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继明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40-441,443
对一所大学两个校区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16PF和SCL-90两个量表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独立性与躯体化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敏感性与躯体化、忧虑性与敌对、恃强性与恐怖、兴奋性与恐怖、忧虑性与偏执呈显著相关。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应完善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身体自尊量表(PSCC)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250名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水平不同,心理健康组学生的身体自我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身体自我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中身体吸引力因子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这一结果为身体自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UPI对232名体育学院大学生追踪研究表明:(1)体院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专业、性别、家庭出身和来源地差异。(2)在大学4年里,体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采用症状检核表(SCL-90),对1193名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和分析比较,其中有体育专业(N1=323)、机械专业(N2=555)、医学专业(N3=202)和艺术专业(N4=113)。经.05水平T检验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接近,在个别因子上优于国内常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据此,提出大学生应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谢军 《体育世界》2014,(3):66-68
师范专科学校承担着为中小学校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关注和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采用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关注,以期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某一所高校两个校区的校国体育文化建设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论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堪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成因,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阐明了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作用、途径与方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意识不强.自觉性不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方农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教学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相关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为14,8%;可能存在某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为50.9%;暂时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为34.3%。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创建特色课程、改变教学模式、角色互换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体育教学干预。  相似文献   

15.
健康成为21世纪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对“健心”问题认识不足的现状,运用心理测试的方法,对高校学生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两个体育活动量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两个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差异,前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后。说明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采用SCL-90问卷对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他们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四年学习生活中心理健康发展的趋势等,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以便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初,新沂市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新沂市的137所城乡中小学的10193名教师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5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此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现象。这一调查结果无疑说明,县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调查结果还表明,有心理问题教师的分布是,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县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冬泳老人与一般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冬泳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冬泳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以79名冬泳老年人、72名老年大学学员及40名一般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用SCL-90为研究工具进行了测验调查。冬泳老年人在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阳性症均、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虎、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冬泳组均低于老年大学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高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MHT为测量工具 ,通过对高中学生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对照 ,结果发现 :高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男生优于女生 ,但不存在年级差异。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