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高考的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社会、个人和教育内部三个角度来审视,高考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形态。从社会层面看,高考具有分配高等教育机会,预演分配社会机会,促进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充当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等功能;从个体层面看,高考具有分配个体生存资源,提高个体享用能力和促进个体发展等功能;从教育层面看,高考还具有牵制教育目标和左右人才规格,充当教育指挥棒和评价教育质量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从教育理念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创新理念;从教育目标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推进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之间的协调性、注重培养学生进取精神、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个体道德的引导作用;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化理想与道德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肆意掠夺与破坏、自然界无情报复使人类遭受惨痛损失之后,全面反思社会发展的得失而提出的新思想。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体系看,生态文明教育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体看,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看,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其教学研究范畴很有必要;从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途径看,新开设的四门课程在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时可以结合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做到有机渗透、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个体经济功能,是相较于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而言的。就教育的经济功能来说,理应从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和个体经济功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教育的个体经济功能这方面很少涉及。本文以教育的个体经济功能为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初探:一、教育是提高个体经济收入的前提条件;二、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理财能力;四、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综合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5.
略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三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机制随之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个体发展功能为基础,发挥其社会发展功能;以个体塑造功能为基础,发挥其个体改造功能;以社会超越性功能为基础,发挥其社会再生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角色规范着教师的职业形象。从教师职业角色的不同角度去审视教师形象 ,可推知教师形象的多维性 ,即从角色的适应性上看 ,教师形象是个体形象与集体形象的统一体 ;从角色的专门性上看 ,教师形象是教育形象与社会形象的统一体 ;从角色的内外表征性上看 ,教师形象是外显性形象与内隐性形象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师形象设计的多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角色规范着教师的职业形象。从教师职业角色的不同角度去审视教师形象,可推知教师形象的多维性,即从角色的适应性上看,教师形象是个体形象与集体形象的统一体;从角色的专门性上看,教师形象是教育形象与社会形象的统一体;从角色的内外表征性上看,教师形象是外显性形象与内隐性形象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师德存在一种弱化倾向,虽属个别现象,但已影响了教师整体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只授业不传道,育人目的淡化;重科研轻教学,教育功能虚化;重名利轻奉献,服务意识边缘化。其弱化原因有:社会理想化诉求传统与教师个体现实性追求之间的矛盾;教师管理与评聘制度的缺陷;市场经济对高校办学理念和教师主体价值的冲击;社会性道德危机对师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自洪堡理念诞生以来,推进基于知识生产创新的教师学术评价机制优化便成为德国高校努力的方向。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从历史发展看,学术职业吸引力下降和学术评价规范性遭受质疑是推动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变革的冲突根源;从深层原因看,学术自治与行政管理、个体自由与社会干预、评价量化要求与成果不可量化的关系矛盾始终是主导其机制变革的冲突关键。故而,动态平衡个体与组织、自由与秩序、绩效与需求的关系复杂性被认为是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演变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创新教育的基地,创新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中心展开。社会、学校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需要社会与学校做出积极的、主动的措施,不仅要重新或摆正教育的功能,还要认清创新教育的具体内涵,以及从内涵出发,社会和学校在创新教育中应担任哪些角色。一、重新审视教育的功能(一)转换教育功能的认识角度。我们知道,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对教育功能的划分,一是教育具有个体功能,二是教育具有社会功能。这是教育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的表现。而过去我们主要从社会本位论看教育,忽视了从个体本位论看教育,结果是人的社会价值得到体现,但抹杀了人的个性。过去…  相似文献   

11.
张海峰 《天津教育》2021,(1):158-160
高中阶段,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学习上,对社会实践和职业认知比较少,很难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生涯规划.而高中语文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培养高中生健全的人格,提升高中生自身修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把生涯规划教育渗透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本文主要分析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学后进生生存状况管窥——来自工读学校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工读教育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工读学生多数是以前普通学校的后进生,他们不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其他学生对他们既宽容又有排斥,教师的负面评价和劣性刺激相对较多,这种生存状况对他们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要把工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普通教育的必要补充,使专门学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这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后进生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做好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素质,重视同伴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但教育并不只有希望,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当同样会孕育风险与危机。过分注重分数、升学,不能真正地因材施教都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脱离正常的教育轨道。而一旦学生成为边缘化的学生,情况将更加糟糕,这不仅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家长希望破灭,社会也会多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努力对待,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就教育硕士而言,其实践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五个方面。从"是否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和"是否师范专业本科毕业"两个维度,可以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为"有经历师范生""无经历师范生""有经历非师范"和"无经历非师范"四类,他们对硕士阶段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皆表现出不同的反馈与诉求,需要从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做出区分以进行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完成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社会化,我们必须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教化和内化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大学生由个体到群体、由学校到社会、由外在到内在、由表象到实质的转化和衔接。使其由学校的怀抱顺利投入社会的怀抱.很好地完成自我认同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现实在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力求全方位、多维度地探寻提高教学技能的可行路径,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小学英语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中学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教师缺乏把计算机技术和物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知识和能力;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科学探究过程。要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就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加强合作以求优势互补;要改进实验,努力创新;开展评教,交流促进。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中学人文课程无疑应以人文精神教育为目的。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掌握事物规律之后,方能求得有序、和谐、正义和美。由于科学知识的思维前提是人与世界的二分,所以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确立"人"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形成"人的世界"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调查相关主体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知及态度,就其对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核心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点建议:科学宣传,合理定位;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经济待遇;扩展政策范围.惠及地方师范院校;完善政策设计方案,调整支教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