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步计算应用题难点训练陇西师范附小韦正才一、用比较、分析法识别题中的省略句式,揭示中间问题例如,食堂原有大米120千克,买来的大米比原目的各30千克。(买采大米多业千克?)食堂共有大米多少千克?分析数量关系时,往往因为题中没有括号里的中间问题而增加了...  相似文献   

2.
在解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能准确地提出中间问题,对于学生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 中间问题,又叫过渡问题。为了有效地解答应用题,从隐蔽的条件中找出回答应用题本身提出的问题前先作出回答的问题,叫中间问题。如: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回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原有大米数加上又买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数学第五册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本册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怎样帮助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呢?我认为可进行如下几种形式的训练。一、并“并”是合并的意思。即把两个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向学生出示下面四道题: ①食堂买了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买来大米多少斤?  相似文献   

4.
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是学习解答两步计算复合应用题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可采用画解题分析思路图的方法。例:食堂原来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要求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就要知道食堂原有大米多少千克和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这两个直接条件。原有大米多少千克题已直接给出。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题里没有直接给出,所以不能直接把这两部分的总数求出来。怎样求出又买回大米多少千克?根据已知又买了4袋,每袋100千克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要求食堂一共有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教学,不是就题论题,而是通过“同构异形”、“同构异素”的变化,突出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能力的目的。以两步计算应用题为例,说明如下:编题——采用“异形”反映“同构”教师出示四个相关联的数量:面粉5包,每包8千克;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64千克。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4个数量,对照下面的4个式子,分别编出应用题并解答。(1)8×5 24=□(3)8×□ 24=64(2)□×5 24=64(4)8×5 □=64(1)食堂有面粉5包,每包8千克,有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四册应用题例1"食堂原有大米50斤,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斤?"是一道两步计算题.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抓住解题关键,分析好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中间问题呢?现介绍几种教法如下.分解法把例1分解成两个连续性的简单题:"①食堂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买来大米多少斤?②食堂原  相似文献   

8.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的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学生找不准或找不出题中的那个隐蔽条件,即中间问题。教学实践证明,突破这一难点,要紧紧抓住思维的基本训练: 一、用比较、分析法让儿童识别题中的省略句式,揭示中间问题。比如: 食堂原有大米240斤,买来的大米比原有的多60斤。(买来大米多少斤?)食堂共有大米多少斤? 分析数量关系时,往往因为没有括号里的问题而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反之,如在题中添上  相似文献   

9.
我在三年级两步应用题教学中,为了帮助差生掌握“中间问题”,采用了以旧引新,由一步应用题向两步过渡的办法,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帮助差生较好地掌握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在教学“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千克,用卡车运的千克数是大车运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出示准备题:(1)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千克,用卡车运的千克数是大车运的3倍,用卡车运来化肥多少千克?(2)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千克,用卡车运了450千克,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这两道题是…  相似文献   

10.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个整体,各类应用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教师组织复习时,应在整体思想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以构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的结构体系。建议复习时由易到难地进行系统整理,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路线进行。一、整体疏通联系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三类基本题进行疏理比较,弄清各类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可以组织学生练习:1.商店运来大米5000千克,卖出了3000千克,卖出大米的千克数占运来的几分之几?2.商店运来大米5000千克,卖出35,卖出多少千克?3.商店运来一批大米,卖出大米3000千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表明: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一、执果索因,由因导果执果索因,即让学生由问题想条件,或将几个条件放在一道题里,让学生根据问题去选定恰当的条件。如:食堂买来大米8袋,面粉200千克,吃了  相似文献   

12.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定要,一定要。“必须”的否定是“无须”或“不必”。翻阅小学数学课本,“必须”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即使用,也多见于应用题的分析,且用得恰到好处。举个例子:“食堂原来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现行统编教材数学第五册P40例1)。书上是这样分析的:“原有的大米加上又买来的大米,就是食堂一共有的大米。原有大米的重量已经知道,又买来大米的重量还不知道,所以必须先求‘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着重号为引者加)。此处的“必须”用得准确、妥贴。  相似文献   

13.
笔者听三位老师教学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62页应用题例6,设计的准备题各不相同,其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甲先让学生解答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然后要求学生将它改编成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即例6)。教者这样设计准备题,是从学生已学过的连乘应用题出发,意图从连乘与连除的互逆关系来引入新知。但是,由于准备题和例题都是两步计算,准备题的起点比较高,难点并未降低;加之解答准备题的思路与解答例题的思路联系不紧密,准备题的铺垫作用不明显,结果学生不仅改编起来有困难,而且解答例题仍较费劲。  相似文献   

14.
通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应用题例1:某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化肥的重量是大车运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已学过的几倍求和的问题。这里再次出现,是要求学生在已掌握的列分步算式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会列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存在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应用题复习时,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就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进行“换一种说法”的训练,即改变关键句的叙述方式,转换成其它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比较,从而系统地掌握知识。我们把这称为应用题复习中的“变式”教学。例如:教学分数、百分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复习时,先出现应用题:(1)食堂有大米200千克,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114倍;面粉重多少千克?学生练习解答:200×114=250(千克)答:面粉重250千克。这…  相似文献   

16.
周佳 《中国教师》2012,(16):50-51
<正>近日听了一节"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课堂中教师逐层展开教学,在最后练习环节出示了这样一道题,"食堂运来280千克大米,吃掉一些后,还剩32千克。问:吃掉了多少大米?"在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后,教师询问学生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加强读题训练。学习应用题最关键的一关是读题。因为不认真读题就无法理解题意,那么怎样读题呢?我认为读题方法多种多样。如先齐读,教师再读题。齐读使学生大概了解题意,在齐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读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题意。除上述读题方法外,还有互相听读或男女生分别读题。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发言,说出该题每一句话的意思,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每袋1…  相似文献   

18.
“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中安排了三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做好铺垫自然过渡简单应用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础。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必须搞好一步计算向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过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组成的。教学前,要有意识地进行两个相关联的简单应用题的题组训练,再用连续性两问的简单应用题导入例题,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9.
彭奉 《良师》2003,(24)
某些应用题的条件语句结构和关键词语相同,甚至文字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各个条件里面所含的数字不同。对于这样的应用题来说,选择用比较法解往往简捷明快。例1 杨洁同学家本来要买8千克大米和10千克面粉,共需16.72元。后来用这些钱买了8千克面粉和10千克大米,余下0.32元。  相似文献   

20.
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注重简单应用题的编题训练,让学生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例如:教师先举出8支红铅笔.又举出4支黄铅笔.两手一并,然后启发学生编题.象这样用实物演示示的方法编拟应用题使学生形象地、清楚地了解数量与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了一些数学名词术语(如;一共、还剩、增加、几倍、平均分等)的真正含义.给学生初学应用题带来方便,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二、狠抓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训练,让学生形成“法”的定势.课始,我出示一道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下面分别画上直线和曲线,并要求学生复述题意,使学生认识到简单应用题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的基本结构.接着进行由“条件”补“问题”的基本训练,沟通简单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的逻辑关系.例如:“食堂里运来大米132袋,面粉83袋.”可补的问题有:①大米面粉共有多少袋?②大米比面粉多多少袋?③面粉比大米少多少袋?④大米面粉相差多少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