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超 《现代语文》2006,(7):65-66
《受戒》最初发表于《北京学》1980年第10期的小说专号,随后获《北京学》年度优秀作品奖。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从他门的相识到渐渐地情窦初开,小说处处洋溢着清新、含蓄而又质朴天然的美感。《受戒》之美依笔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性的解放、风俗美和纯净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的作用。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纯真与高洁。这与鲁迅一贯喜爱儿童的观点是一致的。无论从结构还是叙述,《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馨的自然之美。文章从小说几个美学的角度(叙述的第一人称、结构的时空设置、人物性格的描述、语言的特色等)对《社戏》文本进行美学解读,可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自然之美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杨坪 《语文知识》2011,(1):60-62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充满诗意之美的力作。作品中自然风景的原始之美,温情纯真的人性之美以及叙述语言的感伤之美使小说叙事充满了诗意。  相似文献   

4.
张奕智 《考试周刊》2015,(10):14-15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以"窗"为焦点,讲述了一个狭窄病房中的两位重病人: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对他们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批判了自私狭隘的心灵。这篇小说反映的不仅是美与丑、正和反等问题,更引人深思的是人性。透过这扇《窗》,写出人类的心灵之窗,折射心灵之窗的病痛。在作者看来是一篇拷问人性的佳作,是一篇真实反映人性弱点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受戒》是汪曾祺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桃源理想的美丽世界,这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民情风俗、诗意的人情人性美、诗意的结构,小说构建出了一个和谐完美的伊甸园世界。作家从和谐的理念出发,不仅在文本中处处表现了和谐之美,更是透过文本向读者传达出了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渴望着人性的回归,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小说语言清新别致,意境深远,使人性的纯美与自然的静美水乳交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性意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来探讨《边城》以人性为主题的原因,了解作者对人性美的诠释,从而领略该小说的语言特征和艺术特色之美。  相似文献   

7.
龚宏 《现代语文》2004,(8):8-8,38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此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二是创造了极富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而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久负盛名的经典小说《边城》中.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常被人称做集体创作型小说,根据它们各自的成书过程来看其共同点有四:这些小说都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化而最终成书;这三部小说的基本框架、人物都通过宋元时期的话本作品、戏剧作品确定的,它们可以说是小说的雏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不断积累、发展的;这些小说的创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集体创作型小说。  相似文献   

9.
在电影《湘女萧萧》中,导演谢飞对小说《萧萧》的改编是一次个性化解读,既解读过去又倾注着当代意识与情感。影片在呈现出小说中对原始人性赞美的同时,将文化批评和道德批判有机结合在一起,用诗化历史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道德关怀去审视人性与封建传统文化习俗,产生了与小说文本不同的语义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3年,J. K.罗琳以罗伯特·加尔布雷斯的化名完成了小说《布谷鸟的呼唤》,小说中卢拉·兰德里的善良、科莫兰·斯特莱克的锲而不舍以及罗宾·埃勒克特强烈的责任感代表了人性之美。而约翰·布里斯托的贪婪、罗谢尔·奥涅弗德的自私以及弗雷迪·贝斯蒂吉的冷漠代表了人性之丑。人性之美和人性之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使整部小说闪烁着温暖人心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11.
作为心理小说的开创者,霍桑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的一生都在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描写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的小说可被看作是有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表现了人物的生命本能在和文明相斗争的过程中细微而深刻的心理变化,对人性深入、透彻的挖掘和探究在他的代表作《红字》和《年轻小伙布朗》中得到了深刻而形象的呈现,特别是这两部小说中展现了霍桑罪恶与严酷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2.
亨利·詹姆斯擅长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真品》是其代表作之一。《真品》是一篇以市场和艺术为主题的小说。本文以《真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来展现小说所要探索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一个复杂的现实。同时詹姆斯还用细腻的文笔展现出其对人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饱受人间冷暖的作家毛姆毕生被人性所困扰,对人性的思考和描写始终是他的作品的焦点。毛姆无论是在小说《信》里描写看似优雅,实则邪恶的种植园主之妻,还是在小说《雨》里刻画牧师代表的宗教的伪善、人性的丑恶,作者都在不遗余力的表明人性丑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继《愤怒的葡萄》之后的又一写作高峰。在该小说中,作者试图表达出对人性的希望与信心。然而,贯穿在小说中的遗传宿命论与环境决定论思想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悲观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倾向。而该思想与倾向充分表明了斯坦贝克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人物妒忌心理描写,揭示了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家庭矛盾的人性心理根源,展现了妒忌心理对人性的扭曲、变态的巨大影响力。与类似的小说相比,《金瓶梅》妒忌心理的描写还展现出了它与一般描写妒妇、悍妇形象小说的不同之处:不仅借妒忌刻画人物性格,而且由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晓苏的短篇新作《金碗》(原载《花溪》2008年第9期,《小说选刊》2008年第10期转载)是一篇旨在表现人性贪婪的小说。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由于作者把它放置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而具有了新的内涵。小说叙事流畅,读来悬念迭起,掩卷时却不免一声叹息。金碗是一架衡量人性的天平,张开弓和刘多,以及身边接触的人在天平两端起起落落,共同谱写了一出“见财起意”的轻喜剧,小说最后戛然而止,留给我们一长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9,(4):51-57
蔡骏悬疑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心理分析常让位于情节的离奇表现,人物塑造偏向符号化、类型化,而在其最新推出的长篇小说《无尽之夏》中,作者在把控人物塑造、心理分析与情节关系上有显著改变。这些改变源于作者对类型文学的反思、人性本质复杂的客观事实和心理悬疑的文本特点。这种变化弥补了类型文学的缺陷,强化了悬疑小说的社会意识,推动了悬疑小说文体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表现了川端康成对美的独特追求,那就是力图从“丑”中挖掘美。《睡美人》是具有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作品中女性裸体美的表现深化了主题,使作品的品位达到更高的层次。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睡美人》斥之为“颓废”而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9.
杨文华 《文教资料》2012,(17):17-19
曹文轩在小说创作中一直坚守着"永恒的古典"创作理念,并将其古典的审美思想通过小说中人性美、悲剧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古典、雅致富有情调的诗意空间,从而提升作品的品质。作品中,他力求以古典梦境般的"温馨与温暖"关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他弘扬人生的尊严与人性的高贵,同时也不回避人性中的阴暗,并以平和的态度给予坚决的否定,从而以美的理想统摄真的现实,建构出和谐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荷花淀》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成为小说教学中的经典篇目,其三要素可以用一个"美"字概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三要素之美是教学难点所在。拟分析文本的教学要点,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