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书》之宏深艰奥,学人皆知。自东汉迄今,钻研此书者,代有名家。中华书局点校本博取前修之成果,汇聚时贤之智慧,点校成绩,斐然可观。然因《汉书》之深奥,或由取舍之失当,仍有可议之处。颜注之标点,亦有可斟酌之处。前修时贤于《汉书》之句读,固智者之论,然亦偶有疏失。今取十二纪中事涉标点句读者十二例,缀成一篇,以就正于方家。各条首列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之标点(专名号因未论及省去),后以按语陈述己见,有谓点校本可议者,亦有谓点校本不误而前修时贤之说可议者,非谓所举十二例点校本均误也。此与专纠点校本失误之作有所不同。为便检阅,括号中出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之卷数、页码及虚受堂《补注》本页码,a、b各表示正反面。  相似文献   

2.
今存正史中.梁代萧子显《南齐书》是讹脱较严重的一部。自北宋以来.不少学曾对此书进行过校勘。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名学王仲荦点校,宋云彬编辑整理的新点校本。此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广参异本及有关史籍.博采前大较勘成果.成绩颇。其后,朱季海先生在此基础上再事商补.撰成《南齐书校议》.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但尽管如此,此书存在的校勘问题依然不少。笔近年研读该书(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时有发见。今录出札记数则,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一直被学界和广大读者公认为权威版本,点校本《新唐书》为其中之一。但由于历史的或重新排版校勘不精等原因,点校本《新唐书》中的差错不少,现以地名为例加以正误。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但在仔细校读下,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试以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代武英殿校刊本批本为底本,对其可商处加以考证,以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重新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选入了《汉书》中的名篇《苏武传》,所据为中华书局1962年版。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出于名家之手,目前公认为当前最好的整理本,版本可谓允当。但笔者在从事教学之余,却发现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方欲发使送武等",文章注释为:"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等的时候。发、使、送,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6.
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倞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分为上中下3次刊出,此为第2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王制篇》至《礼论篇》校勘失误111条。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1975年2月出版了《新唐书》点校本,同年5月出版了《旧唐书》点校本。新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中份量较大的两部史书。对这两部数百卷的大书进行标点和校勘,是一件并非轻松的事。我们应该感谢点校者花费数年时间,用辛勤劳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可用的点校本。但因二书的整理工作基本上是在“文革”期间进行的,又出于众人之手,难免存在着一些欠缺之处。关于校勘方面,已有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发表在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文史》第十二期上。本文拟就标点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今存正史中,梁代萧于显《南齐书》是讹脱较严重的一部。自北宋以来.不少学者曾对此书进行过校勘。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著名学者王仲革点校,宋云彬编辑整理的新点校本。此本以百呐本为底本,广参异本及有关史籍,博采前人校勘成果,成绩颇著。其后,朱季海先生在此基础*再事商补.撰成《南齐书校议》,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但尽管如此,此书存在的校勘问题依然不少。笔者近年研读该书(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时有发见。今录出札记数则,供读者参考。1、《武帝纪》:“上刚毅有断,为治总大体,以富国为先。颇不喜游宴、雕峡之事,言…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的《墨子间诂》新点校本与之前出版的点校本相比,其点校质量有明显提高。但在标点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标点体例不一、标点脱落、标点衍出、标点误用、书名号使用不当等。  相似文献   

10.
王静 《语文知识》2011,(1):66-67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所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史书。它汇集了丰富的有清一代的基本史料,并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校改,致使该书记载的史事有很多失实之处。197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改正了原书的许多错误,给读者提供了许多阅读的方便。但点校本也有未尽之处,本文以大臣传所涉及的职官为例,考订其中的讹误。  相似文献   

11.
《齐东野语》是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茂鹏先生点校本颇为方便读者。然卷十八有两处点校未加辨析,不免白璧微瑕,谨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齐东野语》是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茂鹏先生点校本颇为方便读者。然卷十八有两处点校未加辨析,不免白璧微瑕,谨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宣室志》是唐人张读撰写的一部记述仙鬼灵异故事的传奇小说。名“宣室”者,盖取汉文帝召见贾谊论鬼神之义。此书保存了不少历史异闻和民间传说,对于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及唐代小说的发展,颇具参考价值。其语言简洁明快,其中有一些词语表现了时代的持点,值得注意。本文依据中华书局1983年版张永钦、侯志明点校本,对书中某些词语加以探讨,并对点校  相似文献   

14.
《玉台新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诗歌总集,南朝陈徐陵编选,清代吴兆宜笺注,但笺注本仅有稿本,并未梓行。后来清代程琰就吴兆宜笺注本作了删补,镌刻问世,被当时称为善本。我校中文系穆克宏教授为此书作了点校。点校本1985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并列  相似文献   

15.
余嗜读《宋书》有年,偶有所见,辄条记之,积久渐多,尝辑有《点校本<宋书>、<南史>献疑》(载《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1期)等文,略呈管见。今复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书》中标点有疑问者,选录二十余则,以献诸同好,就中若有一言可采,则笔者幸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三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乐论篇》至《尧问篇》校勘失误90条。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的《墨子间诂》新点校本与1986年版的点校本相比,点校质量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文字讹误和断句失误等问题,文字讹误方面存在着形近而讹、校勘不精而讹、引文有讹误等问题。断句失误则有不明引文起讫而误、当断而不断、不当断而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检讨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刊本(简称光绪刻本).本检讨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讹误、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39条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检讨共计300条.本文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一部分,包含本文序言、例略,共检讨《荀子集解》点校本“考证”部分与正文部分《劝学篇》至《儒效篇》失误99条.  相似文献   

19.
清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有徐敏霞、周莹点校本(中华书局1983年12月版).其标点堪称允当,但也偶有失误之处.试就读书所及,商正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南宋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十卷,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宋代笔记史料。为了方便广大文史研究者利用此书,中华书局在1981年出版了点校铅字本。张茂鹏同志在《点校说明》中说: “《游宦纪闻》十卷,宋张世南著。世南宁光叔,鄱阳人,其事迹已无从详考,约为南宋宁宗(公元一一九五——一二二四年)和理宗公元一二二五——一二六四年)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