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31-434
目的通过对2017年六大满贯马拉松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男运动员在马拉松中的最佳速度分配模式。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17年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运动员前20名成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结果与结论 1)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子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模式主要有"M"、"W"、"И"、"~"性4种模式;2)男子运动员在全程马拉松速度分配上,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高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且前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51.1%,后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48.9%;3)30km、40km速度的分配在马拉松全程的成绩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分析对比1999年国内田径锦标赛和199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10000m前8名运动员速度分配发现:前后半程速度分配特点是先慢后快;创造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常采用快、慢、最快的节奏分配速度;训练水平和比赛目的是决定速度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国内运动员途中跑平均分段成绩波动幅度大于国外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与世界优秀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参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无显性差异,但在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相关较大。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2、3跑段。  相似文献   

4.
优秀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比赛全程速度分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明飞 《体育科学》2002,22(1):71-76
通过对173名优秀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多年的全程及分段成绩的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优秀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比赛全程速度分配方案均采用大致相同的“匀速游”,我国优秀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在全程比赛速度分配上均较为合理,差距在于总体训练水平与能力较低,具体表现在分段速度水平上。同时根据比赛全程各分段成绩百分率建立百分率模型和速度分配表,为从事长距离自由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制定理想速度分配方案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男子20km、女子20km优秀竞走选手的速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 km竞走比赛的最后阶段,大多数男子选手的速度呈下降趋势,获得前3名的女子选手的速度也呈下降趋势。优秀男子20km选手的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12~14km段,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14~16km段;获得前3名的女子运动员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18~20km段,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8~10km段;男子各段速度起伏较大,女子各段平均速度起伏较小。  相似文献   

6.
中外优秀110m栏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陈雁浩110m栏全程技术参数,从平跑速度、攻栏技术、跨栏步步长、全程分段成绩与跨栏周期速度等同世界优秀选手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为科学化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玉泉  张荃  田坤 《体育与科学》2004,25(3):55-57,67
本文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与世界优秀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平跑速度、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相差较大。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2、3跑段。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m决赛选手的全程和分段成绩进行分析,探讨了当今世界女子400m跑速度特征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依靠良好的速度分配,提高全程平均速度水平,保持高速跑的能力以及匀加速跑的节奏是我们训练工作中应抓好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孙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3):46-49,94
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并列因素分析法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跑运动员的速度分配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8个50m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前3名选手都有较强的匀速跑能力,最快和最慢50m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延长加速时间有利于全程的速度分配;通过分析第1名的分段时间与2~8名的分段时间发现,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在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郭钟泽在天津全运会中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段计时,分析其分段距离与各分段速度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分配上的差异。研究得出我国男子优秀400米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成绩差异主要在T3分段,突破T3分段,将会拉近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成绩的差距。通过郭钟泽的个案研究,从实践上验证了男子优秀400米运动员分段距离与分段成绩、前后200米差值及总步数与步长特点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提出了提高绝对速度是400米跑运动员的首要任务,加强速度耐力训练是400米跑运动员的基础,优化技术结构是400米跑运动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游泳200m各项男女世界纪录和历届奥运最好六个成绩与我国历年最好六个成绩的分段速度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200m比赛分段速度战术运用和控制能力的水平不甚理想,有待改进、提高,并指出掌握匀速比赛战术是每一名优秀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m决赛运动员的50m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为了防止后半程速度的下降,应延长400m跑的加速时间;8个50m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前3名选手都有较强的匀速跑能力;最快和最慢50m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在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皮划艇短距离项目训练和比赛竞速结构.方法:以2010-2013年度皮划艇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和全运会决赛A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SIMI°Motion 7.50运动动作解析系统对视频录像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和SPSS12.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段速度和分段成绩在研究皮划艇战术中存在诸多问题,采用速度变化率更能反映整个比赛的体能分配;四个项目分段艇速数据拟合结构趋势趋向一致;四个项目全程分段平均速度变化率总体趋势一致.结论:根据各项目艇速结构趋势和全程分段平均速度变化率趋势,以最终成绩为自变量和以运动员的分段成绩为应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讨论200m项目专项速度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第20届冬奥会优秀速滑运动员1000m比赛战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速滑运动员1000m比赛的分段时间与速度及战术运用的比较与分析,统计出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在起跑绝对速度上没有差异,而且同国外运动员相比还快了一点,表现出我国运动员在比赛前200m段落中速度较快。由于前200m滑行速度过快,消耗了较大的体能,因此,随着距离的延长,在后程距离段落中速度下降幅度较大。同国外运动员运动成绩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全程距离比赛中体力分配不合理,导致200~1000m两个段落速度下降过大,最终成绩不理想,形成战术运用不当,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形成较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5.
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200m速度分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200m分段速度的特征及速度分配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100m分段速度最快;最快与最慢速度之间,前后100m成绩之间的差值越小,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配的特征,为提高我国女子400米跑运动成绩和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参加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决赛运动员的50米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应延长400米跑的加速时间;8个50米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最快和最慢50米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P<0.05)。通过分析第1名的分段时间与2~8名的分段平均时间发现,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跳高助跑速度转化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城运会迭标赛的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助跑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起跳垂直速度上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我国选手助跑速度没有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助跑速度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与起跳腿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有关,另外还与助跑速度有关,助跑速度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3位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 ,对我国 3位优秀 110m栏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并把部分技术参数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对比 ,发现我国 3位选手在平跑能力、全程跨栏步步长、全程分栏时间与速度、过栏时间方面存在着不足 ,这些都有待于今后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49-254
采用现场拍摄、录像分析等方法,对谢震业与中外优秀男子200m短跑运动员全程速度与步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步态变化组合特点是导致中、外优秀运动员速度节奏差异的内在原因,2者在步频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前提下,步长能力却存在差异显著;世界优秀男子200m运动员普遍具有后程分段区间步长增加幅度更大的步态特点,以及前程分段速度储备动用率较低,后程分段速度更快的速度节奏特征;而国内运动员则表现为前程分段速度动用率过高,前后分段速度分配较为一致的速度节奏特征。2)200m项目上国内运动员步长储备不足的短板被进一步放大,其后程速度耐力差,所显现出的步长储备相对不足,是阻碍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3)谢震业在全运会再次刷新全国纪录所表现出的平均步长增加与步频的适当降低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调节奏、增步长"是其进一步提升成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统计,从分段成绩及分段百分率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优秀选手的速度分配特征,建立了优秀女子400m自由泳比赛速度分配表。然后通过对比指出了较低级别选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