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两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第13章第4节"光的色散"中提到了几种可以实现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即光的色散现象.常见的实现光的色散的方式主要有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其中光的折射色散比较容易实现,学生在生活中也易于观察到;光的干涉色散在后面的双峰干涉实验中会涉及到;而衍射色散学生在生活难以观察到.为此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衍射色散现象,它不仅可以观察到非常亮丽的环状衍射彩色条纹,而且通过简单的测量,还可以粗略测量可见光(蓝光、红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4.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的条件和分析方法,是学习光的波动性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产生明显的衍射条件和光的稳定干涉的条件、方法、以及有关规律,必须明确掌握.下面结合例子作一讨论.1产生光的干涉和明显衍射的条件与方法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叠加的一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2010年4月第3版)第十三章第7节《光的颜色色散》中第69页“衍射时的色散”有一幅图,图下注明“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和单缝衍射条纹,会发现这幅图不是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而是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6.
郑雄 《物理教师》2005,26(3):37-38
在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教师常采用“用投影仪显示发波水槽激起水波发生干涉和衍射”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在一次听课时发现这位教师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屏幕上所出现的“明暗相问的条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却出了问题,课后笔者同几位教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理念《光的干涉》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本节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光的本性的探究,特别是对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的展示与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从实验  相似文献   

8.
梁瑞茂 《丽水学院学报》2000,22(5):17-17,38
光的干涉与衍射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都是光在遇到障碍物之后所表现出的光强分布不均匀现象 ,但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不同的个性 ,同时又存在着相同的共性。由于光是一种波动 ,当遇到障碍物后 ,总是要产生叠加的效应 ,这对光的干涉和衍射来说应该都是相同的。但为什么有些时候表现为光的干涉 ,有些时候表现为光的衍射 ,有些时候干涉与衍射都同时存在着呢 ?对于一个纯干涉问题 (衍射现象可以忽略 ) ,光在传播过程中 ,其波阵面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 ,光的传播仍按直线进行。如油膜、肥皂膜、劈尖等干涉 ,光线通过这些障碍物后 ,其光程差是由这些障…  相似文献   

9.
在平面光栅衍射强度分布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光的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多缝衍射、粒子的单缝和双缝衍射、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及简单的色散现象等。试验证明,此模型具有方便、快捷、精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光学中的色散光谱、干涉图样和衍射图样是完全不同的光现象,但是,它们都是由彩色光带或彩色条纹组成的,有很多相似性.因此,学生学过这部分知识之后,仍然混淆不清.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掌握三者的异同性,笔者把狭缝光束的色散光谱、双缝干涉图样和单缝衍射图样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光的干涉"是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有关"光的干涉"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干涉条件的分析 两列光波在空中相遇时互相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两列光波要产生干涉,它们的频率必须相同,而且相位差要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概况分析关于《光的本性》,甲种本与试用本的内容基本相同,在写法上也都是沿着历史发展的线索展开,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光现象的本质。但为了使头绪更清楚,侧重点更明确,甲种本将它分成《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两章。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光的波动性》这一章较大的变动有: 1.精简“光的色散”一节,但保留其中“波长与频率”的有关内容,为它另辟了一小节。 2.将“光的干涉”一节拆为“光的干涉”和“薄膜干涉及其应用”两节。作为干涉的应用实例,增加了“增透膜”一小节。  相似文献   

13.
<正>《光的干涉》一节中涉及的一个主要知识点是光的双缝干涉。以往在介绍光的双缝干涉时一般都采用讲授法。使用新教材后,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仪测光的波长》被重新选入教材,各个学  相似文献   

14.
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瀑布在太阳光下呈现彩虹,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  相似文献   

15.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并推动了光的波动学说的发展;光的电磁说揭示了光现象的电磁本质;光的偏振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光是横波.在历年的高考中,关于光的波动的内容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中的热点是光的干涉、衍射,以及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笔者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做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的改进方法,可以使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牛顿环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必须要做的一个物理实验,虽然其牵涉到的基础知识是物理光学的内容——光的干涉和衍射,但是学生完全可以由中学物理所学知识来求解并分析牛顿环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18.
光学现象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计算机模拟光现象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傅立叶变换方法。作为例子,模拟了等厚干涉、光栅衍射和圆孔衍射以及特殊孔径的衍射等光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蒲永诗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4):39-40,43
1 引言波的衍射、干涉是波的重要特性。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好波的衍射、干涉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干涉现象。波的衍射现象和相干条件是教学难点。在波的衍射、干涉现象的分析过程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并借助它加以分析,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光的干涉现象中,缝宽α远小于光波波长λ,每个小缝相当于1个线光源,光的干涉是有限的这几列线光源的相干叠加;而在光的衍射现象中,缝宽α与光波波长λ可相比拟,狭缝处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认为是发射球面子波的波源,光的衍射就是从同1波面上发出的这无限多个子波的相干叠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都是相干波的叠加,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