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幼儿园正是一个人童年时期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幼儿期也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应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使孩子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样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一种美德,这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在今年的西方感恩节到来之时,天津市的众多幼儿园开始推行"感恩教育"(也有的幼儿园称之为"爱的教育").之所以要推出这样的教育,是为了改变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上披露的一件件不知感恩的事例,整个社会越来越忧心人们的感恩问题,人们不懂感恩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们彼此之间的亲密交往。为了改变这一社会现状,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要加强对人们的感恩教育。而又基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说法,因此感恩教育首先在幼儿园中开始开展并逐渐推广到全社会。感恩教育一经推广,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在孩子的影响下,家长的感恩心态也得到了加强,一时之间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感恩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因此,幼儿园教育阶段需要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培 养幼儿的综合品质。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孩子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知道感恩他人和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5.
“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感恩心”是众多中小学、幼儿园在对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中提出的要求。其实特殊教育学校更应重视感恩教育,更应让每一个残疾学生充满感恩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的感恩教育可以说源远流长,自古就“有羊跪哺,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应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在素质教育日趋主导的今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以此展开,对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感恩意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陈洪燕 《学周刊C版》2014,(8):237-238
本文对南宁市第五幼儿园中班组发放的“南宁市第五幼儿园幼儿感恩意识前期问卷”调查表中的第七个表格进行了结果分析。通过种植教育实例.从成功的种植活动和失败的种植活动两方面去研究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伴、感恩社会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除了家长太娇惯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有关外,与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也有重要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二“、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相似文献   

9.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的“两会”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2年将深入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父母、感恩故乡、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在全区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将感恩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但在多种因素下,"感恩情感"的缺失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幼儿阶段就开展感恩教育,培养感恩的美好品德,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中的重要一项,也是促使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幼儿园主题课程背景下,分析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探索以生活体验的方式有效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目前上海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目前幼儿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尝试提出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让更多的人投入幼儿感恩教育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理应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3.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也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三岁看老”,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感恩一词虽源于国外,但中国的感恩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感恩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针对当前幼儿园大班存在的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对大三班开展的"感恩有你"的班级特色教育工作展开了探讨,分别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校园、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六个方面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从而为关注幼儿感恩教育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  相似文献   

17.
“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学者们也对感恩教育做了解释:它是一种以感恩主体对感恩对象的认同为前提的,以感恩主体对感恩对象的感恩行动为基础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有责任感的社会性活动。基于以上的解释,我认为感恩包含了:识恩、知恩、感恩和报恩四个层面,它是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赵艺 《顽皮娃娃》2009,(1):I0006-I0007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孝”治天下,当“忠”与“孝”不能两全时,大爱之人往往舍“孝”而取“忠”,这是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感恩。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孝的教育,就是让宝宝成人后懂得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19.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我们都曾听说过;滴水之恩,当涌采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是啊,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的人不计其数,如曾经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充实我们内心世界的导师等,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思自己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帝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常听到,看到一些驻子对父母有很多的要求,当父母满足帮助了他,他认为是必要的。而自己却从不知要感谢、关爱、回报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