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中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有别于西方的二语习得,其核心理论是"言语活动"(剽刂亻刂赜匮伛卣刂伛劁刂剌仡剡剜劂劁仡)。强调语言意识的培养,注重语言学习认知,即民族语言个性与个人语言个性的探究。休金(鼗劐剀刳剡)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就是形成新的语言信号系统。外语学习的关键在于旧的语言信号系统向新的语言信号系统的转变。[1]最终形成第二语言信号系统,即外语思维。俄语的单词长、语法繁,常令初学者望而生畏。因此,如何运用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中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来优化俄语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能力,培养语言意识,最终形成俄语思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课堂焦虑逐渐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焦虑已被证明对语言学习有着负面影响。在中国,外语课堂学习是大多数学习者习得外语的方式和途径。本文在Horwitz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和视野,设计了一套降低外语课堂焦虑的调查问卷,并根据该问卷的数据,对降低外语课堂焦虑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直接交往而学习第二语言;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教师认识和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外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外语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情感因素、母语知识的影响等方面同第二语言习得存在重要区别,从而导致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远远不如第二语言习得者。尽管监控模式、语言知识模式、语言处理模式、社会模式是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主要理论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对外语学习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综合的过程,也是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在语言习得理论中,语言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语言进步而使用的具体行为步骤或技巧,它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学习过程更加其乐无穷。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元认知策略方面元认知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实施的控制,是智力活动中一种关键的因素。元认知水平高,则学习…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习一门外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有关理论研究为依据分析了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在语言体系、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几方面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进而指出外语教学中纳入综合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将极大促进语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两者都涉及到一种新的语言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等问题.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认为学习语言应当尊重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借助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和探讨外语教学的过程,对于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斯波尔斯基"第二语言学习通用理论"最伟大的意义是它事实上宣布了外语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终结,在以"语言问题"为出发点的外语教学研究朝向以"学习问题"为出发点的外语学习研究发展中提出了以"学习者是否利用和怎样利用可以得到的学习机会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结果"的社会语言学习观,将社会文化条件引入了以心理语言学为主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拓宽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  相似文献   

11.
Ⅰ、引言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下面就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节谈到的“第二语言”是广义的,包括“外语”和“第二语言”。Ⅱ、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共同点实验证明‘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这里仅以疑问句的习得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儿童习得疑问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句未加升调,如;Openthedoor?第二阶段.在陈述旬前加疑问词,如:whytheydonotcome?whenhewillcome?…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其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认识几经反复.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在外语课堂上起什么作用,是外语教师关心的问题.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这方面成绩斐然,只是研究的重心大都在语言的负迁移,对母语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关注不多.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欧美及我国语言教育家经过各种调查研究,认为动机是L2(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过程中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方面有影响力的是Dardner及其同事的语言学习社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许多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都影响学习的结果。其中动机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动机的认识发挥其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获得理想的语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习关键期”是否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文章试图从脑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环境、认知风格、中介语理论、普遍语法(U.G)及学习者心理因素等诸方面入手,对这一命题加以探讨,解释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从而推断出儿童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外语课堂交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习得的手段同时也是习得的目的。语言焦虑是影响课堂交际的情感因素之一。本文以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语言焦虑的定义、分类、成因及表现,分析了语言焦虑对课堂交际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对外语习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国内外语言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中,克拉申(Krashen)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监控模式理论和"语言输入假设"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根据克拉申有关二语习得理论.探讨了第二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入的意义和语言输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  相似文献   

19.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称为过程性错误。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和“中继语”理论揭示出语言习得者的习得错误是习得者通向掌握正确语言的必经之路。正确对待这些错误,使习得者的认识过程不走偏差,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在对语言习得过程性错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以及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综合的过程,也是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在语言习得理论中,语言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语言进步而使用的具体行为步骤或技巧,它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使语言学习更成功,学习过程更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