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的桥梁     
飞驰的列车,且行且远。 打开手机,一则短信飞入眼帘:“谢谢你的谅解与宽容!所有的老师听了你的这番话都为之动容,没有理由不去恪尽职守。有一位对老师充满人文关怀的校长,是独秀小学人的幸运和骄傲。谢谢!”  相似文献   

2.
余慧斌 《上海教育》2006,(6A):58-59
在对学校化的继承与创新中,校长要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首先是校长要有历史感。如果你是一所全新的学校的校长,你应该有信心在你所在的学校、地区写下教育史的第一页。如果你接手的是一所老学校,你应该继承学校的传统,悉心写下它的新华章。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一直被这个“百”字催促着、感动着。百年沧桑,百年育人,是那么沉重,那么雄浑。所谓历史风云,白驹过隙,绝对不是空话。它有时间为证,有几代人的奋斗、努力、拼搏和光荣为证。  相似文献   

3.
你好!昨天中午,我散步到你父亲单住,与杨校长一起,三人坐在你父亲的办公室吃了一回羊肉泡。我们边吃边聊,主要是听你爹聊你出国留学前后的一些事,听了根感动,又有几分感慨,我就在你爹的电脑上给你敲了一封信。可今早上班,你爹却发来邮件,说我给你的信发丢了——你根本没有读到,要我重新给你写一次!  相似文献   

4.
金色的朝霞     
“黄主任,你的电话。”一向大马哈的我,声音也苦苦涩涩的,和人事处这两天的气氛很相宜。“喂,……我是”,黄主任拿起电话,脸上的神经都绷紧了。王校长在下达指示:“关于吴雄他们的事情,你一定要卡住,要让他们也走了,微机专业只有停办,你的主任恐怕当不成,我的校长也不好当了。”王校长坚定的语气中有几分无奈几分气愤。  相似文献   

5.
一位名校的校长在介绍培养青年教师的经验时说,学校有位青年教师刚毕业时,未能尽快地适应教学,学生有些负面反映,该怎么办呢?是让他“撤”下来,还是让他继续任教呢?后来,那位青年教师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校长。校长感慨地说:这是位热爱教学的老师,我们应当等待。等了6年,他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国名的提出与确定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写文章、演讲,大多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来建立的新国家。1949年6月21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涉及新中国名称时,有人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民主人士张奚若先生提出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期间,董必武就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名称作了如下说明:“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两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  相似文献   

7.
放飞的鸽子     
上影厂剧作家殷敦煌1997年回母校徐汇中学作报告,感慨地称自己是"放飞的鸽子",又回来寻梦。他还说,观赏艺术班学生的美妙表演,感到十分欣慰。50多岁的他显然有些怀旧。40多年前放飞的鸽子回归了,抚今追昔,几多沧桑,几多怀旧,几多欣喜,几多期许。他不知道,台下的万头攒动中也有一只"鸽子"在与他遥相呼应。他姓葛,是我的学生,"鸽子"是同学给他起  相似文献   

8.
学校有位青年教师刚毕业时,未能尽快地适应教学,学生有些负面反映.作为校长,是让他"撤"下来,还是让他继续呢?那位青年教师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校长.校长感慨地说:这是位热爱教学的老师,我们应当等待.等了6年,他终于成了出色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富有的含义     
王海芸 《山东教育》2009,(1):121-121
近年来,每当看到或提起“校长”二字,大凡略知教育管理的人自然就会想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等话语。然而,在校长们倾力教育教学管理和参与改革,力推教育发展的同时,有谁能够理解和体会到他们,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忍屈负重,不乏痛楚的烦恼?有谁能够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几多惆怅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他被“新教育实验”发起者—朱永新称之为“睿智幽默”的人。曾荣获《中国教育报刊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的陶继新这样评价他:“他经常遭遇人们意料不到的困难与挑战。但他展现出来的,总是从容与自信。因为胸有成竹,他总可以运筹帷幄,决胜于人们意料之外。”一位教育专家曾感慨,中国只有少数有独特管理思想的职业校长。而他正是其中之一。他,就是卢志文,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掌管苏、鄂两省三个地区8所学校。任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本文向你展现的正是这位职业校长的管理智慧,只观点滴,就足以让人们对“今天怎样做校长”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1.
能成为北京大学学生,真称得上无比幸运。这里所指,还不仅仅是他们入学考试时成绩高出别人一个档次,而带有几分骄傲和自豪感,而是说,北大新生一入学,就有一批心仪已久的名教授、名师为他们上基础课,既可早早领略名师风采,又能快快引领着进入“智慧之堂”,在纯洁的心灵里逐渐播入可贵的科学探索精神,终身受益。由此而生的幸运感和自豪感,别说北大学子感受至深,置身北大以外的人,更会敬羡不已。名师倾情基础课 学子开心快成才 北大新生的优秀,是众所周知的。全国俊杰,尽入燕园。2000年,北大招收到全国各地文、理、外“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12.
回眸     
打开一扇窗,你就能看到整个世界透过一件时间作品,你就能感触一段历史;49年前,《人民教育》创刊号曾深切地关注过一所小学49年后,在共和国50岁的今天,她再次将目光投向它,为的是寻找新中国教育50年的影子林春风骆荡不已《人民教育》1950年创刊号,曾以不小的篇幅报道过一所普通小学──北京市第九区中心小学(不久改为梁家园小学)被成功接管改造的过程。这是一个与旧中国同时获得新生的鲜活的小生命。它的成长史,是共和国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更是新中国教育这枝家笔的写生。因而探索这个小生命的50年历史,我乐此不疲。探寻历史往往是…  相似文献   

