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慧净 《收藏》2009,(11):38-43
康熙末期出现了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器——粉彩。雍正时期,御窑厂开始大量烧造粉彩瓷器,并逐步影响到民窑。官窑粉彩大多以白釉为底,胎体轻薄剔透,纹饰绘画精妙入微。乾隆粉彩工艺。开始改变以往的渲染手法,花朵绘画大多勾勒茎部,总体风格更加趋向繁缛和绚丽。粉彩瓷器以其丰富的色彩装饰和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在乾隆朝以后普及到民间窑场。  相似文献   

2.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中的婴戏纹饰,最早出现于永乐、宣德朝。成化至嘉靖期间,此种纹饰逐渐增多,到天启、崇祯时已成为一种主要纹饰,较多地表现在青花瓷器上。  相似文献   

3.
王志军 《收藏》2007,(4):48-49
红绿彩瓷器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釉上以红、绿诸种低温色釉绘成装饰图案的瓷器,后来它衍生出在白釉以外的其他釉色上饰以各种纹饰的彩瓷。  相似文献   

4.
李采莲 《收藏》2020,(2):112-115
仿青铜尊造型瓷器,是指仿照青铜尊造型烧制的瓷器,其中一部分瓷器在仿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也注重模仿青铜器的工艺和纹饰;另一部分则结合传统瓷器的经典纹饰,运用当时流行釉色。仿青铜尊造型瓷器最早兴起于宋代,元、明进一步发展,在清乾隆时期发展至顶峰。目前,对于仿青铜器瓷器的研究,多集中于整体的祭祀瓷礼器,而少有对某一类仿青铜器瓷器进行的梳理和研究。本文以乾隆朝仿青铜尊造型瓷器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从器型、工艺、纹饰三方面分析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静 《收藏》2019,(1):56-71
广彩作为以外销为主的瓷器品种,无论是纹饰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还是绘画题材,都呈现出极其明显的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广彩瓷器在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物纹饰的演变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面貌。人物纹饰是广彩瓷器中的主要纹饰,它有着与其他彩瓷完全不同的绘画技法,因而显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且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  相似文献   

6.
康熙晚期.釉下彩突破了传统青花与釉里红两色的格局,发明了釉下白彩和淡青彩,并成功地饰于同一器物上。这种新出现的装饰技法,俗称为釉里三色。康熙釉里三色,是以素白坯为地,用竹刀先刻划出主题纹饰轮廓后,再根据需要在纹饰上填绘铜红色料与钻料着色的釉里红、青花;豆青为铁料呈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康熙釉里三色,由于采用了胎  相似文献   

7.
秦大树 《收藏》2001,(10):18-22
红绿彩瓷器是中国古代广泛生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它流行于金元时期,主要在北方地区生产,以丰富艳丽的色彩,流畅生动的纹饰备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及其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向军 《收藏》2012,(19):82-87
康熙青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娇艳欲滴、青翠明快的青花色泽,精湛的绘画装饰,千姿百态的器物造型独步中国陶瓷史。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自晚清至民国的官、民窑,以及现代景德镇的大小窑口都竞相仿制。康熙在位长达61年,康熙瓷器的制作也分为早、中、晚三期,而真正可以代表康熙青花瓷最高水平的是康熙中期瓷器。在此以康熙中期的青花瓷为主线,试对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和真伪辨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陶瓷历来是人们收藏的热门品种之一,而最能代表我国制瓷业最高水平的是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其中清代康熙时期的瓷器以精致的官窑风格闻名世界。康熙在位61年,是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康熙本人十分重视西洋的科学技术,并善于引进和采用,比如著名的珐琅品种,就是康熙时引进外国彩料创制的,它为粉彩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康熙时期的官窑主要特色是,瓷质白洁,器形端庄,品种繁多,釉色齐备,在严谨的督窑官治理下,工匠制瓷态度认真与谨慎,所以康熙官窑的瓷器广为收藏家青睐,笔者在此将其中十件康熙官窑精品介绍给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0.
高雪  樊越欧 《收藏界》2010,(8):43-47
明代瓷器生产,是在继承前代优点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的瓷器生产,选料精致,淘练精细,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质地坚密,声响清脆。在造型及纹饰上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且在不断变化、推陈出新,但总体风格是敦厚古朴、端庄大方。  相似文献   

11.
卢侃 《收藏界》2012,(6):37-42
中国清代外销瓷不仅在器形方面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烧造顾客所订购的形制,而且在纹饰及工艺等方面,亦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本文拟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的纹饰以及添加工艺所表现出的"西洋味"。  相似文献   

12.
马骋 《收藏》2006,(11):94-95
仕女画与欺其他人物画及山水、花鸟画一样,是中国瓷器的常见纹饰,但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江南地区(尤其是上海),流行一种以桃花和风格几乎雷同的仕女为两大主要题材的“桃花美女”纹饰,并施于大到花瓶、将军罐,小到鼻烟壶、汤壶、汤匙的各种实用与陈设瓷器之上,成了这一时期瓷器仕女画的主流,并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康熙青花瓷器,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短暂萧条后迅速崛起,烧造出许多新颖别致的器型和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器精品。康熙青花瓷器,色泽青翠艳丽,绘画优美精湛,器型赏心悦目,令世人所瞩目,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15.
汪曦曦 《收藏界》2013,(6):55-59
青瓷莲花尊以其器形硕大、造型精美、纹饰复杂堪称南北朝瓷器中的精品。目前见诸于报纸、期刊等资料的青瓷莲花尊共有18件,其中以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4件莲花尊最为集中,而且器形硕大、纹饰繁缛精美,堪称南北朝瓷器的精华之作。这  相似文献   

16.
季江生 《收藏界》2011,(3):39-41
粉彩又称软彩,属釉上彩,出现于清代康熙中期,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影响而创烧的一个新的品种。粉彩画面颜色鲜艳、柔和,比五彩更加淡雅华丽、丰富多彩,深受人们的珍爱。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大放异彩达到高峰,以后历代均有烧制,至清末民国时粉彩瓷器已非常普及,成为中上家庭女子结婚的陪嫁品。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07,(10)
关氏所藏宋代陶瓷本书中收录宋、辽、金及西夏各时期的瓷器,并附以五代及元代的器物共205件,以阐明宋代陶瓷艺术上承下接的历史进程。瓷器按窑场分类,再按年序排列,以便读者能对各窑场的历史沿革及纹饰的演变得以了解。著录的瓷器除注明规格尺寸、窑口、年代外,对器物外观特征亦有详细描  相似文献   

18.
正康熙时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瓷业生产也随之进入黄金时期。有清一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是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官窑,所造之器不惜工本,极尽奢华精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颜色釉瓷器在仿古基础上大量创新,达到顶峰。一般认为,清代红釉在康熙晚期才得以复兴并发展,也就是最后20年光景才烧制成功,对康熙中早期的红釉生产,因面貌不清略而不论(钟凤文《中国传统高温铜红釉的发展与分类》,《东方博物》2008年第2期,第112页)。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品种丰富、造型多样并屡有创新,本文主要结合故宫  相似文献   

19.
高雪 《收藏界》2011,(3):42-47
清代(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统治长达267年之久。在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一批清代瓷器,时代自康熙延至宣统,以晚清瓷居多。在这一批瓷器中,颇有一些淡雅精美之作,是研究晚清官窑瓷器的极好资料。  相似文献   

20.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朝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