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如果妻子外出打工时,给人做了“二奶”,任何一个丈夫一定都会说这事儿绝对不能容忍!如果妻子逼丈夫离了婚,恐怕大多数男人会从此不会再理会妻子的娘家父母。但一个山东男人却用实际行动掷地有声地回答:“妻子有错,岳父无过。我要为岳父养老送终!”他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细心照料岳父,直至他去世。当他得知离他而去的妻子患了重病,又被包养她的男人撵出家门后,他又不计前嫌,倾力给妻子治病,  相似文献   

2.
政府自以为是"惠民政策",当地农民则心神不宁,他们纷纷将离婚作为应对这次政策的对策"不是逼得没办法,谁愿意离婚?"谢庆同和她的妻子几乎异口同声。58岁的谢庆同是贵州黔西县人,早年前妻去世,又娶了现任的妻子曾利红,两人均是文盲。2005年,由于拆迁,他与妻子移民到贵阳云岩区大凹村。在大凹村,夫妻二人用14万元移民款修了5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刘庆邦 《出版参考》2006,(23):11-12
改变只算经济账的做法 在瓦斯爆炸的前几天,陈广明乘车几百里回了一趟老家.他听说母亲病了,买了些药,给母亲送回去.返矿时,妻子杨翠兰不愿让他走,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眼看麦子就要动镰了,让他在家帮着把麦子收完再走.陈广明说,那不行,他跟队长说好了,麦收期间在矿上出勤下井,人说话得算数.他还对妻子说,在麦收期间,矿上对出勤人员实行奖励,这样下来,他一个月的收入可能比妻子种一季小麦的收入都多.杨翠兰平时爱跟丈夫说笑话,她问丈夫,是钱值钱,还是麦子值钱?丈夫还没回答,她先把答案说出来了,她认为麦子值钱,因为钱一个月可以挣那么多,而麦子呢,经风经雪,过冬过春,要长好几个月呢!丈夫不同意这个比法,他拿煤和麦子比,说煤在地底下几千万年才长成呢!妻子的理没讲过丈夫的理,妻子只得恋恋不舍地放丈夫回矿去了.  相似文献   

4.
王增勤 《新闻世界》2005,(10):27-29
富豪陈华德壮年因病去世,妻子李敏悲痛之中又遇尴尬:平地冒出个陌生小男孩扑到丈夫灵前喊:“爸爸”。她被迫卷入一场和丈夫的二奶及其私生子争夺遗产的诉讼风暴,无良丧尽的二奶卷起儿子分得的巨额遗产后,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幼子遣弃于街头,消匿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5.
海子 《新闻天地》2006,(2):35-37
2005年12月18日,合肥市110民警接到报警,有人在和她玩一种致命游戏,她可能有生命危险。原来,报警人季小蔓经网上中介,用手机领养了一个昵称叫“乌龟”的男士作自己的“宠物丈夫”,在一个月的“收养”期间.她不断地发短信命令“丈夫”跪搓衣板、学猫叫、大声地哭,甚至在晚上一点多钟命令他起床替自己捶背、倒茶……“乌龟”马不停蹄地执行着“妻子”的一道又一道命令,表现得要多温顺有多温顺。季小蔓的心里渐渐长出一股遏止不住的欲望:见一见这个“听话”的“丈夫”。没想到,这次极具浪漫色彩的会面,竟为季小蔓的人生掀开了恐怖、血腥而又荒诞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山石 《新闻天地》2006,(3):34-37
2003年3月27日,河南信阳市湃河区爆出一则新闻:一个名叫王红的中年妇女大义举报,把蒙面抢劫的丈夫送上了法庭。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她“大义灭亲”,也有人说她“卖夫求荣、铁石心肠”,甚至还有人谣传她有了相好,要借机甩掉丈夫……在舆论的漩涡里,王红的心被痛苦撕咬得支离破碎千疮百痍。三年时间里,这位大义妻子忍辱负重,用真心的呼唤、真情的付出赢得了丈夫的理解和周围人的尊重,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大爱之歌。2005年12月,记者赶赴河南信阳市对这位大义妻子进行深入采访,她首次向媒体坦露了她举报丈夫的心境和丈夫服刑后的心酸。  相似文献   

7.
1月23日重庆晨报7版“贫穷父亲下跪为儿子赎罪”一文,报道少年杀人犯父亲在法庭上为儿子下跪赎罪一事。被少年犯杀死的是一名少妇,她和丈夫十分恩爱,丈夫原计划春节接妻到湖北永远结束分居。妻子突然被杀后,7岁儿子整日向爸爸要妈妈.丈夫无言,他想念妻子,父子俩常常抱头痛哭.情形很惨。  相似文献   

8.
1.忌讳称丈夫或妻子为“爱人”。因“爱人”在英语中是指“情人”,俗称“相好的”。所以,香港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别人相识人,总是说:“他是我的先生”或“她是我的太太”;称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时,也是“您的先生”,“您的太太”。  相似文献   

