经常被忽略的日常行为。就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来说,与其认为它是一种研究策略,倒不如说它更接近于人们所创造而构成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总统竞选·媒介的现状与未来──两位美国学者讲谈录钟新阳春三月,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两位教授风尘仆仆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迈克·沃斯先生是丹佛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兼大众传播与新闻研究系主任,玛格丽特·汤普森女士则在大众传播与新闻...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领域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人们能够通过大众媒介谈论隐私世界,有些学者也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私人话语走进公共领域“。从广播夜谈节目、电视中的情感类谈话节目,到报纸上的“口述实录“和网络日记,普通个体通过选择合适的媒介述说关于对自我的认识、家庭生活、爱情与婚姻状况、人生遭遇、生活迷惑、  相似文献   

4.
电视作为当代最有效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超越国家、民族、地域界限,影响着全人类几十亿人的思想。电视对现代社会产生着不可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媒介相比,中国电视的发展是超前的,目前 中国电视台的数量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连媒介管理者有时都说不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家电视台,以至这几年有关减少中国电视台数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研究电视的人都知道,电视台的会多,一方面说明电视台钱多,另一方面反映了年轻的电视媒体充满改革的活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电视学者时统宇仅仅根据他一年参加的各种电视研讨会,就写成了一篇回顾电视变革的文章。 中国电视发展之所以超前,与中国特殊的国情有关。比如中国是最重视家庭的,而收看电视正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过去那种集体收看电视…  相似文献   

6.
媒介使用与青少年闲暇生活--"离网离视"活动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代初,美国佩恩基金会开始着手于媒介与青少年研究。在讨论媒介究竟向青少年提供了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其对青少年社会态度、情绪、道德行为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时,青少年的媒介使用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施拉姆提出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集中探寻了年龄、家庭关系、社会规范和青少年娱乐与社交需要等对其电视收视行为的影响。"!在众多西方学者的研究当中,尼尔·波兹曼将童年这个概念与大众媒介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印刷媒介有效地隔离开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让儿童得以享有身心健康的童年,而电视则模糊了成人与儿童世界,导致童年消逝。"…  相似文献   

7.
张永 《新闻世界》2014,(5):79-80
在娱乐至上的当下,部分大众传媒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从节目设想、制作、内容、语言等各个层面一味"草根化",无限放大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但是,大众传播媒介更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传递信息、文化传承、舆论监督等作用。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必须肩负社会功能,不应该一味迎合部分受众的不良品味,更不能偏离道德底线,需要找好定位,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充分传播大众文化,起到舆论引导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迅猛增加。电视文化,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代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文化种类。电视文化以其传播快速、声画兼备、覆盖面大、传播广泛等等优势,展示独具的魅力与风采,成为人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电视文化的特点:1.时效性电视传播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具有电子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极快。电视节目的电子制作时间也很快,特别是直播节目,制作的时间,就是传播的过程、观众收看的过程,有很强的及…  相似文献   

9.
“懒惰”传播与“聪明”传播:雪莉·贝尔吉在她的《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中提到了这两个概念。她认为,电视是一个“懒惰”装置,只能传送节目。你可以调换频道接受不同的节目,但你不能向你的电视机传送节目的人谈话,这种大众传播中,电视节目把编排好的议程传给你,你是一个被动的节目接收者,这种传播是单向的。而电话则可以称为“聪明”装置,当你在电  相似文献   

10.
健康传播自古以来就在人类大众传播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及其媒介能力的凸显,电视自然成为健康传播最主要的渠道。本文以我国电视健康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对其进行观照,首先从健康诉求、传播能力和社会参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健康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进而对我国电视健康节目的现状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领域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人们能够通过大众媒介谈论隐私世界,有些学者也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私人话语走进公共领域”。从广播夜谈节目、电视中的情感类谈话节目,到报纸上的“口述实录”和网络日记,普通个体通过选择合适的媒介述说关于对自我的认识、家庭生活、爱情与婚姻状况、人生遭遇、生活迷惑、思想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隐私话题。  相似文献   

