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菲 《山东教育》2012,(8):20-22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即时评价称之为"理答"。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一种学习性评价。观察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或缺少理答意识,或缺乏理答技巧,或缺乏理答机智,由此导致了课堂上教师的不当理答屡屡出现,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能降低教  相似文献   

2.
张英 《甘肃教育》2014,(18):109-109
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既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途径,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设计的作业缺乏趣味性,致使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经常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单调陈旧,缺乏吸引力;作业整齐划一,缺乏层次性;作业照搬照做,缺乏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1.实现课堂教学方法重点的转变1.1由"学答"到"学问"。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学会回答问题,由教师主宰课堂,极大地扼杀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健康成长。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言表达不够精简,提问随意,缺乏导向;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使数学课堂缺乏魅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与答,同时,兼于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尤其是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可以说都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探究方式互动完成的,这样就决定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然以问题的呈现进行。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处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呢?一、让学生充分暴露对所提问题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应该只是用"对了"或"错了"的话语作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一个方面,与此同时,当学生对问题给予回答后,教师能否做出及时和恰当的评价又是另~重要的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前者,对后者则相对比较淡化.通过一些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常常重结论轻过程,缺乏对回答的深入分析和指导,表现出简单化、形式化、程式化的倾向,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答案。所以我们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对照新课程理念,传统课堂纪律存在哪些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式。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纪律观控制下的课堂教学显然是达不到的,传统的课堂纪律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暴露出诸多的弊端。 1.只为教师的“教”服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自已知识传输的通畅,习惯于自己讲,学生听,把学生当成容器。在教师的眼里, 学生正襟危坐、鸦雀无声、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或者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先举手且得到“允许”,然后回答问题,这样就是好的纪律。凡是违背这一切,通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警告、训斥和惩罚。这样的课堂纪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与束缚,它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教条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公式化,缺乏生气,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影响着教学目的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长期以来,这种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效率却并不理想。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足够的重视,继而影响了学生回答问题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处理好"理答"这个问题造成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出有效"理答"呢?一、品析中求完善,"理答"以至层进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这样"精彩"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滴水不漏,与教师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听课者叹服!细细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不过是老师与部分学生合演的"木偶剧"。教师对课堂中回答错误的学生采取"失聪"、"失明"的做法,笔者  相似文献   

12.
具有创造性地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课堂成了教师演讲的殿堂,学生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养在鱼缸里的鱼,只能按教师设定的轨道活动,只能回答"对不对""是不是"一类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创造个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一言堂"情况:第一种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填鸭式"。这种教学方法是标准的"一言堂";第二种是教师一边讲一边提问,挑个别学生演板。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种是教师用15分钟时间讲解主要内容,剩余时间让学生练习,部分学生回答或演板,教师评讲。这就  相似文献   

14.
鲁伟 《成才之路》2012,(2):93-93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工作,"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两个部分。传统教学侧重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结果产生了被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现象,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情绪。而现代教学侧重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地看黑板,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单向灌输,而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  相似文献   

16.
按通常的理解,在别人说话时插进去说,叫做"插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宰者,学生要举手获得允许后才能起立回答."插嘴"一向被认为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行为,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要受到老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简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而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职业中专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视域"即视线所及的区域。"教师课堂教学视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关注的范围。从教育理念上讲,每个学生都是有人格尊严、发展潜能和个性特长的活泼生命,不论其表现如何、基础怎么样,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小部分学生身上。研究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视域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让更多的教师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因为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关注本身就是他们成长养料,"关注本身就是教育"。一、现状透视一节数学公开课上,上课教师一共提了36个问题,共有27人次回答。但27次回答都集中在10位学生的身上,其中次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互动手段。理答就是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后,教师做出的即时评价,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很多数学老师不注重理答环节,对学生的回答满足于浅尝辄止,课堂交流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热闹的背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浅层次上,缺乏思维深度和智慧碰撞,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理答,让学生学思结合,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培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邗江中学王姝教师回答: 一、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互动 有人认为教学活动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感,是一个师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是合理需要被尊重、激发和引导的过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乐趣、激情和活力,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的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