9.
智敏 《新闻世界》2005,(9):37-39
妻子翻出丈夫“偷情日记”,向法院起诉与丈夫离婚,丈夫以日记系个人隐私,妻子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为由,要求法院驳回妻子的起诉,妻子拿出丈夫当初签定的“忠诚协议”,要求法院判决丈夫违反协议,赔偿自己10万元“违约金”。妻子到底有没有侵犯丈夫的隐私权?她的10万元“违约金”诉讼请求能得到法院地持吗?  相似文献   

10.
晓红 《新闻天地》2011,(9):56-58
在中国体坛,有一对夫妻。他们都是田径运动员.妻子眼睛完全看不见,丈夫视力比妻子好,于是,每次妻子参加比赛,丈夫都在前面给她当领跑员,从全运会到亚运会.从亚运会到奥运会,他们得了铜牌、银牌,直至获得残奥会金牌。  相似文献   

11.
<正>【整理者言】刘建章(1910~2008),男,河北省景县人,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1968年初,时任铁道部副部长、西南三线铁路建设副总指挥的刘建章被一伙军人抓走并失踪5年。他的妻子刘淑清(人称"刘大姐")苦苦寻觅丈夫数年后,毅然上书毛主席,终使丈夫被营救出狱。这次营救也促使毛泽东和周恩来推动了一次监狱系统的大整顿,使许多"文革"中被捕的老干部待遇得到改善,重获生的希望。这些老干部的陆续"解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正因为有他们的坚定支持,党中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才得以顺利实施。刘大姐的举动,遂在老干部中间传为美谈,也成为许许多多老干部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缩影。1987年刘大姐去世时,著名抗日将领吕正操将军为悼念她写道:"投石天开惊四野,迁客囚友弓折节,斯人先去重如山,  相似文献   

12.
近期读报,发现一些社会新闻喜欢对家庭购买使用的商品的商标,给予非常具体的冠名,如某位丈夫为解决妻子手洗衣服的劳动强度,为妻子买了一台"爱妻牌"洗衣机;某位丈夫为了不让妻子下厨煮饭辛苦,为妻子买了一个"巧媳妇"智能  相似文献   

13.
央视一套每晚《新闻联播》之后,《焦点访谈》之前黄金时段的一条"速腾汽车"广告,存在严重的不良导向问题。这条速腾汽车广告,大意是年青丈夫去买了一辆看似高档的轿车回到家门口,手握着铁炒锅把手的年轻妻子,见到丈夫买了一辆似乎不是她想  相似文献   

14.
刚会走路的时候就爬上台阶帮妈妈买酱油,4岁自己去幼儿园,8岁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她每天都是跑着上下学,她总跟自己说:“爸爸、妈妈在家里等我,虽然我不像别的同学有那么多的零花钱、穿漂亮衣服,但我有爸妈的疼爱,我心里觉得温暖。”这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丈夫、妻子13年前自由恋爱结合到一起。妻子温柔贤淑,丈夫敦厚、宽容。女儿是家里的宝贝,她学习成绩优秀,她爱笑,她知道疼爱父母。但是,在这一家三口笑容背后,却是丈夫脑出血、冠心病、腰肌劳损,妻子严重类风湿。妈妈说,这个家多亏了年幼的女儿,是她撑起了家里的天。爸爸说,没有懂事的女儿,我和孩子她妈不可能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急救室的病床上躺着因车祸而神志不清的洪途,妻子文娟一直守在床边,丈夫昏迷三天来,她不停地默默祈祷,希望上天开恩,让他的夫君赶快醒过来。忽然,她发现丈夫的手指动了一下,继而  相似文献   

16.
妻子和丈夫一起回家,妻子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丈夫一边敲门一边喊:"开门,开门,我还没进去,真是的!"做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妻子说:"吵啥吵?坐下一趟吧!"  相似文献   

17.
"翻书赌茶"之雅趣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因收集文物常常入不敷出.李清照"夫唱妇随",给自己约法三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省吃俭用,将点滴资金用于购买金石书画. 不仅如此,她还以自己的广博知识,协助丈夫辨识校勘,整集签题.晚上也不让闲过,定每夜的工作量"尽一烛为率",即燃完一支蜡烛后方才歇息.  相似文献   

18.
毛姆在《面纱》的自序里说,这本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但丁《神曲》"炼狱篇"里的诗句"锡耶纳养育了我,而马雷马却把我毁掉"。这是个丈夫对出轨的妻子报复的故事:皮娅是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她的丈夫怀疑她红杏出墙,但慑于她家族的背景,不敢动手致她于死地,就把她投入了位于马雷马的城堡,以期让她在城堡里的有毒蒸气中死去。但是她迟迟未能毙命,他最终忍无可忍把她从窗子里扔了出去。这个故事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要为这个故事找一个现代的背景,于是《面纱》是他唯一先有故事情节再有人物形象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去年<南方都市报>一则<带着记者丈夫敲门捉奸>的报道(下文简称<捉奸>),引起了人们对传媒参与情感纠纷事件分寸的热议.在这则新闻里,记者欣然接受一位男性当事人的"托请",亲历了这一"难得"的捉奸过程,现场抓拍下当事人妻子和一个男人共处一室衣衫不整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4月21日,<武汉晨报>报道一条网上的讣闻:复旦大学"抗癌女教师"于娟去世,她持续一年多的博客"抗癌日记",每一条后面都有数千网民表达惋惜和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