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的德国大学曾被誉为世界大学的理想,对于其中的原因各国的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从多元价值论的大学理想研究视角,从自由、忠诚、卓越、平等四个维度考察19世纪界德国大学的基本情况,发现19世纪德国大学成为世界大学理想的关键在于有机地整合了自由、忠诚、卓越、平等四种基本价值,实现了四种价值的整体优化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编外讲师"(private docent)制度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以及以柏林大学为样板的所有德意志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现代转向的标志,是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最为本质的制度保障。"编外讲师"到教授的晋升是通过"大学学部提名"、"直接磋商"、"政府任命"等三个步骤实现的,是德国学者进入学术生涯的起点,"编外讲师"的存在对19世纪德国大学的学术兴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象牙塔的倒塌——洪堡大学改革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温了马克斯·韦伯关于"卡理斯马"的理论,通过19世纪德国大学被国家理性强化的历史,论述洪堡大学改革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胡娟 《教育研究》2021,42(3):90-102
通过精神和制度两个维度,对18、19世纪德国大学的治理现代化进行研究.精神维度主要考察大学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自主意识,制度维度主要考察大学作为社会基本行动单位的运行方式.在精神维度,德国大学充分体现了理性与自主的品质,发展了大学的新功能,解决了大学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在制度维度,德国大学采取了理性有效的组织原则、创建了学术科层制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并适当建立了组织边界.德国大学治理问题与德国早期"法治国"的法治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德国大学历来受人们的青睐,这是因为19世纪的德国大学有着改变自身乃至影响世界各国高校的诸多观念和制度.其中有一种制度被誉为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并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这便是无薪讲师.无薪讲师制度可以说是德国所特有,它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学化”时代。在德国大学理念影响下,留德归美学者将“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自由”原则引入美国,形成了新的大学思想。吉尔曼成功创建了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和耶鲁等殖民地学院也开始了由“学院”向“大学”转型的改革。美国“大学化”运动不是对德国大学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德国大学理念与美国精神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文化上的独立、选择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洪堡的大学思想?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按照通常的观点 ,19世纪德国大学的成功之路是从洪堡开始的。洪堡不仅建立了柏林大学 ,同时还奠定了柏林大学的精神 ,并由此开启了德国大学的一个辉煌的世纪。也就是说 ,洪堡的大学思想支配了19世纪的德国大学 ,所谓传统的德国大学观念也就是洪堡的大学观念。但问题是 ,众所周知的所谓德国大学的原则 ,如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等等 ,似乎并非出自洪堡的手笔 ,翻遍洪堡有关大学的论述 ,根本就找不出这类表述。显然 ,这些著名的原则是后人对洪堡大学观念的一种总结或一种解释 ,并且将其看作为是洪堡的大学思想。既然是后人的解…  相似文献   

8.
从讲座制到系科制:欧洲大学内部管理权力的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座制继承了中世纪大学教授治校的传统,19世纪德国大学使讲座制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采用了讲座制.由于讲座制使教授的权力过于集中和僵化,不适应大学规模的扩大,20世纪60年代后日渐衰落,逐渐向系科制转变.随之,欧洲大学以教授为重心的管理转向以校、系为重心的相对高效的管理,完成了大学内部管理权力的变更.  相似文献   

9.
自治·自由·责任: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和危机,马克斯.韦伯以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分析了危害德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根源,反对大学的官僚化制度,捍卫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恪守大学讲坛上“价值中立”,呼吁学者们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责任感等。韦伯的大学理念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大学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德国大学在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特别是柏林大学的建立,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出现,同时也开创了高等教育的新时代。本文首先介绍一下19世纪德国主要大学的创办历程。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期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改革家亨利·菲利普·塔潘,深受德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观,提出大学应兼具规模与内涵两种性质,塔潘独特的大学观对密歇根大学乃至19世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钟波 《文教资料》2010,(36):147-149
19世纪,讲座制在德国大学诞生,帮助德国大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历史已经证明,讲座制不但奠定了大学的科研职能,而且促进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对讲座制进行详细解读,挖掘讲座制中的精华部分,为新世纪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卓越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德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大学在20世纪经历了由盛及衰的历史转变,重塑德国大学当年的辉煌已成为德国政府和民众的共同理想。2006年开始实施的德国大学"卓越计划"旨在通过加大政府对大学科研的资助,提升德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从现有资料来看,该计划在经费资助强度,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学科与院校均衡等方面产生了相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德国最终于19世纪摆脱了落后状态,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其强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教育的发达,特别是柏林大学的兴盛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的典型.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的“德国世纪”,并为德国迈入欧洲强国之列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德国由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大学在其中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着力强调科学精神;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科学研究组织;完善了科学结构;培养了一批批的科学家。这些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最终把德国科学推向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6.
讲座制在德国大学的形成,确立了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德国大学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并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大学对德国大学讲座制进行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如今的学系制;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逐渐代替德国成为新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至今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更是效法美国,试图重返世界高等教育领袖地位.借鉴和创新成为德、美两国大学相互影响的基本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德国大学学术组织的发展与历史演变,重点分析了德国大学典型的学术组织结构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大学学术组织的创新与改革,总结了从中得到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十九世纪德国大学学者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十九世纪德国大学理念对世界大学办学模式的改变出发,通过少数事例的追踪,探讨德国大学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群体的社会结构特征,基本构成了美国教育学术研究传统形成的时代语境。集体传记法的研究发现:美国教育家在社会出身方面以"中下层-白人-男性-新教徒"为基本特征;在教育背景方面以就读公立学校为主;在知识结构方面群体知识传承主要源自德国大学,尤其是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在学术秩序确立过程中,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成为早期美国教育学术人才培养及知识生产的核心阵地;在职业生涯方面,该群体主要由一批非教育专业的学者构成,同时大批知名教育家都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历。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国家观是德国在19世纪初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它引领了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的改革。本文从文化国家观这个视野来探视德国大学的改革,以柏林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作为一种文化建制对文化的传承、改革与创新。柏林大学的辉煌彰显了大学作为文化机构,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文化,并在发展历程中尊重文化本身,才能生成大学的不朽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