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历来被推为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主旨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游。游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逍遥”。何谓“逍遥”呢?尽管历代庄子注家解释不一,但对逍遥的自由自在、无所依托本质是毫无异义的。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一词除了用作文题外,还有一次在文末出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这里,“逍遥”与“彷徨”对举,根据文意,“彷徨”所表达的意思侧重于“身游”,与之相对,“寝卧其下”的“逍遥”该是超乎寻常意义的“心游”、“神游”了。“神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理想境界的追求势必决定了庄子的理想世界、理想人生甚至理想的文字表达,从而折射出庄  相似文献   

2.
古木与雁     
庄周 《现代语文》2004,(8):13-13
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芽”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弟子问於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以终其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芽”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于累。”——先秦《庄子》庄周译意:庄子对着山中因大而无用因而免於遭砍伐的参天古木说:“这棵树恰巧因其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晚间,庄子到友…  相似文献   

3.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4.
《逍遥》以鲲化为鹏而“图南”开篇,这与题意及收篇的“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自晋郭象《注》到令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都未能对此作出符合庄子原意的令人信服的解说。通过对《逍遥》文本结构的读解,并结合《庄子》全书中关于“游”的思想的考察,提出以下观点:鲲鹏不是“逍遥游”者,不是庄子理想的人格形象,而是庄子要否定对象;蜩、学鸠与斥Yan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是“下土”、“世俗的人”或“侏儒之群”,它们是庄子心目中的“游”者,是庄子肯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说寿     
“寿,久也”,(《说文》)久是寿的本义。这个“寿”字,由来也是够久的。广西永福县旧称百寿县,那里有块百寿碑,集“寿”字一百个,甲骨文、金文都有刊刻。《诗经》有“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的句子。“寿”字引申为年龄,称为寿数、年寿,人希望寿命长,就祝颂“寿比南山”。其实,有为的人往往短寿,或少年捐躯,或中年早逝,庄子就说过:“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庄子·人间世》)成玄英解释说,不材,“所以免早天”,反倒长寿了。  相似文献   

6.
初读《逍遥游》我真不知其所云。二读则略有所悟。三读则颇受启发。“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真可谓气势浩大,然而庄子竟莞尔笑之。宋荣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誉之境”,庄子曰:“斯已矣。”仍然认为不足为范。“列予御风而行。”修养不可谓不高,但庄子曰:“此犹有所待也。”仍然认为并不值得羡慕。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是一种忘形骸、无物我且无所待而能游于无穷的至高境界。我们知道,生命不过是有机质存在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说“确”     
确字,《说文》云:“馨石也,从石角声”。馨者坚也,是确字的本义为坚石。引申为凡坚、实之称。“确”字的俗体作“確”,徐铉《说文》注、《复古编》、《六书正讹》皆称“确”俗作“確”。《说文》无“確”字,盖确、確为古今字。坚义之“确”,经籍大多以俗体“確”字代之,如《易·文言》:“確乎其不可拔”,注:“確,坚也”。《庄子·应帝王》!“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成玄英疏:“確,实也”。《文选·刘孝标辨命论》:“確乎纯乎,一作而不易”,注引司马云:“確乎,  相似文献   

8.
螳螂的悲剧     
螳螂真是个奇怪而可敬的小生灵。这想法由来已久,其因盖在遨游于书籍之精神家园,消除了时间差与地域差,从庄周世界进入蒲松龄王国。《庄子·人世间》有寓言“螳臂当车”者: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与之向背, 《聊斋志异》有故事“螳螂捕蛇”者: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林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恻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  相似文献   

9.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7):F0003-F0003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行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养生主》)  相似文献   

10.
一、主题奇。《逍遥游》的主题,用该文中的话来表达,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平待哉!”既要“恶乎待”,又要“游无穷”,方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这听起来够奇特够玄虚的了,但具体理解,其含义实际接近于我们常说的绝对自由。所谓绝对即无条件,亦即无所依傍。这是庄子追求的人生之最高理想。从原文可以知道,庄子认为自然万物中大至高飞几万  相似文献   

