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曹文轩作为国内"成长小说"的力倡者,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坚守着自己关于成长小说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实践,《草房子》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从成长中的自尊与维护、成长中的孤独与消解、成长中苦难与死亡三个内容美的维度,从儿童的叙事视角、成长的少年群像、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诗化、散文化的表达式四个形式美的维度,扩充了成长美学的内涵,提升了成长美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内容多是描写温柔敦厚的风土人情,承载着少年心灵性格的发展过程,尤其在"成长小说"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深入关注和学习。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通过塑造倔强少年——青铜,表达倔强性格背后的主题意蕴,是典型的"成长小说",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倔强性格的原因探究以及该性格的辩证评价,达到对人物倔强性格全面剖析的效果,进而提出当今社会对待倔强性格的辩证视角。  相似文献   

3.
关注成长,关注成长带来的特殊生命体验,是曹文轩的主要创作理念。曹文轩的少年小说以优雅的文学姿态、优美的文学语言和忧郁悲情的人文情怀来表现少年世界。在伤感、忧郁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家对人生苦难与艰辛的感悟,通过少年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磨难与锤炼这一成长契机,再现了少年动态的成长历程及新人格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是新时期以来成就较为突出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其作品创作往往借助儿童视角,取材于乡土生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儿童成长中所经历的苦难与真情,字里行间氤盈着浓郁的悲悯情怀,牵引着人们对真善美的永恒追寻。作为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的获得者,曹文轩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可谓实至名归。以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为例,将其作品与西方儿童文学进行比对,通过把握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彰显"中国儿童文学已完成走向世界的任务"这一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5.
曹文轩的“苦难和少年成长主题”小说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而揭示曹文轩小说中的双重叙事者以及体现在文本中的双重叙事声音,并探讨这种双重叙事声音的复调特征及其意义是曹文轩小说研究的另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余璐 《文教资料》2007,11(34):140-142
曹文轩是新时期以来成就比较突出的作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学者。曹文轩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是"现代诗化小说"的继承者。在淡淡的忧伤的格调中,呈现了一个充满了善和美的苦难世界,敢于展示苦难,并且赞赏人在面对苦难时所保持的美的人性,维护人格尊严,凸显人情的美好。  相似文献   

7.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唯美”、“诗意”是其创作的典型特征.他在作品中展示苦难,礼赞面对苦难时人所保持的美的姿态.纯美小说系列呈现给读者一个充满了诗与美的苦难世界.但是,近于工笔式的写作手法,与现实拉开距离的苦难题材,颇有些神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成为曹文轩创作的缺失之处.  相似文献   

8.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坛上的学者型作家,他以其《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等一系列成长小说,开辟了新一代的儿童阅读天地。作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群独具个性的少年主人公关好而复杂的成长经历,成功地揭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儿童成长的秘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成长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9.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0.
结合曹文轩的文学主张,以他的长篇小说作为研读对象,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探讨曹文轩成长小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研究发现,曹文轩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有着相似的叙事模式,其小说具有鲜明的仪式化特征,蕴涵着古老的"成人仪式"这一仪式原型。成人仪式原型不仅对曹文轩小说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也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文轩对儿童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也因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式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小说主要通过儿童的视角这一诗学的形式来表现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历练之后的苦痛与温暖以及周边的冷暖人生,通过诗意化世界的构建来凸显人性美、人情美。乡土情结也是贯穿其小说中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故乡的风土人情,还是故乡如诗如画的景物群像,都透着曹文轩对故乡一种解不开的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12.
(适合五年级)读物分析《青铜葵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讲述了乡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他们在苦难中一起长大,却又分离。这部作品,将美写得极致,将爱写得真挚,将苦难写得深刻,读来让人心潮膨湃、激动不已。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意欲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让孩子们明白:要正视苦难,尊敬苦难,面对苦难时要拥有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这样长大后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学生分析《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一,学生很爱读这样的作品。金黄的葵花田、茫茫的芦苇荡、晶莹的冰项链、从相识到相知到相依的纯真友情……无不在…  相似文献   

13.
自1978年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呈现出一派全新的景象。少年题材的小说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刘心武《我可不怕十三岁》、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到程玮《少女的红发卡》、陈丹燕《中国少女》、秦文君《十六岁少女》以及曹文轩《细米》《红瓦》、李有干《大芦荡》等等,少年小说俨然成了主力军。作家对于这些“大孩子”的热衷,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索年少一代身心成长秘密,表现孩子对其成长的自我体验,是我国当下儿童文学的精神底色。集中体现一个民族儿童文学创作水准的我国儿童长篇小说,在尽力追逐成长主旋律的艺术表现中;显示了强大生机。曹文轩的《细米》,沈石溪的《鸟奴》,秦文君的《天棠街3号》,扬红缨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对于成长的描写,也显示在童话、童诗和科学文艺的创作上。  相似文献   

16.
曹文轩是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成长母题方面的造诣非凡独到。在其代表作《草房子》中,作者对少年成长中朦胧情感的描写尤为典型,以此为例,能分析归纳出曹文轩成长小说对成长母题的独特表现形式:对成长独特的关注视角——在儿童视角下关注细微、纯美又饱含成人理性回视目光的成长世界;对成长独特的表现模式——攫取重要事件,设置成长引路人,淡化生理欲望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以质朴、纯真的笔调从爱情、友情、亲情方面,抒写着成长的感动,他的创作深受西方童话古典主义悲剧精神的影响,同时秉承着追随永恒的创作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在此基础上,小说中融入了现代意识和汲取了我国的民族传统意识,以独特的儿童视角阐述对民族的关怀,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一次跨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始终以不变应万变的辩证思维和追随永恒的信念探寻儿童在向成人过渡的过程中。审美心理和意识外在的嬗变所包蕴的内在的永恒质素。其中建构儿童诗意梦想的梦幻意识、反映少年朦脆情愫的情爱意识等人性最基本的审美意识就成了他在小说的美学追求中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的形象载体,感动无数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心理也顺理成章地化作膏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  相似文献   

20.
<正>曹文轩在某次访谈中,曾如是说:好的小说一定要写到灵魂的层面上,哪怕是儿童文学。而《根鸟》,作为曹文轩的又一部纯美小说,便是对此理念的绝妙阐释和延伸。其借助根鸟的成长历程,再一次解构了"塑造灵魂"这一说法,灵魂不是塑造而成,而是召唤而来。魂随根鸟,不断行走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