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追求至纯至美的诗人。本文从真纯美和格律美两大特征谈论徐志摩对诗美的追求,他诗艺的创格,为新诗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体现了新诗开始成熟地把目光转向诗艺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纵观百年文坛,"徐志摩"始终是一个比较鲜活的话题:其人其事、其诗其情,从其生前至逝后百余年间多次掀起关注、品评热潮,可谓历久弥新。文章着重从译介学的角度探析一下徐志摩作为诗人译诗优势与不足以及其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关系,也算是徐氏的一个新话题。  相似文献   

4.
康桥是徐志摩的第二精神故乡,译诗是其最初的文学尝试。康桥译诗是跨文化杂和的文本,充满了异质文化的较量,记录了徐志摩文学人生的转变及其在康桥的心路历程的踪迹。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不仅是卓越的文学家,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同样出色。徐志摩的译诗受浙西水文化的影响,他翻译的很多诗歌中可见译者的水文化情结。本文尝试性的从哲学和文学翻译的视角研究徐志摩译诗中的水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最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对郭沫若的《女神》非常推崇,然而对其《重过旧居》一诗则提出批评,认为他的"泪浪滔滔"夸张失实,是"伪诗",遂遭到成仿吾的回击。徐志摩因不了解郭沫若创作此诗时的生活状况和心情,更没有体验过生活"重大的变迁",因而其批评是失当的,也不合诗学批评的原则。之后,两人虽有过互访和互宴,但终因志趣不同、思想分野而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7.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对诗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双重追求。形式上,他注重音节的谐和,传统意象的运用和句式的现代品格。因此,他的诗给人以轻盈、流丽、甜蜜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当代文坛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和诗情画意的绮丽。其人浪漫自由,率性磊落、才华横溢,其诗惊世骇俗、缠绵清雅、美妙轻柔,这些特质构筑了其人其诗独特的灵性和华美的气质。在此,我们便通过对这些特质的浅析,来深层理解徐志摩和他的诗。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以来,谁的诗最好呢?不光是诗,也包括文章,我的看法是徐志摩。北京出版社要我编一本徐志摩诗选,我编了,叫《四季志摩》,就是把徐志摩的几乎所有的诗,按一年四季编起来。前面我写了个序,序里说,近百年来的新诗运动,以实际成绩而论,基本上是失败的。说成绩而加上"实际"这样的前缀,是说在民众间的流传,这是一个最实际的标准。这里的民众,非是指真正的老百姓,而是指普通知识分子。诗既然常与歌连用,就应当像歌一样能够吟唱,不说吟唱了,看上几遍能记在脑子里,要引用了能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徐志摩、林徽因、何其芳等现代汉语诗人的诗歌是中国特定时期社会文化诗意的集中体现,如何让这些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的诗歌在英语中得到完美的再现呢?译诗不仅需要译出诗句的含义还需译出诗的意境,这要求译者不仅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需对诗味,也就是诗的意境有深层次的把握,然而翻译过程中难免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使诗的原味受损,所以译者常采取各种策略补偿翻译过程中的诗意损失,通过翻译戴望舒、徐志摩、林徽因、何其芳等现代汉诗名家之诗歌,探寻如何使汉语新诗之诗味损失在英语中得到补偿,使其在英语语言中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他的留美国欧经历及所处的与传统文化决裂的“五四”时代,使他的诗艺深受西方诗学的影响。但是余志摩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诗歌有着精湛的素养,不管诗人主观上如何,他的诗里仍流淌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因。他诗中空灵飞动之气是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自然传承;他的诗有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和恬谈的意境。所以徐志摩的诗具有清新、婉约、空灵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同时代诗人李金发、徐志摩的创作道路为立论起点 ,依诗旨选择和诗艺主张两方面的比较 ,辨明他们所受西洋诗影响和对社会人生的不同取向及对待中国诗歌传统的不同方式 ,进而从想象暗示、音乐性、语言等角度揭示他们诗歌创作的异同与得失 ,以重新认识李金发及他所开创的象征诗派的诗观诗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因而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煞的。作为新月诗派典型诗人的徐志摩,其对新诗的探索和创造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一、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按徐志摩发起成立的本意是想在艺术界或政治思想界开辟新路,因而它是一个有一定文化倾向的重要文学团体,最初以《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为园地。1925年,徐志摩授编晨报副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社作家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ITh年春夏,留美回国的闻一多与徐志摩共同耕耘《诗…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新月派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中英名诗<再别康桥>(Saying Good-bye to Combridge Again)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该诗体现了徐志摩从诗歌创作实践上对中国新诗进行改革创新的成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块里程碑.诗人运用"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艺术原则,把美作为诗歌艺术创作的核心.隐喻与象征是该诗艺术的两大修辞手法.诗中隐喻性与转喻性的视觉意象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中西浪漫主义山水诗美学风格的结合,使该诗内涵隽永,意境述人,其艺术成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山中》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代表作。该诗采用“移情”的手法,融情入景,以清风新碧传柔情,创造出含蓄优美的意境。“情景相生”是诗人创造意境的高妙手段,也反映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于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对诗艺表现进行了不懈地追求,尤其是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本文从意象原创、心象重合和意象构或等侧面论证了徐诗花样万千的意象形态和特质;指出其成因主要是得力于英国诗歌意象特征介入的自觉。华兹华斯的意象模拟、哈代悲观主义的意象反射、济慈意象美的延伸,皆成为徐志摩意象诗创作尝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对诗艺表现进行了不懈地追求,尤其是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本文从意象原创、心象重合和意象构或等侧面论证了徐诗花样万千的意象形态和特质;指出其成因主要是得力于英国诗歌意象特征介入的自觉。华兹华斯的意象模拟、哈代悲观主义的意象反射、济慈意象美的延伸,皆成为徐志摩意象诗创作尝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