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曹东辉 《集邮博览》2009,(11):48-49
石涛(1642—约1708)(图1,清代汪昉摹绘的《石涛执拂小影图》)对中国绘画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中国邮政于2009年3月22日发行《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一套6枚(图2)。石涛的一生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他年轻时就数次到扬州;1692年(康熙31年),他51岁时定居扬州,建大涤草  相似文献   

2.
曹淦源 《收藏界》2013,(1):34-39
(接上期)四、菊花纹元:可分为精细、简率两类。精工类如图4-1,椭圆花形,网状花蕊,舌形瓣,分内外两层,瓣瓣之间稍有层迭之意。内层瓣留白,外层瓣填色,瓣瓣之间留一道白边,呈旋转状。叶五出,左右皆圆出,中间尖出,均用双线钩绘平填色。菊纹还多与凤凰相配。简率类运用广泛,可分为两式:一式如图4-2,花瓣一层,瓣内填色与上图同。叶由三四笔拓抹笔触绘成,笔出锋成叶尖,叶稍小。二式如图4-3,白描速画花,线条流畅,花瓣之间有明显的层迭,产生旋转之意。拓抹之叶如上图一式,但更率意。空白期:多为折枝式,有一花一蕾式(图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卢西奥·丰塔纳在自己的《白色宣言》中提出了"空间主义"的艺术观念。丰塔纳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些平面上有切痕的绘画(图1),他因此而成为"极简主义"的始祖。俄国画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至上主义"作品特点是圆形、三角形和十字形等抽象符号,这些最简单不过的构图风格,在后来的绘画(图1),他因此而成为“极简主义”的始祖。  相似文献   

4.
作品采用温润、细腻、光感质滑的优质和田玉雕刻而成。24匹"神马"和12名勇士护驾的御驾亲征战车,仿佛是出征前检阅军队,又仿佛凯旋而归,显示了帝王御驾磅礴的阵容和浩荡的气势。24匹雄纠纠,气昂昂的马匹在链锁的栓合下奔驰前行,其中前几排都是两匹马合套一"轭",最后一排是四匹马共套一"轭";每一列都在一条"铁链"下互相牵制着,步调一致,保持了座驾的稳健和速度。"舆"两旁的12名壮士个个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威武刚烈,铜墙铁壁般地护驾着神圣的君王。中间三层同高的马车每一层都用四个大铃铛装饰,如宫殿般结构严实、外观雄伟、气势辉煌。细看每一个战士身材魁梧、头戴军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地护行在马车两侧;每一匹马  相似文献   

5.
石涛对300年来的中国绘画史影响深远,但他的传世伪作极多,他在世时就已经出现很多伪作,到乾隆时期作伪达到高潮,最严重的还是清末到民初,张大千仿石涛作品蒙骗名流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朱良志研究石涛20年,据他统计,石涛流传的作品有1200件左右,但是真迹不到一半,即使是一些非常有名的博物馆,他们的石涛藏品也有不少是假的,甚至包括他们认为是典范的收藏。伪作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石涛艺术的理解。2017年,朱良志教授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石涛研究》(第二版)《石涛诗文集》出版,其中《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对传世石涛款作品的真伪进行了考订,对石涛鉴藏颇有借鉴意义。本刊特约朱良志教授对石涛作品的鉴藏进行介绍,希望对读者认识石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正石涛无疑是文人画发展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宋元以来文人画发展史上,很少有人能在丰富性上与之相比。其格局亦可与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的高峰期比肩,他的独特创造影响至今(图1)。石涛留下的真迹多,伪作更多,鉴定其作品应该尽可能在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鉴定的框架(范景中先生所谓"三藩理论")指导下,还原那个时空下的作者。在鉴定中,风格的把握是基础,但光有风格距离文人画的鉴定似还不够,境界的形成才更起决定性作用,风格偏实,境界偏虚,即便仿作者的笔墨功夫再好,要想仿出境界也往往力有不逮,所谓"观画观气局也"。  相似文献   

7.
第二部分一、提高头顶球技术 1、顶球和向后传球图1 两个队员进行练习,第三个队员抛球。(见图1 A)练习者站于一条直线上,相互间距离不要太远,中间队员做向后顶球的练习。练习时第一个队员(左边)用手将球抛给中间队员,他向后顶给第三个队员并立即转身,第三个队员用头顶给中间队员,中间队员再向后顶给第一个队员。此练习进一步可如图1 B所示,练习者互相顶球不准用手接球(第一个队  相似文献   

8.
这幅《千山飞雪图》山水通景八屏,描写了北方冬日大雪纷飞的山林景象,群山壁立,气势苍茫,枯木寒柯,亭台隐现。整组作品的布置和构图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显示出一种“全景山水”的磅礴气势。读崔如琢先生的山水画,让人心中充溢着不可言说的宁静。  相似文献   

9.
《花草灵石图》(图1),立轴,纸本水墨,尺寸:纵184厘米,横90.5厘米。和此图相类的笔墨气息,我时有品读,久而久之石涛的笔触气息渐渐地在我的记忆里开始模糊起来继而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位有“石涛第二”之誉的张大千先生的某种用笔习性。  相似文献   

