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武敏 《海外英语》2012,(15):82-83,95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3.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奥斯汀(Austin)、塞尔勒(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s)理论,分析了祈使句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现代汉语祈使句的研究现状,并从语用角度研究了现代汉语祈使句。  相似文献   

5.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6.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1955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概括介绍了言语行为的理论知识、理论的发展过程及言语行为的哲学思想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用与语篇连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尝试运用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从语言本质出发区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及其合作原则,从语用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语篇中连贯的建立,进一步说明了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是如何通过言外之意来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取得一种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话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语用分析如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一样,注重语言交际技能,所以以交际的角度看,语用是关键。本文着重在非语言性环境下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隐含义、语用原则及复句间的运用关系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摘要:日常言语行为是导致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奥斯汀“说话就是做事”之观点启发人们要从实际语言交流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如实地把语言看作一种实施行为的手段。美国哲学家塞尔依据奥斯汀的理论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对奥斯汀的理论作了继承修正和改进。本文主要依据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讨间接言语行为与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之间存在的联系,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对怎样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化解人际矛盾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普通国际交往或学习汉语过程中,英语母语者往往在恭维与赞美、问候与寒暄、请求与建议、致谢与致歉、邀请与拒绝等常见言语行为方面出现社交语用失误。如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重新审视中英两种语言的语用规则,便可发现导致语用失误的三个内在原因:其一,中英语之间有不同的语用规则;其二,相同的语用规则其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却不同;其三,语用规则与不同言语行为之间匹配错位。有鉴于此,有必要了解中英语语用规则的差异,正确选择不同言语行为所匹配的语用规则,积极调适语用规则的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从而避免言语行为语用失误,以获得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Austin的“三种行为”模式为基础,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几类具体的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启示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选用得体礼貌的语言,避免语用失败,保证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J.L.奥斯汀等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表现形式和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为语言分析及语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语言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交际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宏观语言学,对行为语言做简要分析和从语用角度对行为语言进行解读,从而考察行为语言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塞尔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基于对3家跨国企业的实地语言交际的调查,从3个方面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即以言表意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并通过具体语言实例分析探讨语用失误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突破,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继承和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advise”与汉语中的“建议”在言语行为功能上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中期以来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对中英文表示建议的言语行为动词“建议”、“advise”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用失误。最后通过分析词典中的语用信息,探讨如何在英语学习词典中反映更多更有价值的语用信息,并对建议言语行为在词典中的反映方式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语用能力远落后于语言能力的状况,文章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的功能,阐述了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者怎样运用语言实现成功的交际目的,它主要包括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等,其中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关系密不可分。了解并掌握言语行为的特点,翻译过程就变得轻松自如,从而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