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邢洁 《教学随笔》2013,(16):124
端木蕻良(以下简称"端木")以擅写女性著称,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性格特征鲜明,极富有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端木塑造的三种类型女性的分析,揭示出这些女性形象与社会变革的紧密联系,更体现了端木的男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鴜鹭湖”和科尔沁旗大草原哺育了端木蕻良,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也为他提供了灵感养料,端木成年后背负着国恨家化四处流落的种种经历,使他的心灵被忧郁占据了.本文分析了端木早期作品所体现的“湖”和“土地”情结成为忧郁的两大主题意象.  相似文献   

4.
刘建 《文教资料》2009,(34):17-18
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小说较早地体现了西方现代悲剧发展的某些最初征兆。本文主要围绕康拉德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在营造悲剧氛围、增强小说的悲剧意蕴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渔的小说表面上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而实际上背后包含浓郁的悲剧意蕴。这种悲剧意蕴主要包括:人生的悲凉与无奈;美的不合理的悲剧命运;封建末世的感伤情绪。悲剧意蕴的获得使李渔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因此不能把李渔的小说简单地划入轻松喜剧或滑稽喜剧一类。  相似文献   

6.
魏晋六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成的标志。此时的志怪小说,写仙写鬼者,数量尤多。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魏晋六朝小说中的人神恋、人鬼恋的悲剧模式,探讨其悲剧的共同意蕴。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端木蕻良先生红学研究的述评,从"不求甚解"之读书法、"于精微处见性情"之眼光和历代哲学家之思想与《红楼梦》三个方面论述了端木先生的红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8.
“鸳鹭湖”和科尔沁旗大草原哺育了端木蕻良,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也为他提供了灵感养料,端木成年后背负着国恨家仇四处流落的种种经历,使他的心灵被忧郁占据了。本文分析了端木早期作品所体现的“湖”和“土地”情结成为忧郁的两大主题意象。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蕴这悲剧意蕴中体现着鲜明的民间色彩。汪曾祺的悲剧意蕴并非悲观主义 ,相反是乐观积极的。他的目的主要是对缺失的一种形象凸现 ,以引起人们一同关注悲剧意蕴的深层内涵 ,以期寻到精神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鉴赏》2009,(7):88-91,111
端木蕻良是曹京平的笔名。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中国的上个世纪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曹京平为了避免国民党迫害.在写完小说之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  相似文献   

11.
从端木蕻良对于艺术样式的选择,从中国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向来考察,史诗性长篇《科尔沁旗草原》无疑是端木蕻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若是从创作风格表现的完整,从端术蕻良步入三十年代文苑的足迹来看,则要首推他的短篇小说创作。《科尔沁旗草原》遭到出版界的冷落,曾令端木深怀抱璞不遇之感:“三年血泪成飘渺,一世耳目作哑聋”。(端木《永恒的悲哀》)他却并未因此而减弱了自己的创作热情,逐又写作了计划中的四部长篇小说的第二部——《大地的海》。这部长篇1936年6月完成于上海,命运也同《科尔沁旗草原》一样。鲁迅在病中看过之后,虽愿为之介绍出版也一时无着。鲁迅劝端木蕻良先写点短篇。端木为纪念“九·一八”五周年而创作的短篇小说《爷爷为什么不吃高梁米粥》即由鲁迅推荐于《作家》发表。对端木的文学才  相似文献   

12.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的主将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尤其是以《科尔沁旗草原》(以下简称《草原》)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与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他们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近似,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托尔斯泰的影响决定了端木前期小说的创作方向和总体风貌。因此,深入阐析他如何创造性地学习和把握托尔斯泰在表现重大社会题材、深刻地探索时代矛盾和人生意义时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和  相似文献   

13.
《雕鹗堡》《长明灯》《红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鹗堡》《长明灯》《红花》在小说叙事结构、悲剧意向及象征的特征图式上表明了端木蕻良、鲁迅、迦尔洵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一致性,并体现了承前启后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38年4月的一天,萧红和端木蕻良,在武汉的大同酒家,举行了婚礼。婚礼之后,萧红曾送给端木一个橘黄色的丝袋,里面装着鲁迅和许广平送她的两粒相思豆。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端木蕻良的前期小说具有浓重的自传色彩。本文取作家生平经历与作品情节内容相比照,从小说意蕴、结构及形象塑造等方面加以印证,阐明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熟稔和托尔斯泰的影响,同时对其自传性创作手法的运用得失作了相应的评判。  相似文献   

17.
夏天敏是一位写农村题材见长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作品已经得到了文艺界的认同,他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来的悲剧意蕴成为小说的重要组成元素,着重探讨人的命运和遭遇。论文力图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夏天敏小说蕴含的悲剧意蕴的分析,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写苦难和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悲凉图景”。“苍凉的意蕴”是张爱玲对人生、人性和文化底子的概括,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浮华背后的苍凉意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意蕴和精心安插的细节描写。本文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出发,深入探析其作品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笼罩着一种令人迷茫的悲凉气氛。小说《金锁记》把她作品的悲剧意蕴表达的淋漓尽致。她小说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和人物命运的写照,其悲剧意识的产生与她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方方的小说是开放的,而池莉的小说则是反开放或封闭的。方方的小说意蕴无穷,引人深思;池莉的小说则不给读者思考空间。方方吸收借鉴了荒诞派的戏谑人生,达到间接讽谕人生的目的。方方的小说多为悲剧,池莉的小说则属悲剧或悲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