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存忠 《收藏界》2012,(6):66-67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朱温篡唐(公元907年),册封驻广州的唐将靖海军节度使刘稳为南平王。刘稳在位时,自行铸造"开平元宝"等铅钱,是一些铸工粗率、薄小的劣质铅钱,没有铸年号钱。"开平元宝"铅钱虽劣质,但存世罕少。  相似文献   

2.
王舒乙 《收藏》2015,(3):94
唐末王审知任闽王时期铸过一种特殊的钱币,面文为"开元通宝",背穿上有一"闽"字用以纪国号,穿下有一巨月纹,以示祥瑞。币材为铅质,钱体厚重,文字粗犷,铸工粗劣(见图)。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王家有兄弟三人在当地以勇武出名,哥哥王潮在固始县担任县吏。唐末政治腐败,农民纷纷起义,黄巢起义军王绪攻占光州后,听说王家兄  相似文献   

3.
王舒乙 《收藏》2010,(12):104-104
唐末王审知据闽时铸造过一种极为特殊的钱币,钱文为“开元通宝”,背穿上“闽”字用以纪地,穿下仰月纹。币材为铅质,钱体厚重,文字粗犷铸工粗劣。  相似文献   

4.
王泰初 《收藏界》2013,(10):73-76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上林负责铸造钱币的"钟官"、"技巧"、"六厩"三官,史称"上林三宫",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铸"五铢"钱,至汉平帝元始年终,在123年里共铸造"280亿万"(数据出自《汉书》)枚"五铢"钱。根据现有在西安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发现的西汉"五铢"钱范资料,  相似文献   

5.
王连根 《收藏界》2011,(3):68-69
唐王朝进入中期后,迅速由兴而衰,到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了历时八年(公元755-763年)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造成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市场凋敝,政府财政匮乏。"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大钱,就是在这动乱年代产生的钱币。  相似文献   

6.
刘盛全 《收藏界》2011,(5):89-89
笔者近日在一泉友处集得一枚"天佑通宝"背"■"铜币(如图),此币如此清晰,保存完好,从手上实物及相关资料得知:"天佑通宝"背""钱币,由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张士诚建立政权时所铸造的。张士诚乃泰州人,早年以贩盐为生,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时,盐民起义,聚数万之众。张士诚曾经接受元朝招安,被封为太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时,派兵攻打红巾军,杀害了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后  相似文献   

7.
杨觉 《收藏界》2010,(6):102-103
日本贸易银币的币面铸有"飞龙戏珠"图案(图1),俗称"日本龙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上台,为开展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维新政府于明治三年(1870年)开始铸造面值"一圆"的贸易银元,直至大正三年(1914年)为止。  相似文献   

8.
寇尚民 《收藏》2013,(5):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  相似文献   

9.
天雨 《收藏界》2011,(9):81-81
五代十国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65年)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公元925年前蜀灭,933年后唐四川节度使孟知祥,唐明宗之婿,曾带军入川征蜀。后乘机揽权,拥有蜀地,最终叛唐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铸行"大蜀通宝"小平钱。该钱文隶书,顺(直)读,铸工一般,书法较劣,但传世较少,较罕见。  相似文献   

10.
刘盛会 《收藏界》2010,(5):82-83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1.
杨觉 《收藏》2011,(5):108-112
西班牙"双球双柱"银币始于1732年至1771年期间,自1772年开始至1825年,铸造的是"人像双柱"银币。以上两种银币,在中国俗称"本洋"。西班牙银币的主要生产国家墨西哥于1810年独立后,拒绝再为西班牙铸造银币。1825年后,西班牙就没有再铸造这种"本洋"。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1,(5):141-141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宗鸣安著《皕明楼金文考说》一书中,收录一件太师虘(cuo)簋的铭文拓片,其上钤有"大室之福""莘农"和"莘农手拓金石砖瓦"等印鉴。太师虘簋铸造于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13.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2):79-80
朝鲜半岛在古代有东国之称,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朝鲜的古钱币也是外圆内方的汉文钱。早在高丽成宗十五年(公元995年),即我国北宋太宗至道年间,朝鲜就仿照唐"乾元重宝"钱铸造了"乾元重宝"背加"东国"二字的铁钱,两年后,高丽穆宗又铸"乾元重宝"背"东国"铜钱,到了高丽肃宗年间(公元1095-1104年)又陆续铸造了海东、东国、三韩诸钱,但这些钱币传世均较少,其中又以小平钱为主,"东国通宝"偶见折二钱,未见有更大的铸钱。  相似文献   

