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问题教师队伍总量和宏观结构1997年底,全国1032所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40.45万人,其中教授3.59万人,副教授11.4万人,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8.9%和28.3%。与1990年相比,教授、副教授的人数分别增长了121%和32%。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10.66万人,占教师总数的28.2%,与1990年相比,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教师比例增长了6.9个百分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38%,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30.8%为高校教师。学历层次和高职比例从主管部门看,教…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高等学校的教师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讲师四个层次。1983年,加拿大共有大学教师34700人,其中教授占33%,副教授占40%,助理教授占5%。为了保证高校教师的质量,政府严格规定了各级教师的资格要求,建立了严密的培养、选拔制度。教师是由国家任命的终身职务,不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1978年相比,高校教师人数增加了近一倍,专任教师已接近40万人。十年来,通过充实和调整队伍、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恢复和改革职称工作、加强培训和开展国际交流等,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培养了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基  相似文献   

4.
一、“七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及现状分析 “七五”期间,全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及有关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改革管理制度,调整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使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基本上适应了“七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七五”期间,教师队伍数量继续有所增长。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专任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高校教师队伍随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而逐步壮大。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38所增加到1988年的63所,增加了0.7倍。高等学校教师总数由1978年11,183人,增加到1988年的22,640人,增加了1倍。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也有很大变  相似文献   

6.
新视界     
《河南教育》2004,(12):12-13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师1249.8万人,教师队伍整体规模初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教师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据介绍,2003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1.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为72.5万人;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07.1万人;职业  相似文献   

7.
据1990年统计,全国高校教师队伍中,56岁以上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80.2%,51岁以上的副教授占副教授总数的79%,这就是说,到本世纪末,现有副教授的绝大部分将退出工作岗位,而36—45岁的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14.3%,这就出现了学术梯队的青黄不接,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教师队伍的“断层”问题。对教师队伍结构出现的断层问题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正确对策。笔者以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高校长期性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没有十年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明显实效的,这是由人才成长的规律所决定的。煤炭高校是“文革”十年动乱的重灾户,教师队伍遭到严重的冲击,曾一度出现了“危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方针指导下,经十余年的努力,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起了可喜的变化。据1989年各校统计,现有14所普通煤炭高校,已有专任教师6381人,比1985年增长了13%。教帅中教授和副教授人数达1342人占教师总数的21%,是1985年前的4倍;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几十年来,我们依靠这支队伍,为煤炭事业培养了大批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已做了不少研究,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管理教师队伍的方法、手段还不适应当前高教改革发展的需要.从队伍年龄组成看,1990年以后教师队伍将进入退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6,(18)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发展良好。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教师总数达到105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88.8个百分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队伍规模持续扩大,教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其表现之一是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波动性,本文就中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波动性做初步的实证分析。一、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波动性一般而言,波动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周期性波动,即在扩张和收缩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强的类似性,在相继发生的周期性波动中,有隐约的相似之处。但是每个周期性波动都有自己的特征,包括每个波动的周期、幅度。中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波动性是一种类似性,是高校教师队伍总数增长率与其长期趋势之间的周期性偏差,是高校教师队伍增长率在时间轴上所发生的有规则的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队伍仍是我国高教发展的瓶颈根据国家教委人事司等部门提供的有关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现状统计资料:1、全国普通高校专职教师截至到1996年底为40.25万人,比较1990年仅增长2%;而同期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率却是43.5%(1)。2‘根据1997年对全国827所高校抽样调查,教师中年龄叙岁以下者占教师总数的63.2%;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在10%以下的高校占39.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在2%以下的高校占82.3%。3、1997年我国高校教师中教授职务年龄56岁以上者已占刀.13%;四、五十年代毕业的第一代学术带头人都已超过退休年龄,五十…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高教学会1987—1990年优秀学术成果和优秀学会工作者表奖暨199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学术年会,于1990年11月24日—27日在锦州凌西宾馆隆重召开。这次盛会载录了我省高教战线五年中丰硕的成果和崭新的队伍状况,描绘了未来五年伴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高教研究的方向。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64所高校的省高教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124人。其中有院校级领导34人,教授、副教授以及相  相似文献   

14.
一笔者对1947—1992年中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总数年增长率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证明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发展存在着周期性波动。笔者同时研究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年增长率曲线与高校设置专业种数年增长率曲线图。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年增长率波动方向与同时期高校所设专业种数增长率波动方向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高校新设专业种数的变化方向,是高校教师队伍增长率波动方向的决定因素。高校新专业设置种数的不规则性是高校教师发展波动性的内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高校教师职称结构概况联邦德国:1976年1月公布施行“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高等学校只设教授、高校助教(多数获得博士学位)。其中教授占教师总数36.2%。苏联:设有科学博士、科学副博士、教授、副教授、高级教员、助教、高级研究员、初级研究员。据1980年统计,其中科学博士、教授、科学副博士和副教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41.3%;高级教员占教师总数的24%;助教和教员约占1/3。匈牙利:设有教授、讲师(相当副教授)、教授第一助手、普通助教。据1982—1983年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作为高等学校的主体,其队伍建设问题也日趋突出。近几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已做了不少研究,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管理教师队伍的方法、手段还不适应当前高教改革发展的需要。从队伍年龄组成看,1990年以后教师队伍将进入退休高峰,一直持续到2000年。这十年间将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大换血”的时期,换句话说,是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各种不合理的结构。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不加以重视,不从现在起就采取有效措施,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结构,主要表现在:①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据去年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教授平均年龄为六十五岁,副教授为五十三点三岁,讲师为四十五岁,平均年龄较国外高十至十五岁。②职称比例不合理,高职称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趋势与对策娄延常当前,摆在我国高等学校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是,认真分析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面向21世纪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趋势与对策,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意见,求教于学界同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19.
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是一支"团结协作、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学队伍,成立于2002年,共有11名成员。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我 国各级各类学校目前共有教师 1150万人,教师队伍整体规模初 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教 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0.7万人,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