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极端生命行为,生命教育受到关注。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其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独具特色,对大陆开展生命教育的启示有: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邹为民 《中国德育》2013,(16):24-27
经研究,我们发现,在青少年中开展责任感教育的研究和实施中,极易走入五个误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于当今中国的青少年,"学会生存"显得非常迫切且重要,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实行生存教育的现实意义,并且试图探寻在地理教育中开展生存教育的教学途径,以便充分地发挥地理学科独特的优势,并利用其丰富的生存教育素材,转变地理老师的陈旧教育观念,开展与"生存"有关的地理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并着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的职能之一,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作为一项社会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通过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从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从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任务的落实,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的开展等实现对青少年心理减负,理性的对待生活,对待学习,从而实现青少年心理自救和责任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史永旺 《青海教育》2014,(11):51-51
校外教育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加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青少年校外教育不只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留守青少年学生是学校大家庭里的重要成员,是构建和谐校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重视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我们的重要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做法是不够妥当的,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韶华学年,推演学辩,穷极自然之奥秘,达求生命之真谛,流年岁月,永远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思想状况不稳定。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就业、情感压力,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方式。而学校、家庭、社会有关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无法正确对待生死,并导致了严重的青少年自杀或他杀问题。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应当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生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吴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35-136,141
生死之事是人们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的问题。儒家重视生命的存在,重现世,轻来生,强调丧葬之礼和死而不朽;道家重视生命的自然本性,突出生命与自然相融合,实现适性逍遥的真实自我;佛家认为人生皆苦,生死无常,不要贪恋世间诸相,要看空一切,物我两忘,超越人生痛苦。梳理中国传统生死观,对实施生死观教育、提升当代人的生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感教育。传统应试教育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部分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教育界众多人士的注意,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然性(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必然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较大,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身心发展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导  相似文献   

10.
户东启  杨帆 《教育探索》2008,(12):128-129
挫折教育作为以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一直以来深受重视,但由于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误区,如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痛苦教育”和“速成教育”等,致使挫折教育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认为谈死是不吉利的 ,因此 ,千百年来最避违这个话题。由于我国素质教育内容缺乏生死心理素质教育 ,导致邪教乘虚而入 ,使有些人产生不正确的生死观。本文呼吁要教育青少年明确生死心理素质的意义 ,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2.
论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家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作为社会活动组织的重要细胞和青少年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历来承担着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功能。创新教育作为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特征,其核心就在于创新思维教育。家庭教育应该成为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领域。社会时代的要求、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自身状况的变化规定了创新思维能力素质的培养、创造性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创新心理素质的教育。这三者构成了青少年创新思维家庭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在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思维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宽容性教育、兴趣性教育、生活化情景教育、早期教育和开放性教育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媒介的负效应也日益凸现。论文从媒介素养的内涵入手,介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情况,结合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实,分析在我国青少年中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媒介认知、媒介解构和媒介建构三个方面,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开发,青少年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青少年出现了不符合社会大众期望或标准的行为,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非主流"青少年,他们对学校家庭为代表的主流教育和控制方式强烈的排斥,原有的应对措施已不足,这对青少年工作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本论文针对"非主流"青少年的现状,结合国外以及港台地区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建立、如何介入"非主流"青少年工作提出了基本看法和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5.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良的人际交往,它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起了催化作用;扩大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加重了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困难。要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必须抑制和消除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和学校教育的缺陷。提高青少年的自身认识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这项工作,引导青少年进行良好的交往,只有这样,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就会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文化教学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又大大拓宽了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领域。五禽戏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健身运动,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因五禽戏具有趣味性、体验性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华文教育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教学,尤其适用于如"寻根之旅"之类的短期教学,是较为科学、高效的华文教学资源。五禽戏融入华文教学不仅扩充了华文教育的内容,而且有效地传承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东北实施了长达30余年的殖民教育,而面向中国青少年进行的实业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20世纪20年代在满洲铁路株式会社附属地内创办并实施的中国人实业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维持日本人在政治、经济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其目的是保持在华日本人学生的优势地位,削弱中国人的竞争力,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和愚民特质。  相似文献   

18.
We study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on the academic aspirations of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We exploit a reform which introduced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tuition fees universities can charge, more generous support for the poorest students and a more redistributive student loan system, and varied across the UK’s constituent countries. Using rare survey data on post compulsory secondary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aspirations, we find that teenagers’ aspirations are not responsive to large cha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In contrast, parents adjust their aspirations,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of the socio-economic aspiration gap for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9.
应从强化“三观”教育入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 和命运,因此,我们必须以历史的,战略的眼光和高度来认识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教医师不仅是卫生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卫生健康状态的观察者研究者,同时也是新学说新观念的教导引介者。应当说,晚近以来健康观与卫生思想,基本趋近于当时重要的世界医学及卫生学主流思潮。特别是许多公共卫生问题的病因解释,都归于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因而,卫生问题成为国族存亡的隐喻。在公共卫生观念与中国传统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角色开始是被动的,尔后逐步转向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