10.
汉斯 《集邮博览》2009,(5):80-80
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清朝一代大画师。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石涛是个和尚画家,自称苦瓜和尚。他原名朱若极,后更名元济、原济,又名超济,小字阿长,号大涤子,又号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晚号瞎尊者,别号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1.
愚公移山     
江湖古局"愚公移山"据说为已故象棋名手钱梦吾先 生于"文革"前所抄示的棋局。此局构图简洁形象(图2),着 法复杂多变、深奥微妙。因原抄棋图上方注有一个"古"字, 而在所有现存古谱中却无法觅到其出处,故使此局蒙上了 一层神秘的面纱。 刚刚逝世的上海杨明忠先生在《象棋天地》第一辑上 介绍了原谱着法并加以诠正,同时提出了"多元化开局"的  相似文献   

12.
这里补充去年第12期42页,继续介绍7种欠资戳,其中6种为椭圆形。 一、单圈式,中间加一条横线,上半部刻“欠资”,下半部刻“分”。山西太原(图①)。 二、双圈式,除刻“欠资”、“分”之外,下半环刻地名和邮政编码。广东佛山(图②)。 三、双圈式,除刻“欠资”、“应收”外,下半环刻地名和支局名。山西灵石(图③)。 四、双圈式,刻有“欠资”、“应收”和地名,外圈带有花纹。江苏南京(图④)。  相似文献   

13.
四、八卦风火轮各式动作图解(一)预备式双手持轮,手心向内,下垂于两大腿外侧,面南背北,自然站立。气沉丹田,周身骨节放松,下颌微收,舌抵上颚,目平视远前方,要有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天人合一之气势(图5—1)。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七一"党的生日,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就曾出现了以"七一"命名的烟标,如冀南解放区义合烟草公司出品的"七一"烟标(图1),底色为白色,图案由红、蓝、绿三色构成,主版中央红色的圆型齿轮内印有"7·1"字样,寓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此标构图拙朴简洁,蕴意深远。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方国营山东临清卷烟厂出品过多款"七一"烟标(图2-5)。大红色的"七一"烟标,主副版中间上均印有"7.1"字样,一颗金色的五角星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烟标下方印有一面面飘扬的鲜红党旗。另外两枚"七一"牌烟标,同图异色,主版中央圆圈内印有"7·1"字样,圆圈周围红色的火焰熊熊燃烧。寓意共产党像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在东方,照亮了神州大地,温暖着  相似文献   

15.
贾平西自立的五项艺术标杆中"艺术构思"被列为第一,其实也是五项标杆最中心的一项。他那独立特行的性情、孤诣崛奇的思想、标新立异的创作实践,自1964年他的毕业创作《疾风劲草》始,便揭开了二十世纪中国花鸟画崭新的一页。在他艺术构图的统帅下,他的构思、  相似文献   

16.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12,(11):28-29,49
1632年,伦勃朗为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公会创作的油画《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是使他一举成名之作,它摈弃了先前群像构图一贯采用的水平横向排列的僵化手法,而是通过主题内容把人物巧妙地组合在一个金字塔式的构图关系里,明暗光影的处理也进一步强化了授课现场的专注气氛。其实,伦勃朗画过不止一幅同题材作品(图1 6),但是收藏于海牙莫里斯邸宅美术馆的同名作品无疑最为出色(图17)。《布商公会稽查官》则是伦勃朗的最后一幅团体肖像画,描绘了稽查官们工作中的一瞬间(图18)。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  相似文献   

17.
正歌川国贞(1786~1865年)是日本江户晚期一位多产的浮世绘画家。从1844年起,他开始在作品上使用其师的名字——丰国,今人将他称为三代丰国。国贞最擅长、也是遗留数量最多的作品是"美人绘"(仕女像)和"役者绘"(演员像)。19世纪50年代之后,他设计了大批"役者绘",明艳丰富的色彩与布局均衡的构图在江户末年浮世绘作品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一幅"役者绘""役者绘"是从剧院用来宣传剧目的海报衍生而来的。每场演出前剧院都会挂上本场演员的角色画像,这样观众就会同时了解剧目和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现代文艺史上,丰子恺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创始者之一,中国现代抒情漫画的开创者(图1、2)。这一切,与他的留日经历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子恺漫画"的诞生与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启示(图3)就有直接的关系。1921年春,丰子恺在家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赴日本留学。丰子恺此举,一方面是出于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一)近日《中国文物报》刊发了一篇署名为王乃栋的《故宫藏石涛<高呼与可图卷>的鉴定问题》(详见该报2006年1月11日7版)文章,该文以其“六大鉴定理由”否定了《高呼与可》(图1.纸本,40.2×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石涛的真迹,并以一件假石涛和假张大千题跋的赝品来做其否定理由的支撑点。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王乃栋先生  相似文献   

20.
"县"、"支"邮政日戳是我国邮政日戳中的一种特殊戳式。几年前,我就在屠业驰先生(曾任上海市川沙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所著的《解读邮戳(1949—2005)》(学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看到过此戳式的样图,却从未见过实物。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到一枚加盖"县"、"支"日戳的包裹单残片。该包裹单残片贴有《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20分"古田会议遗址"4枚。邮票上盖有三枚"上海1977.7.10(县)七宝(支)"日戳(如图)。从戳面信息来看,我认为此戳式应当系单线圆形双环(双月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