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的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主动构建的,在英语教育中刻意对小学生进行英语语音、语法的训练,是不符合小学生语言特点的。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在教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着重发展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小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构建者。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事物进行认识和在认识的过程,对原本知道的事物进行规范化认识,对原本不知道的事物进行新认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历几乎为零,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因此,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小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小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和不同...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16):3-4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绩的核心因素,同样,也是小学生养成卫生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小学生期间,教师不仅需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有所关注,同时,也应该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格外注意,这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而过程性评价的出现,能够贯穿于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养成的全过程之中,实时监控小学生的状态,从而为后续小学生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文章针对过程性评价中,小学生衣着整洁、注重细节、爱护环境、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约束与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中的识字、写字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会小学生这些技能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识字与写字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在语文课堂上与小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开展一些趣味性较丰富的课堂小游戏,让小学生在玩游戏的基础上实现识字和写字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识字和写字水平,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促进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育是小学生刚刚步入学习的阶段,是基础教育,也是小学生的认知世界建立的初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采用具有科学性、游戏式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带来自由的语文、有用的语文,从而构建一个适合小学生积极性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生打开一扇学习之窗。下面,本文将对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小学语文的积极性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促使小学教学更好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小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本文主要通过三方面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进行了指导: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小学生授之以"渔";其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积累习作知识;最后,注意训练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3):3-4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生语文阅读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扩充阅读量和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课外阅读兴趣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明确的基础上,对当前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创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白亚梅 《考试周刊》2013,(75):68-69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就是探索、实践、提升、发展的过程。探究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发展现状及其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识字,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工作。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对字句的训练、唤起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其提高语文综合水平,更全面地发展。一、引导小学生课前预习,着重训练词句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6,(25):169-170
阅读是一个从视觉材料(包括符号、图表、公式等)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个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提升自我修养、陶冶情操的过程,是对文章的一种理解、吸收、领悟、评价、探究和鉴赏过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成人明显不足,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部分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掌握正确、高质的阅读方法成为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本文将通过对阅读的重要性和如今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强化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强化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具有表现力和极强的探索未知的欲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是科学的,是很有价值的。发展性评价教学策略可以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在其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评价不要太过。不要拿自己的看法去看小学生的画作,你要知道教师和小学生之间有多大的代沟。教师对小学生美术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评价学生的作业,更是为了鼓励学生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起小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养成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写的是关于小学美术教学发展性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莉  高永恩 《考试周刊》2011,(50):220-221
对于小学生而言,实践不仅是对书本知识加深印象的过程、对新鲜事物强烈认知的过程,而且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东西,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入心入脑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想象力。指导小学生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教师作为学生艺术创作的引路人,善于了解学生,启发他们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相似文献   

14.
手工制作课对于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力、记忆力、想像力、形象思维能力,对全面提高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认识社会、表现生活的能力,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同时也是重要的沟通媒介。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和特殊的性质,对于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许多的定义、概念、公式、符号等抽象语言,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同时不能形成独有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型进行研究,阐述了小学生在其数学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小学生在其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未来小学生数学语言模型建立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言行脱节怎么办王老实尽管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言行一致方面的教育,但收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二是在评价自己行为和别人行为时,小学生虽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  相似文献   

17.
从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的视角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过程进行探讨,剖析了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在小学生应用题解决中的表现形式、特征、功能,指出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在应用题解决中各具结构优势效应且具有功能互补性.并阐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系统作用的统一过程,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72):46-47
汉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写好汉字应该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传承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写字质量的好坏衡量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小学生时期是学习写字方法、写好汉字的基础阶段,但目前小学生的写字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小学生写字质量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分析小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科学的方法指导小学生写字,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质量。本文对小学生语文写字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小学生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中的写字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7,(8)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而行又是关键,是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小学生思想品德高低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养成教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德育主阵地对小学生加强行为的训练,使行为训练“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