12.
收视率是在某一特定时段收看某一电视节目的人数和收看电视全部人数的比值,是由收看电视的人数决定的。收视率被通俗地喻为电视媒介交易货币。那么,都有谁在使用这种货币呢?不难想像,广告主和电视台都在运用收视率进行交易。在电视媒体经营运作中,广告主从媒体购买的是观众,而电视台进行节目编排的最终目的也是获得观众。两者都期望能从  相似文献   

13.
自八十年代电视在我国迅速普及以来,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具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但是纵观我国电视界近些年来的理论实践不难看出,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作为娱乐的电视而不是大众传播的电视。比如关于电视文化、电视艺术、电视文学、电视纪实等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广泛见诸各种电视论著,而关于电视传播学方面的理论文章则很难一见。如果说“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兼艺术”的话,那么这种状况显然反映了我国当前电视理论探讨中存在着较深的断层。它很容易将我们引入理论上的误区,即电视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娱乐的载体,而忽略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第一属性。 就大众传播而言,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这一定义对于作为大众传播的电视来说,也毫不例外。当然电视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其多姿多彩的节目形态确实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审美愉悦,但电视艺术并不是电视与生俱来的。现在人们公认的世界电视诞生日是在1936年11月2日,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对一场盛大的歌舞进行正式电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时代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深刻而广泛地介入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如罗杰·西尔弗斯通所说“电视是家用媒介”①,它也理所应当地应成为展示、传播、引导女性主义文化,服务于广大女性受众,推广两性平等理念并促其实现的重要平台和空间。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电视存在的主要理由在于,主流电视对女性描写的不充分,并且存在刻板印象。因为主流电视是男性占绝对优势的、利益驱动的电视,所以女性需要自己的电视来表达自己。对于中国电视而言,女性电视、节目还是一种不成熟的节目形态,一方面其倡导两性平等、关注女性生活、激发女性意…  相似文献   

15.
在节目中熟练并创新运用声、音、画多种电视传播手段,强调前期包装策划,有助于调动观众收看节目的积极性。《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正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谈话节目由于结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其发展愈发迅速,成为美国近三十年中少数蓬勃发展的电视节目形态。这一点,在美国日间谈话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著名日间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做个案分析,探讨其传播学的意义,揭示其成为美国日间电视谈话节目中常青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把“传播”问题作为传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种社会行动来加以考察,在经验层次上,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传播者(及受传者)传播的社会目的及其对传播过程的影响。美国学者彼德·桑德曼、戴维·鲁宾、戴维·萨奇曼在《媒介:美国大众传播解析》中曾分析到受传者在利用传播信息对的种种社会目的:有“填充时间”、“社交需要”、“心理需要”、“寻求情报”、“寻  相似文献   

18.
黄洁 《新闻界》2006,(6):99-100
一“、媒介空间”的机制与功能“媒介空间”概念由约翰·哈特雷(John Hartley)提出。澳大利亚电视学者麦克·金认为,“媒介空间”的理论思想直接来源于前苏联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①事实上,“符号空间”这一概念,尤里·劳德曼1990年才开始使用,并非尤里·劳德曼首创,而是根源于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显然,作为后起的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学说建立在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说”基础之上。麦克·金指出:“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原来是指符号内容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保持并滋养着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我们社会的文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特别是电视这个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新型电子视听媒介在我国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对大众传媒及其传播方式本身的研究。对经由大众传播媒介承载,而为无以计数的人们所享有的大众艺术的研究,就不能不在整个大众传播研究中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体育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而大众传播尤其是电视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将两者分开来讨论或仅仅并列研究,在信息主导的当今社会已经不合时宜。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独立于社会文化之外,而大众传播是社会文化的主导者,体育本就应当和其他媒介以及与媒介相关的社会关系一起研究。所以,对体育和媒介结合体的典型——体育媒介事件的电视文本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在如今信息主导的社会中,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否发生了位移和重构,媒介化后的体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体育自身的意义和内容是否得以改变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