14.
寇英武 《收藏》2011,(2):88-89
笔者藏有两枚洪武通宝钱,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但却不是明朝的铸币,而是舶来品,一枚为日本铸,一枚为安南(今越南)所铸。据日本《东亚钱志》载:日本自室町中叶开始仿铸中国洪武通宝钱,钱背皆铸有记地文字,日本大隅藩主岛津氏在其领地内铸造"加""治""木"三种制钱,专门用于采购中国商品使用,俗称"加治木钱"。此后又陆续仿制20多种中国年号钱,正式开始了日本第二次自铸铜钱阶段。  相似文献   

15.
袁水清 《收藏》2008,(3):132-133
现存中国最早的手工铸造银元——台湾“道光年铸”寿星银饼 中国的早期新式银元中,最重要而且还有留传下来的是福建漳台一带所铸的几种,包括寿星银饼(图1)、如意银饼、漳州军饷银饼等。货币史学家彭信威认为,“以寿星银饼为最早”。郭沫若则认为漳州军饷银饼是郑成功在南明永历三至六年(1649~1652年)抗清时所铸,现令学术界多认为铸行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或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6.
王泰初 《收藏》2014,(8):94-95
王莽在执政称"摄皇帝"的第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币制改革,铸行以五为基数的序列货币,其中铸造的栔(qi)刀五百与一刀平五千造型奇特,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树一帜。正因如此,王莽刀币成为最受当今钱币收藏者青睐的钱币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黎凤歧 《收藏界》2011,(7):76-76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位二十五年(即公元1101-1125年),共用过六个年号,即位之初,使用的是"建中靖国"年号,仅一年时间,其间铸造过"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建中靖国"、"圣宋元宝"、"圣宋通宝"等五种钱币。除"圣宋元宝"  相似文献   

18.
3、汤定宇家世考1)汤定宇在沪寓所之变迁依据汤定宇的存世旧封,不难了解其在沪寓所之变迁情况。迄今面世最早日期之汤定宇封为1932年3月10日(林)"瑾自鹿城缄、汤定宇先生启"之封(《汤事》图186),收信地址为"上海静安寺路837号"。1935年10-11月间复见该址汤定宇封(图34),落款为"上海静安寺路837号玉峰汤第",  相似文献   

19.
戎畋松 《收藏》2016,(1):103-104
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所铸"政和通宝"有小平、折二铜铁钱,且大多篆隶成对,版式有数十种之多。其平钱版别尤甚,唯精唯美,妙不可言;内有名版不少,极为稀罕,不容小觑。有一种被泉界称作"重和样"者,书体道劲有力,铸造精湛,质地多为白铜,深受藏家喜爱。所谓"重和样",孙仲汇、胡薇《古钱币图解》中有解释:"有一种细笔大字,  相似文献   

20.
李建廷 《收藏》2013,(7):96-98
人物故事镜在铜镜的背面铸造以人物故事图案的纹饰,其题材包罗万象,神话故事、儒、释、道、民间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如东汉时期的东王公西王母镜、神兽故事镜,唐代的真子飞霜镜、王子乔吹箫引凤镜等。笔者选取自藏的三面宋、辽、金时期人物故事镜,与读者分享。宋代许逊降龙镜许逊(239~374年)晋道士,汝南(今河南汝阳)人,字敬之,号许旌阳。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许真君的诞辰是吴赤乌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凤卸坠于怀中而有娠。《云笈七签》载:许逊少以射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