13.
唐江澎是一位在与厄运的抗争中走向成功的强者。百折不挠的毅力无疑是成功的前提,但对同他一样渴望成功的广大青年教师来说,他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几次明智的选择,也许更有启示作用。唐江澎的成功之路是坎坷而曲折的。过早的失学、失业、失恃,加以身体条件的不如人,使他在起步之初就必须面对一次决定命运的重大选择:在愁思中沉沦,还是在与厄运的抗争中站起来?他明智地选择了后者。第二次关键性的选择是在老校长用教鞭把他“赶上”讲台的时候。从未上过讲台的他接受了老校长的建议:“只要把你怎么学的告诉学生,让他们达到你的水平,你…  相似文献   

14.
《早期教育》2000,(6):29-29
新千年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从昨天跨到了崭新的今天。也许你会觉得,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你若仔细翻看历史的书页,你会发现,百年来在幼儿生活的变化上,清晰地镌刻着历史的沧桑。用真情去诉说百年的幼儿生活故事,对笔者来说也许是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情,因为毕竟大半个世纪的时光,我都没有亲历过。但是太多的图片、影片和文字,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闲聊中,某位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对父母是多么的悖情逆理:“现在的家长都怕孩子,母亲打电话来反映学生情况,还特别叮嘱一句‘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许多学生回家从不与父母对话。唉,就算那是你的佣人,也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短短的几句话,我却听得心痛。“佣人”?父母能和佣人相提并论吗?可事实上,的确有这种情况,在某些人眼里,父母真的和佣人差不多。很幸运,我和父母相处得挺融洽。可我知道,像我这么幸运的人不多。许多同学和父母之间都有一层厚厚的隔膜。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没有丝毫的温暖可言。他们可以长…  相似文献   

16.
【人物速写】"在填写自己的履历表时,我有时会哑然发笑: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小学、中学、师范,再回母校工作,前前后后竟然只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兜圈子!"每当这时,潘娜校长都是几多感慨,几多遗憾,几多自豪。1978年夏末,潘娜走进位于皮市街的北塔中心小学读一年级。彼时的她身穿连衣裙,头扎蝴蝶结,天真烂漫。六年时光一晃而过,校内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被这个小姑娘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在这大喜的日子里,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张承华感到格外自豪和骄傲。整整50年,她与共和国一同走过,亲眼目睹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张承华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1年。桃李芬芳自不待言,15年前,她由一名教师走上领导岗位,一肩挑起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党支部书记和校长两副担子。校长的水平决定着办学的水平,张承华深知责任重大。正是这一认识激发了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把建立一套科学的学校管理系统,培养一支…  相似文献   

18.
《百年之功》一书收录了50位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记载了他们的办学业绩、教育思想以及他们的品格特征。书名冠以“百年之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中所收录的大学校长主要活动于19世纪中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之间,即使有些校长的办学活动一直延续到新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松花江畔,庄严的道台府旁,八中在晨曦中伫立,迎接她六十岁生日。六十年风雨,六十年沧桑,八中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回顾历史,八中人无比骄傲与自豪。因为我们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我们曾和三中比肩,我们曾经是哈尔滨市一流的名校,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松花江畔,庄严的道台府旁,八中在晨曦中伫立,迎接她六十岁生日。六十年风雨,六十年沧桑,八中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回顾历史,八中人无比骄傲与自豪。因为我们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我们曾和三中比肩,我们曾经是哈尔滨市一流的名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