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57-59,70
苏州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回族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情况值得关注。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掌握程度、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在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苏州话、其他汉语方言的社会分工明显。苏州回族居民普通话、苏州话掌握得较好,回族别同用语掌握得较差。在感情和理智上,他们更认可普通话和苏州话。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少数民族居民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苏州作为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居住着众多的回族人口。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颇值得关注。通过对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状况、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分析发现,苏州回族居民的普通话能力和苏州话能力较高,回族民族别同用语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次调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普通话的使用场合、对普通话推广工作的了解程度、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及学习意愿和目的、语言态度。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有以下几点:银川市的普通话普及情况较好,银川人对普通话的认可度高,普通话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方言也是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银川市语言使用的演化趋势是先使用银川话的人不断减少,双语人不断增多,然后随着普通话使用人数的增多,双语人开始减少,最后只使用普通话的人成为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4.
本次调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普通话的使用场合、对普通话推广工作的了解程度、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及学习意愿和目的、语言态度.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有以下几点:银川市的普通话普及情况较好,银川人对普通话的认可度高,普通话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方言也是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银川市语言使用的演化趋势是先使用银川话的人不断减少,双语人不断增多,然后随着普通话使用人数的增多,双语人开始减少,最后只使用普通话的人成为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83):17-18
本文从南通市区的语言生态系统出发,调查了南通市区的青少年对南通话的语言态度、南通话的使用能力和南通话的使用频率及场合。调查结果显示,南通市区青少年对南通话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是使用场合多集中于家庭,所交流的对象多为熟悉的人,南通话的使用能力很有限。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131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大学生对普通话、家乡话、英语及学校所在地语言的语言态度。结果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在语言态度方面对普通话评价较高,这种评价主要来自普通话的社会地位和实用性认同维度,是大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日常使用来评判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听力试题研究了湖北某高校148名大学生英语听力自我评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①学生能对自己的听力能力作出比较可靠、有效的评估,评估任务越具体,自我评估准确性越高;②学生对听力能力的自我评估受到自身英语语言水平的影响,语言水平越高则自我评价的可靠性就越高;③大多数学生对自我评估持肯定态度,认为自我评估有益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8.
广西女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西849名大学生(其中女大学生584人)进行问卷测验,着重研究广西高校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性别态度、就业归因对就业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比男大学生低.低年级的女大学生比高年级的更倾向于就业内部归因,同时就业预期也要高.2.就业归因与就业预期存在正相关;性别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预期均存在负相关;而人际交往能力与就业归因和就业预期均存在正相关.3.女大学生就业预期同时受就业归因、人际能力、性别态度(负向)3个因素的影响.就业归因越倾向于内部归因、人际能力越高,性别态度越倾向于中性化,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高,反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低.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21,(1):118-123
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调查极具现实意义。项目组采用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564名西部农村籍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对普通话、家乡话及学校所在地方言的语言态度变化。结果发现:(1)农村籍大学生对普通话评价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2)农村籍大学生对家乡话的评价波动较大;(3)农村籍大学生对学校所在地方言的态度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态势。在跨度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农村籍大学生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由单一语言交际者转变为多语交际者。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发展变化的模式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语言社会化、语言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次调查面向山西省籍、在太原市内高校就读的在校大学生,以调查所得的数据为基础,分别从被调查人的母语情况、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场合、程度、态度以及方言语音、词汇保留情况等方面对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语言面貌和方言保留情况做出了较系统的数据统计和基本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语言态度直接影响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并最终影响语言发展方向。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情感认知、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分析辽东半岛庄河市区居民(以下简称“庄河人”)对普通话和庄河话的态度。研究发现,庄河人形成了复合性语言认同,即对庄河话的情感认同高于普通话,而对普通话的价值认同高于庄河话,且社会价值因素是庄河人语言学习倾向的首要因素。但同时庄河人也认为庄河话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且不会为普通话所取代。庄河人的语言态度也是一个多元的价值系统,存在着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从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认识情况入手,分析了交际场合、交际对象、话题等因素对大学生双言的制约。根据分析,研究在校大学生双言使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高校语言教育既要进一步推广普及普通话,同时也要注意青年学生口中方言延续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就读保山学院的来自滇西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滇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积极,他们在情感上对本民族语言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同时也高度认同普通话和英语的有用性和社会地位,认识到学好普通话和英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从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认识情况人手,分析了交际场合、交际对象、话题等因素对大学生双言的制约。根据分析,研究在校大学生双言使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高校语言教育既要进一步推广普及普通话,同时也要注意青年学生口中方言延续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郴州市区新移民语言状况实证研究表明,在语言使用上,新移民对普通话和家乡话有较明确的分工,普通话是外部交际语言,主要用在较为正式的公共场合与非同乡、工作对象进行交流;家乡话是内部交际语言,主要用在较为私人化的场合与家人老乡进行交流。在语言态度上,新移民对普通话的态度比较统一,尤其认同普通话的功能和地位;对家乡话的态度则出现分化,对家乡话的情感评价较高,但对家乡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很低。调查结果还显示出郴州市区新移民中存在推崇普通话扬弃家乡话和语言保护意识淡漠等现象,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所处社会环境的反应,本文以“配对变语”的方法,调查赣籍大学生对赣语与普通话的态度.调查数据显现赣籍大学生对普通话与赣语讲话者的评价呈“一边倒”的趋势,说明因江西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不平衡所造成的地位落差,所形成的心理压力,深刻地影响了赣籍大学生的语言态度.  相似文献   

17.
经过调查显示,普通话在淮北人语言观念中的地位逐步加强。淮北城区本地学生作为"双言人"主要代表,在各种场合有选择的使用淮北话和普通话,对于普通话的接受和使用度逐渐提高,但对自己的方言仍然有着很高的忠诚度。淮北话和普通话在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  相似文献   

18.
史濛辉 《中国语文》2016,(4):460-467,512
本研究利用"快速隐身调查法",通过地名常用字"瑞"来观察上海市区方言(?)变项的分布情况。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因素对(?)变项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年纪越大越容易使用苏州变式[E],之后本土变式[?]的使用频率开始增加,最新趋势是使用折合变式[uE]的可能性上升;性别因素并不显著,但20岁至40岁的女性呈现出易受普通话影响使用折合变式[uE]的倾向,可能引领"语言创新"。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来看,"瑞"字通过年龄呈现出的共时变异体现了上海话形成过程中,对其产生接触影响的权威语从苏州话到普通话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言认同,是语言学界目前较为关注的话题。论文从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上海维吾尔族居民的语言认同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维吾尔族居民的语言认同和各种语言功能的分化相一致,即在族内活动和家庭中倾向于认同维吾尔语;在社会公共场合倾向于认同普通话;在所有场合,对上海话的认同都不高。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康西菊 《西藏教育》2011,(12):54-55
双言现象是普通话和方言在一定时期内并存的现象。关于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已经有不少人做过,但是对西藏自治区高校汉族大学生双言现象的研究还是很少见到,基于此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西藏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目前我校汉族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从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认识情况入手,分析了家庭、地区、专业、心理等因素对大学生双言的影响。根据分析,研究西藏这一民族地区在校汉族大学生双言使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