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保证倒计时系统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较小的蓄电池组、即采用交流、直流供电系统(AC/Dc)——太阳能光伏系统作为电源,三菱小型PLC作为控制器,构建出“PLC+数显装置+Link+触摸屏+系统保护”的倒计时装置,具有外表时尚、美观,性能稳定、便捷、低碳特点。倒计时装置还可以直接应用于需要计时的其它领域。  相似文献   

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首先被发展和依然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太阳能电池,通过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热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采取降低电池工作温度的措施,该研究对阳电池和组件热性能进行改善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电池组件背部改造出通风腔,通过两个风泵对其通风,测试在不同风泵档位时电池组件温度以及电效率的变化。实验中通风组件与普通组件并排工作以比较效果。未通风情况下,工作2 h后,两块组件的温度均达到最高且稳定,此时电效率均最低。在通风组件通风后,通风组件的电效率在风泵的二档风速达到最高,其温度在三档风速降到最低;而普通组件温度基本不变,效率却是稳中有降。结果表明,通风能够实现电池组件温度的降低与电效率的提高,但并不是风速越大效率越高,存在最佳风速。通风使电池组件温度趋于均匀化,这有益于减少热斑效应、延长电池寿命。此外,通风能使电池板的温度降到升温前的温度,但效率不能回到升温前的效率,且通风组件在通风后的温度最低点与效率的最高点不在同一点,经分析这些主要由光致衰减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4.
电池是体现笔记本电脑便携性的重要组件,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电池主要有4类: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简要介绍了这4类电池的组成、性能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将会普及使用的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太阳电池组件,通过与目前传统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结构的比较,阐明本新型太阳电池组件具有长寿命,不易受损.并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制造,大幅度降低光伏电池组件成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局部阴影条件下串联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呈阶梯型和多峰值型,常规的光伏电池模型已不再适用,需要建立阴影条件下光伏组件模型。以光伏电池的工程模型为基础,结合电路理论知识,对带有旁路二极管的光伏组件串处于局部阴影时,根据旁路二极管的导通与关断两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从而得到了光伏阵列处于局部阴影时其输出特性方程。用实测与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了分段函数可以准确地描述处于局部阴影条件下的串联光伏组件,同时为研究光伏阵列结构优化和多峰值最大功率点跟踪奠定了基础。最后,总结出了在阴影的影响下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产业     
1柔性电池组件可能配置于iWatch智能腕表苹果获得了柔性电池设计专利,很多人预测苹果可能会在iWatch智能腕表中使用这种设计。近期,德国网站MobileGeek展示了已经存在的柔性电池,从视频中看到这种电池采用长条型设计,很薄,而且可以任意弯折。这种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电泳沉积是一种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涂层技术。其出色的形态特征控制,适用于制造需要每个组件层都具有其独特属性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本文旨在综述电泳沉积的最新进展、制备稳定悬浮液所需的关键因素以及通过电泳沉积技术制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涉及的相关参数。创新点:1.分析了维持悬浮液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包括粒径和固体载荷等胶体相关参数以及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等悬浮介质相关参数。2.讨论了这些参数对粒子流动性、电动电位和电泳沉积技术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应用的综合效应。方法:1.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电泳沉积技术制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件层的发展(表1),包括稳定悬浮液的制备以及电泳沉积工艺关键参数的优化。结论:鉴于每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件层都涉及不同类型的材料,且每种材料都需要特定的参数来实现有效沉积,因此,为了获得各组件层所需要的性能,制备悬浮液配方的正确性和电泳沉积工艺的优化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7,(2):46-53
根据光伏电池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针对多晶硅电池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分析光照强度及温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路电压随辐照度的变化不明显,短路电流则随辐照度的增大而增大,日照强度越强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就越大,反之输出功率就越小.引用光伏电池组件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动态仿真,仿真了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的光伏电池的U-I和U-P曲线,进一步分析温度和照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光伏电池的温度对短路电流影响不大,而开路电压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板的P-V曲线的总变化趋势是相似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原托辊压装机液压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该设备无法保证托辊轴承组件装配质量的原因,提出基于PLC的电气控制系统改造方案.经过改造,使压装机操作、调整更为方便简捷,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保证了托辊轴承组件的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单轴数控内圆磨床上采用人机界面、具有伺服控制功能的PLC、交流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动机组成的X轴交流伺服进给系统。分析了伺服放大器控制方式选择、PLC与伺服放大器的接口设计;针对磨床的工作方式,给出了PLC与伺服放大器电子齿轮的计算方法,并创建了基于人机界面环境下的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喷油器垫片分选关系到喷油器产品的品质,传统垫片分选需大量工人进行人工分选,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设计了4040A型喷油器垫片分选控制系统。分选机采用PLC作为主控系统,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模拟压力,在运动过程中测量喷油体组件和后顶针组件的长度,再经计算选出合适的垫片;同时介绍了垫片分选机的工作过程、实现方法等。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实现自动测量、自动选取垫片的功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在农业院校中办工科专业是为农业服务的特点,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研究,实现学生能综合运用电机、单片机、PLC、变频器、伺服、传感器等专业知识来组成智能系统,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智能农业实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现了工业智能服务农业生产落地与教学实践,彰显了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新型太阳能自动跟踪发电装置。该装置采用双轴时间跟踪方式,以角度传感器芯片AS5040作为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检测电路,以直流电机作为驱动,根据天体运行原理跟踪太阳。该装置跟踪器性能指标高,控制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太阳跟踪方式多采用光电跟踪或视日跟踪,跟踪精度低,存在累积误差。为了改进对太阳的跟踪精度和消除累积误差,计算各种太阳角,提出以光电跟踪为主要的跟踪方式,同时设置视日跟踪控制,通过两种跟踪方式互补,可以让光伏阵列在昼夜更替以及任何气候条件下得到稳定而可靠的跟踪控制,完成光伏阵列跟踪控制过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发展特点、工作原理和突出特征,并就二者在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不同作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选型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以TMS320F2812 DSP为控制核心的全数字化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对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伺服电机要根据需要来选定,如果伺服电机与安装机床不一致,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电机的性能,而且很难调整伺服参数。本文参考三菱伺服电机的选择原则和方法,通过计算负载惯量比、短时间特性以及连续特性等三要素,结合实例说明交流伺服电机选择的全过程,并应用于数控铣床的升级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19.
交流伺服电动缸凭借其优异的控制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特别是其核心部件——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高、加速性能好、有良好的矩频特性和过载能力,使得利用电动缸进行地震模拟成为可能。交流伺服电动缸振动台成本低、控制简单,在地震教学演示、构件及小型结构振动台实验中优点突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伺服电动缸和微机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条单向地震波的模拟仿真输出。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加速度范围内模拟效果良好,模拟极限加速度值和模拟效果取决于交流伺服电动缸的性能和台面载荷。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门子PLC配置位控模块输出的脉冲信号,驱动步进电机控制器完成了对步进电机转动角位移的控制,达到了位置控制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工业现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