11.
辨“揖让”     
“揖让”一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两次:一次是在《范爱农》中,一次是在《复庵记》里。关于“揖让”一词的释义,一般辞书上,常见有两种。其一,解作宾主相见之礼。古籍中例证颇多:“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周礼·秋官司仪》);“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  相似文献   

12.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客足耳,然则侧足而垫之至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译成现代话就是:“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途’。庄子说:‘知道无用才能和他谈有用,天地并非不广大,人所用的只是容足之地罢了,然而如把立足以外的地方都挖到黄泉,人所站的这块小地方还有用吗’?惠子说:‘没用了’。庄子说:‘那么无用的用途也就明显了。”’庄子这段话见于杂篇的《外物》。人类的审美观基本可以概括为如…  相似文献   

13.
教学《逍遥游》,不禁对庄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鲲鹏展翅,扶摇天外之感。翩跹之余,竟想到几个庄子。晋庄子苏轼《石钟山记》:“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此庄子,指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绛的谥号。  相似文献   

14.
理解《庄子》,“乾嘉之学”用处少,西方哲学用处似更少。所以难。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包含《庄子》的根本精神。训诂学家说,逍(遥),古声通(淡)泊。淡泊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无所为(古去声)而为。游,就是无心而任化,不必定是远游或“旅游”。行不出乡里,在斗室之内,能安静宽松,就是能游。其次,游,就是游戏。游戏一词,是庄子说的。《史记》卷六十三,《庄子列传》记楚威王使人聘庄子。庄子曰:“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是游戏一词的初次出现。正统词典如《经籍纂诂》游字下不收此词。汉代人实多说游戏。《广雅·释诂》三:“游  相似文献   

15.
“杏林”相传三国吴董奉为人治病,不受报酬,对治愈的病人,只求为其种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神仙传》)后世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语来称颂医家。“杏坛”相传为孔丘讲学处。《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附会杏坛在今山东省曲阜孔庙大成殿  相似文献   

16.
典故三则     
越俎代疱【原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  相似文献   

17.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学派著作汇编《庄子》,对后世影响极大。时至今日,庄子余风犹炽;甚至远渡重洋,连美国也掀起了“庄子热”。大约由于庄子主张出世吧,他的传记材料流传后世极少。《史记贿一篇《老庄申韩列传》,内含“庄子小传”,似乎是聊胜于无.两汉而下直到今天,研究庄子身世的人,无不牵《史记·庄周传功圭桌.但是,这篇“庄子小传”实在出于附会,不足信据。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且把太史公撰写的“庄子小传”全文录之如下:“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相似文献   

18.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是先秦思想家中最博大精深的一位,史载“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述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据统计,《庄子》一书中有200多个寓言。主观上,庄子用它们阐明其哲学思想;但由于许多寓言是以技师绝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欧洲哲学在于“求真”,印度哲学在于“求善”,而庄子哲学则是“求美”.庄子美学思想可用一个字来表达——游.《逍遥游》思想集中代表庄子的美学思想,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政治观及艺术观;其思想深刻复杂、内涵深藏不露,语言虚实相杂,寓意隽永深远.但最实质点,则为“自由自在.”前人多有评论.郭象的《庄子注》释曰: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相似文献   

20.
《庄子·应帝王》:“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猿狙之便执(?)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文中的“(?)”字,就我们所见,主要有以下两种迥异的解释.一是晋崔撰释“(?)”为“旄牛”《庄子·逍遥游》:“今夫(?)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晋司马彪注:“(?)牛,族牛.”崔注与此合.其二是唐成玄英释“(?)” 为狐狸.崔说狗能执牛,似有悖于情理;故后出注本多采成氏之说.其实无论崔注还是成说,皆可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